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敬欣
(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6)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筑中國夢
黃成敬欣
(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進程。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提供物質保障、點燃民族精神和聚積民心。中國夢的實現也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 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夢
1.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
立足國家宏觀層面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在國家無限接近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目標的同時,國家強大成為一種符合時代需求的價值追求。科學社會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2]無產階級專政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享有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權是民主國家的特征。新中國成立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文明大國是國家的又一價值追求。“和諧”是國家對人與人、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包容并蓄、和諧共處的價值追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符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尋求民族復興的共同愿景,是一個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發活力、振奮精神的價值目標。[3]
2.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
立足社會集體層面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屬性,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取向。自由是馬克思主義最核心的價值觀之一,馬克思主義要把人從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自由人,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又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它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一切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4]實現憲法規定的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具有平等的社會地位、平等地參與社會事務、得到平等發展的機會是平等價值觀念的根本內涵。公正也是一種價值觀念,與公平相比,它更突出倫理、道德、法律觀念。在財富、權利、機會等資源分配中追求公平、合理、正義。法治是與“人治”相對應的一種社會治理理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不僅是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理念。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力量,形成一股社會正氣,使社會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3.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價值標準
立足公民個人層面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準則。愛國是公民應有的道德,是公民對祖國的忠誠、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歸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可。敬業是公民的職業道德,是對所從事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公民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誠信是公民應遵守的道德規范,要求公民為人誠實可靠,做人做事講究信用,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同樣友善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追求,希望公民為人和善友好、關心關愛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極大地提高公民的素質和涵養,提升公民個人的文化軟實力。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2013年3月17日,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向全國人大代表發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在將近25分鐘的講話中,習近平9次提及“中國夢”,44次提到“人民”,共獲得了10余次掌聲,有關“中國夢”的論述更一度被掌聲打斷。“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5]
1.中國夢的主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和前提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外交、黨建等諸多方面的現代化,沒有這些方面的現代化,復興就無從談起。 黨的十八大提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說明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同一總任務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有三條:“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這說明中國夢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不是要恢復古代中國鼎盛時期的疆域版圖,而是從今天的現實出發,扎扎實實地解決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連續快速發展而帶來的諸多發展中的問題,如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城鄉、區域經濟收入差距過大,轉方式、調結構步履艱難,少數官員出現消極腐敗現象等。只有解決好了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才有可能實現中國夢。這三項基本內涵既是衡量中華民族能否復興的三條要求,也是三條標準。三者緊密相連又各有側重,其中每一項都包含著豐富、生動、具體的內容。
——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國家富強既包括物質的、制度的硬實力,也包括文化的、精神的軟實力。國家不富強,軍隊不強盛,硬軟實力不足,復興也就無法實現。這就要求我們遵循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斜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推進改革開放,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千方百計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人民滿意。
——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民族振興首先是精神振興,去掉多年來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反動派壓抑下形成的悲觀、被動、消極、奴性心理,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把握好中國夢是人民的夢這一本質屬性,為民造福。其次,在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國防現代化等方面不斷推進。最后在努力做好國家內部事務的同時做好國家外部事務,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利益,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為全人類的發展作出貢獻。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履行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6]
——人民幸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人民幸福是中國夢、民族夢、個人夢的聚集點,也是實現夢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實現人民幸福必須在發展中注重保障民生,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夢視野寬廣、蘊涵豐富,是當今中國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是推動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向未來的大眾化通俗化表述。 它源于中國、為了中國、屬于中國,同時也屬于世界,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它正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期盼的共同方向,合乎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合乎社會主義發展和共產黨執政的規律。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對于我們進一步堅定自信、增強自覺、實現自強,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推進世界和平發展、開放合作、多元和諧,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人追夢圓夢的思想基礎,中國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行的精神引領,是中國夢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目標的集中展現。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先進文化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民族、人民的價值追求,是歷代仁人志士的現實吶喊。通過“三個倡導”,可以將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嵌入中國夢的追求之中,并將核心價值觀凝練升華為中國夢鮮明的時代標記。因此,在追逐中國夢的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為追求中國夢提供價值引領,又要為實現中國夢編織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追夢”和“圓夢”不可或缺的力量來源。
2.中國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領
夢是人類美好愿望的描繪,是理想藍圖的設計構造,更是思想觀念的形象演繹。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說明“夢”與“觀念”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夢是觀念的邏輯表達,觀念是夢的內在依據。中國夢是中華民族集體愿望和共同理想的生動描述,它以國家之夢、民族之夢和個人之夢,匯集了中華民族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追求,將抽象的核心價值觀,展示為對未來社會的暢想。恩格斯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全是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7]因此,中國夢就是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理性的暢想和合理的演繹,是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直觀描繪和現實表達。中國夢使核心價值觀抽象的意義被簡化為直白地表達,既是對價值觀目標追求的高度提煉,又是對價值觀進行生動的詮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面對新形勢的政治宣言,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指引,是當前團結人民、凝聚人心的精神旗幟。這面精神旗幟對中國精神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正如毛澤東所言“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中國夢從根本上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目標,引領人們遵循中國夢指引自身品行。因為,人一旦接受高遠的理想和目標指引,就能心胸開闊、堅定信念,堅守明確的價值取向,從而形成相應的價值認同和目標共識。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8]因此,中國夢就如高高飄揚的精神旗幟,引領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指引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需要的信念。它是中華民族在新時期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創設了美好愿景和宏偉藍圖,從方向上引領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編著《 開創: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史話》 [M] 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12 P145
[2] 曾瑞明.民主社會主義的民主理論與實踐的批判性解讀[J].云南社會科學,2006,(3).
[3] 張學英,戴曉麗.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若干問題的思考[J].理論研究,2013,(2).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5]“中國夢”是歷史自覺,是責任擔當[N].北京日報,2012-12-3
[6]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N].光明日報,2013-03-18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3.
[8]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黃成敬欣(1993—),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