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瑞
(陜西省禮泉實驗中學 陜西禮泉 713200)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韓國瑞
(陜西省禮泉實驗中學 陜西禮泉 713200)
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生生物成績的高低影響著各理科綜合成績的高低,而這就與生物教老師的教學水平有關,教老師講的生動,學生才能吸收得快。而高中生物是一門有關實驗的課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來使高中生物這門課程變得更生動有趣。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就現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情況來淺談一下啟發式教學方法對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高中生物 啟發式教學 應用
生物教學在高中階段非常重要,作為一門探究式課程,很多教學內容需要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進行。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來讓學生主動思考,打開學習的思路。
1.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含義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快樂地去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方法,其關鍵在于設置問題情境。
2.高中生物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的原因
傳統的課題教學側重于基礎性教學,和基本的生物學理論,有點“紙上談兵”的樣子。眾所周知,生物學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因此,教師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特點,選取合適的方法和內容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高中生物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體現生物的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學。[1]
3.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優劣
教師在啟發式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像燈塔一樣,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鍛煉學生夫人思考能力。但是這樣的教學容易使學生依賴老師,降低學生思考的主動性。
1.目標啟發式
教師要明確培養目標,要明確高中生物的性質、任務、基本內容和要求;還要明確教學過程中各個單元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以及每堂課的要求,給學生指出重點、難點、疑點、關鍵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以“光合作用”為例,知識目標為:(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闡明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2)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3)實行先學后教的方法。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啟發學生分析并思考得出結論。[2]
2.層層遞進法
對于每堂課的內容,按邏輯關系合理科學的編排。教課時以問題形式導入,更容易使是學生精力集中。如在孟德爾實驗的啟發式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孟德爾之前也有不少學者做過動物和植物的雜交試驗,但都沒能總結出遺傳規律,為什么孟德爾能取得成功呢?他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們帶著疑問閱讀課本,根據老師的提示和引導得出本節課學習的重中之重——孟德爾成功的原因:(1)與實驗選材有關;(2)從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到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進行遺傳的研究;(3)對實驗結果進行了數學的統計;(4)對統計結果提出假說作出解釋;(5)以假說演繹法即側交試驗再驗證其假說的正確性;(6)孟德爾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對科學的熱愛、嚴謹的科學態度,勤于實踐及敢于向傳統挑戰的精神。
3.情景模擬方式
通過觀看視頻、動畫、課堂演示或學生獨立操作,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在生物教學中,除了采用傳統文字教科書、黑板、標本、掛圖等傳統媒體外,還應積極采用計算機軟件、電影片、投影片、幻燈片等現代數字媒體。通過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和記憶力,使知識易于轉向實際。例如“細胞分裂”、“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觀察溶液反應時,這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物學習效率。[3]
4.教師語言幽默,將抽象的知識實際化
教師十是運用恰當表情、動作和藝術語言而達到“意會”、“傳神”的潛在啟發引導,使學生逼真的掌握知識,在思想感情上有所感染,日后做題中,看到這一知識點,不僅心里覺得放松、有趣,而且記得牢固。如“肽鍵”一詞,試卷上總有同學寫錯,即使會這個知識點也不能得分,于是生物老教師風趣說:“同學們千萬別寫錯字,這個‘太’下面有一點,別寫右上角了,那就變成狗。肽鍵雖然難寫,可別用同音字代替,這個鍵字可不是牛腱的腱,那玩意兒是金子做的20元一斤,比牛肉可還貴呢!”同學們哈哈一下過后記得更牢固了。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是一門科學性較強的研究性科目,生物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自主的學習,對書本知識產生更大的興趣,在教師引導下,跟上老師的思路,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學以致用。
[1]高紅雷.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
[2]蘇艷菊.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4(01)
[3]肖建霞.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