李艷菊
(沈陽市服裝藝術學校 遼寧沈陽)
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及輔導措施探討
李艷菊
(沈陽市服裝藝術學校 遼寧沈陽)
中職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全體,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個體的人格、情緒情感、智力和自我意識等會得到快速發展,也會受自身、家庭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為了保證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其心理問題及其誘因進行詳細分析,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制定科學的措施,將心理治療和心理引導相結合,使其走出心理陰影,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本文就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有效的心理輔導措施,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中職學生 心理特點 輔導措施
學生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學生在人際交往、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有效管理與調控自己的意志及情緒,始終保持健康積極的情緒與心理狀態。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需要對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具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大部分中職學生沒有明確認識自己的現在及將來,缺乏清晰的學習目標,無法準確定位自己職業角色,難以合理規劃職業生涯,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發展,因此加強中職學生心理輔導十分之必要。
中職學生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自控能力不強。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易出現失望、悲觀、激動和強興奮的情緒,部分學生會處于無名煩惱中,一旦遇到刺激則會出現偏激或失控的行為。有些學生會在課堂上頂撞老師,與朋友和同學進行激烈的爭吵,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教師和家長對其進行適當引導[1]。二是自卑情緒較強。由于中職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屬于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在實際學習中經常會被家長、同學和教師所指責,并且部分學生家庭貧困,缺乏社會和他人的關愛,從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對社會和學校充滿仇視與恐懼心理。此外,部分學生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渺茫,產生自卑心理,在行為上表現為無所適從,影響個性和自主性的伸展,甚至通過激的形式來掩飾自己可能受到的創傷,如果對其不加以適當引導,則會導致其出現反社會人格傾向。三是人格缺失。部分中職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與同齡人存在較大的差異,有時會在父母面前自稱老子等,不明是非,不計后果,缺乏內驅力和學習目標,存在曠課和上課遲到等情況。同時有些學生具有豐富的感情,敢恨敢愛但缺乏理性,無法勇敢承擔責任,將過錯推給別人,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等,缺乏健全的人格。
1.積極開展心理教育
對于新生而言,其主要是適應性教育,需要積極幫助和引導學生對學校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解,使其能夠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有效調整自身的行為,強化自我管理能力[2]。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其根源多是在早期,因此可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心理狀況普查活動,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新生心理檔案,重點登記備案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并對其進行追蹤調查,加強對其心理輔導和挫折教育,使其能夠學會自我管理和調整,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快速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加強理解和輔導
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屬于一個長期的過程,多是源于中考失利,其在文化課基礎方面的成績較差,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并且在初中階段多會受到家長和教師的責罰,缺乏關愛和信任,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應少一點訓斥和處分,多一點理解與傾聽。此外,心理輔導可分為調適性心理輔導和發展性心理輔導,其中前者主要是針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困惑的學生,有效解決其心理問題;而后者則是針對全體學生,以此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同時心理輔導也分為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利用團體的力量來幫助個體,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困惑,可以說,加強團體輔導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3.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內容不僅能有效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造力,還能體現教師的價值取向以及時代的主旋律,因此教師需要對校園文化的教育以及指導功能具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和了解[3]。通常校園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滲透正確的審美價值,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心血以及學生的智慧,展示學生自我教育的成果。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不主動向學生施加教育,但如果學生能主動思考和關注校園文化,那么校園文化就是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如果教師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就有可能導致班級秩序混亂和學生無序行為的出現,并會使得班級缺乏凝聚力,不利于學習文化氛圍的形成,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4.開展不同渠道的心理咨詢工作
首先建立心理宣泄室。學??梢詫⑾鹌と撕蜕炒O置在心理宣泄室中,并在墻上掛設優美的圖畫,讓學生宣泄心理的壓力和不良的情緒,以免學生因過多的心理問題而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其次建立心理咨詢室。其主要是指心理咨詢師利用相關的專業技術和心理學知識來疏導和幫助來訪者,緩解其心理障礙,促進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一般心理咨詢能夠調節學生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健全人生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心理咨詢師可以與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關系,遵循保密和傾聽的原則,得到學生的信任,促進雙方心理和情感的交流,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4]。最后建立心理熱線電話。部分中職學生不善于面對面談話,而這種方式能夠使其敞開心扉,積極說出自己的心理困惑,使咨詢師有針對性解答其心理困惑。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需要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以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心理教育網絡,從而引導和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由于中職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結合其特點和心理變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理解和輔導,創設和諧的校園文化,開展不同渠道的心理咨詢工作,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1]王宏波.淺析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及輔導措施[J].才智,2015,23:106.
[2]施貞.重塑自我 勇對人生——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分析與對策[J].成功(教育),2011,14:260-261.
[3]蕭燕.農村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及平衡策略[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2,12:36-37.
[4]陸海浪,王冬梅.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及成因分析和解決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13: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