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欣
(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 吉林吉林 132013)
建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的初探
景 欣
(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 吉林吉林 132013)
隨著新時期我國素質教育階段教學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在調節學生心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中學教育部門應該嘗試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中學 心理健康教育 系統合作模式
中學階段的學生一般已經能夠初步的認識世界,并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開始形成獨立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是由于這一階段學生思想發育還不夠成熟,極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因此為了避免學生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下產生心理障礙,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必要結合中學教育的特點和學生心理發育規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合作模式,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導,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引。
基于當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以及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構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應該確定如下目標,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發展性目標
對于中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發展性目標的確立可以具體的概括為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等。具體來說就是在中學教育階段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發展潛能進行有效的開發,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兼顧學生人格的培養,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自強自信的學習信念,促使學生適應環境、承受外部壓力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1]。
2.預防性目標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性目標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效預防學生在情緒情感、認知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等向著不良方向發展,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消極影響。具體而言就是中學生處于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極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并且在認知方面出現問題,甚至會造成負面情緒,如焦慮、困惑、易怒、以自我為中心等,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正常成長發展。因此中學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積極設立預防性教育目標,及時對學生實施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避免學生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產生不良心理,限制學生的健康成長。
3.矯治性目標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階段矯治性目標的確立主要是為了對已經產生一定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專項的教育和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進而擺脫心理困境,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為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2]。只有設置矯治性教育目標,才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對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引,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綜合素質得到顯著的提升。
基于當前我國中學心理教育現狀以及在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在中學教育階段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可以具體從組織管理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活動訓練模式、咨詢輔導模式、學術科研模式方面入手探索教育模式的創新,下面本文就選取其中幾點進行分析。
1.組織管理模式
任何一項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特定的組織管理模式提供相應的支持,只有保證組織管理模式的科學性,才能夠為工作的順利運行提供相應的保障。因此基于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的構建,教師應該將組織管理模式的建設作為重點內容,為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有效運行提供相應的保障。在具體操作方面,中學應該將校長作為組織管理模式中的領導,將專職教師作為教育骨干,將各中心領導作為基本成員進而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對教師的教育指導工作作出正確的指示。這樣在良好組織管理模式的保障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能夠得到順利的推進,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良好管理和指導下獲得健康成長[3]。
2.活動訓練模式
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是中學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借助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個性能夠得到一定的展現,并且對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后期學習過程中積極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保證相關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能夠與學生身心發展狀態相吻合,可以結合學生心理成長需求設置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這樣在活動訓練模式的促進下,學生能夠受到積極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影響,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3.咨詢輔導模式
心理咨詢和輔導中心的存在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特定的心理咨詢服務,并且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心理輔導,讓學生能夠在發現自身心理問題后及時向教師求助,進而有效解決問題,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4]。由此可見,咨詢輔導模式的構建也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內容,并且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咨詢和輔導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的生活、情感、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問題加以強調,特別對于已經產生輕度心理障礙的學生,應該借助關心愛護讓學生對自身發展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心理矯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還不夠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相應的不良影響,無法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和輔導。因此在中學教育階段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規范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出正確的指引,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讓學生在優良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1] 吳江.建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31-32.
[2] 王斐.開啟蓬勃人生——PREMA模型對構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啟示[J].職業,2015(12):125-126.
[3] 曾玲娟,李同凱,陳召村等.系統科學視野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03-107.
[4] 張淑娟,吳楊.新時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6(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