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
(中國吉林網,吉林 柳河 130000)
網絡新聞評論現狀分析
高 穎
(中國吉林網,吉林 柳河 130000)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網絡新聞評論也日趨受到業界的關注。在特有的發展環境下,網絡新聞評論逐漸生成了自己特有的形態與功能。本文結合網絡新聞評論的特點及優勢,分析網絡新聞評論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的發展建議。
網絡新聞;評論;現狀;前瞻性
(一)意見傳達的快捷性
網絡新聞不受傳統紙質媒介的限制,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時、高效的發布新聞信息,網絡新聞評論的時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傳播的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新聞內容快速反應并形成輿論,并實現快速傳播。第二,實現“舊”新聞與實時新聞的便利性歸類與縱深比較,使受眾更全面的了解新聞信息。一條新聞從挖掘到發布到互聯網,耗時極短,而一條新聞評論的發布時間甚至以秒計算。這種高效率的信息反饋與交流方式是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這顯示了網絡輿論急劇變化更新的發展趨勢。
(二)交流諸方的互動性
網絡媒介相比傳統媒介而言,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全面、信息度更透明、更具層次性的新聞內容;另一方面,網絡媒介的交互式模塊為受眾提供了評論參與和意見交流的可能性,這徹底改變了傳統媒介帶給受眾的被動式信息接收模式。網絡是一種雙向交流的媒介,現在新興的各類媒介終端如: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都為受眾提供了一個接受與發布信息的工具。網絡新聞評論也是一種可以雙方互動可交流式的評論,即時互動是網絡新聞評論的基本特點。借助網絡媒介,網友之間、媒介與網友之間、網友與權威專家之間可以突破傳統媒介的限制而實現互動式交流。
(三)意見表達的多元性
現代社會,文化的多元化、個人性格特性的差異化日益明顯,這就使得人們對同一問題往往會有多種不同的看法。而網絡新聞評論應尊重這些不同的聲音,正是這些富有多元化特性的聲音反映了當代社會的發展脈絡。在新聞傳播領域,人們對問題意見的多元性強調在新聞評論中對自己和異己的看法。提倡并尊重人們意見表達的多元性,并非要媒介放棄自己的價值性判斷,而是廣泛吸納各方意見,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前提下,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問題,做出與時代發展相同步的價值判斷。
(一)網絡媒介優勢沒有充分發揮
網絡媒介雖然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但相比于傳統媒介而言,網絡新聞媒介尚未形成成熟的運作模式。這表現在網絡媒介層次格局上的單一、各媒介之間相互抄襲、缺少創新意識、對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方面。就網絡評論而言,在評論形式和評論內容管理上仍顯粗糙,網絡評論的隨意性較大,學術討論風氣尚未形成。這與現代激烈的商品化競爭體制密切相關,如何實現經營與功能性的深度結合,是網絡新聞媒介評價所必須思考的課題。
(二)傳統媒介優勢沒有充分借鑒
傳統媒介雖然在傳播效率,即時互動等方面落后于新興網絡媒介,但傳統媒介的新聞評論由來已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然相對成熟。傳統媒介評論的嚴肅性、權威性、公信力已經深入人心。這與網絡新聞評價的隨意性、娛樂性、公信力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網絡媒介評論如果與傳統媒介評論相互結合必將發揮新聞評價的最大效力。我們試以人民日報與人民網的評論為例進行說明。人民日報評論為重大輿論導向定位,保證其權威性,人民網評論迅速擴大黨報評論的輿論影響,同時關注其他社會熱點,推動受眾平等討論社會問題,兩者配合默契,促進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充分開展互動討論,使事件的討論日益深入。
(三)網絡世界存在道德失范現象
網絡空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隱匿的環境,網友的評論語言受社會規范力度小,在這個虛擬環境中,人們拋開了現實世界道德規范、法制體系、人機脈絡對個人的束縛,自我約束意識逐漸變得薄弱,這也就導致了道德失范現象的泛濫。這種網絡評論體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理。例如,關鍵詞篩選、字數限制、回復權限設置等,但仍免不了負面評論信息。例如,暴力、色情、謠言等富有煽動性和破壞性信息的泛濫。網絡新聞評論要得以良性發展,必須要肅清網絡評論環境,建立健全的評論管理體制,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網絡與現實教育平臺的共同努力來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水平。
(一)新聞評論管理
網站應更多地從對論壇有害信息的刪除,轉向對論壇言論的引導上。例如,論壇申明網民不得上貼違反國家憲法等六種言論;新聞網站根據需要決定具體網絡評論欄目的取舍;論壇針對網民的評論提出啟事聲明和要求;版主在網民的評論上發表言論跟帖;新聞網站圍繞社會熱點在BBS欄目設置中心議題;網站編輯對重點評論提供相關新聞鏈接等。凡此種種都為達到對網絡評論控制的適宜的“度”。網絡評論理應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要符合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應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把關,這對網絡媒介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自身要有較高的水平與素質,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同時網絡空間的自我倫理建設不容忽視,尤其是自我反思與自我實踐。
(二)網絡評論原創力度還需加強
就網絡新聞評論的發展方向來分析,評論內容的原創性已然不是網絡媒介的競爭重點。在各類信息充斥的網絡體系中,人們更加關注新聞內容的獨特性、對新聞內容解讀的深入與專業性以及評論的價值性,網絡媒介通過對各類信息資源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對新聞進行全面、實時、新穎、獨特的解讀。從現在的網絡評論質量來看,商業利益促使各新聞媒介更多地從吸引人們眼球上來做文章,不注重新聞評價的質量監督與控制,導致整個網絡新聞評論質量的低下。因此,各大網絡傳媒類網站要得以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做好網絡新聞評論的質量控制與管理,要提高網絡編輯人員的業務實力,根據新聞內容高效、全面、簡潔、一針見血的抽出關鍵內容,做出新穎、深刻、富有原創性的新聞解讀,并以此吸引受眾參與討論,聽取受眾意見,通過這種良性循環的模式,吸引更多的訪客生成更多的原創性評論內容。
[1] 譚芳.網絡新聞評論研究[D].武漢大學,2005.
[2] 劉雪偉.網絡新聞評論對傳統新聞評論的突破與互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1.
G206.3
A
1674-8883(2015)18-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