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
習近平“中國夢”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
楊 揚
(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南昌 330044)
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它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堅持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國夢 馬克思主義哲學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價值內涵豐富,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實踐主體為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凝聚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走中國道路,這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夢的重要理論,是在深刻把握中國歷史軌跡、當前實際與未來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深刻的科學性、實踐性與革命性以及深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1]
馬克思主義問題觀是由若干原理構成的理論體系,其中對中國夢研究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以問題為中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馬克思主義問題觀的理論體系中,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就是問題,承認構成世界矛盾的永恒性和絕對性,就是承認問題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矛盾構成世界發展的動力,解決矛盾就是解決問題,正是問題的產生、變化和解決,推動著整個世界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向前發展。馬克思主義從問題視角看待整個世界的構成和變化,生成了以問題為中心的嶄新世界觀,改寫了西方哲學以思辨為中心的知識論傳統。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問題觀,始終堅持以問題為中心,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上升為哲學問題,使哲學既有堅實的現實生活世界這一根基,又具有超越現實生活世界的理想品格,從而為深化中國夢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
2.以問題為取向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從馬克思主義問題觀來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著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總是通過不同時代的中心問題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時代問題體現了不同時代的性質和特征,反映了不同階級的利益追求和價值訴求。任何思想要引領時代潮流,都必須及時回應時代問題,努力解答時代問題。作為歷史觀和價值觀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問題觀,使歷史觀和價值觀奠基在實際問題的判斷、闡釋和解答中,從而為深化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中國夢的理論構想和提出都是在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提出理論,不是中國領導人和黨主觀臆斷出來的,而是經過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發展和未來的規劃的探索,在尊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提出的針對于我國的科學發展路線。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社會發展規律有著豐富的和獨到的見解,其中主要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建設,階級斗爭等理論。中國夢這一項偉大的提出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理論成果,不僅豐富了自己本身的內涵也豐富了其依據的哲學的內涵。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和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
世界的真正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不是魔術師的三兩句話能夠證明的,而是由于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和持續的發展來證明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表達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他認為世界上的各種現象不僅是一種物質形態,也說明了物質本身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轉移的,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正如馬克思所說,要尊重事實,按照物質本來的面目描述事物,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現在最大的國情就是,會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而對這一階段的科學把握和全面了解,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路線方針政策指定的前提和基礎。如今我國雖然經濟處于世界第二,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貧富差距還很大,發展很不平衡,還需要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中國夢的提出,是在中國現在的基本國情上,其體現的內涵不僅僅是局限于具體的發展圖景,也體現在對于客觀事物的尊重和發展,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等變化為實際的轉移,實事求是的理解事物。[4]
中國夢視域廣闊、內涵豐富,是當代中國高昂的主旋律,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有力闡釋。“中國夢”不僅是國家的夢,個人的夢,也是世界的夢。它不僅源于中國、為了中國、屬于中國,同時也屬于世界;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它正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無數炎黃子孫的共同期盼,合乎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合乎馬克思的理論旨歸。在馬克思理論的視域中全面、透徹地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對于我們進一步堅定信仰、樹立自信、實現自強,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全世界和平發展,開放、多元合作、共贏、和諧,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夢的提出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式把握現實生活。本文主要引用中國夢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探討,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來細致的分析中國夢的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以及其中體現的現實問題、我國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規劃。詳細的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希望通過對本文的了解,能夠使我們更加細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中國夢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給我們以引導和啟發。
[1]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
[2]郭美辰.中國夢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
[3]劉菲菲.馬克思理論視域下的“中國夢”[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
[4]蘇星鴻.基于馬克思主義問題觀的中國夢解析[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習近平‘中國夢’思想研究”(JXGXDJKT.GH-2015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