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才 樊楊桂
(桐城市金神鎮洪橋小學 安徽桐城 231400)
《誰的紅果多》說課稿
徐慶才 樊楊桂
(桐城市金神鎮洪橋小學 安徽桐城 231400)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四節《誰的紅果多》,根據教材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教材分析
《誰的紅果多》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4課時內容,我們都知道,一年級學生經過了半年的學習,大多數兒童在未學習這一課之前,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甚至會寫。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經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在孩子的頭腦中,未必有100以內的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的數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但是學生進入小學時間不長,對課堂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注意力時間短。觀察能力有限,表達能力有限。本節課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主題圖是一幅小熊和小猴采紅果時的情景,表面看起來好像跟數學沒有太大關系,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通過觀察發現,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過數數才能描述誰多誰少,而且只有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才能匯報得井然有序。
2.教材目標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發現規律,分析應用。
在教法和學法上要注意以下兩點:
1.動手操作學習。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過讓這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28頁情境圖,秋天到了,不少動物都去采紅果,回來時都說自己采得多,小朋友,你能當好裁判,判出它們誰多誰少嗎?這就是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的問題▁比較數的大小。
2.自主探究
(1)自然數數法比較大小:18、19、20、21......21個紅果比18個紅果多。所以小熊的紅果多。
(2)借助模型法比較大小:在正方體模型中,21是兩個直條(每條含10個小正方體)加一個小正方體,18是一個直條(每條含10個小正方體)加八個小正方體,21含的直條多,18含的直條少。而小熊手里的紅果有2串(每串10個)還多1個,小猴手里的紅果有1串(每串10個)多8個,所以小熊的紅果多。
(3)借助和兩個數接近的整十數法比較大小:21比20大,18還不夠20,所以21個紅果比18個紅果多。因此小熊的紅果多。
(4)借助計數器法比較大小:計數器十位是2個珠子表示2個十,個位上是1個珠子表示1一,就是21;計數器十位是1個珠子表示1個十,個位上是8個珠子表示8個一,十位上數字大,所以21大于18。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在兩個計數器上撥數比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5)利用數軸法比較大小:出示數軸課件,數軸上的數與我們數數的順序是一致的,數軸上某個數的左邊的數都比這個數小,右邊的數都比這個數大。例如:數軸上的數是25,21和24分別在25的左邊,21、24都比25小,26和29分別在25的右邊,26、29都比25大。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扮演數軸上的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總結提升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我們學習了5種方法,大家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來比較數的大小。
綜上所述,在進行紅果數量的比較時,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的多種方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說說,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并讓他們動手操作,親自實踐,為比較數的大小建立直觀表象,從而掌握比較方法。教學時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言時盡量要大聲、完整,流利。學生發言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整理、小結和評價,讓學生不斷改進,并逐步提高。教無定法,永無止境的追求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