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野
(南京政治學院 新聞傳播系七隊,江蘇 南京 210000)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
張 野
(南京政治學院 新聞傳播系七隊,江蘇 南京 210000)
本文通過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現狀、轉變以及發展進行探討,為我國之后的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新媒體語境;電視新聞;報道策略;變化
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很多傳統媒體都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很多傳統的媒體壟斷形式被打破,更多的話語權掌握在了受眾的手中。在如此嚴峻的行業背景之下,想要在媒體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應積極對電視媒體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敘事文本打破單一化
(1)節目資源通過跨媒介整合獲取。對于傳統的新聞模式而言,雖然他們一直想努力打破其局限性,但是最終也只能在觀眾熱線和來信當中進行突破,這種效果在網絡社會中顯然是微不足道的。網絡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的僵局,使新聞敘事更加多元和開放。以《每日新聞報》為例,敘事的文本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網絡中的熱點事件。例如,它就對著名的“房妹”事件進行了分析,這種分析是把當前的分析觀點進行整合之后推出的綜合性建議,讓觀眾能夠在電視機前充分了解事情的始末與輿論的看法。這樣的報道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觀眾,讓觀眾產生了觀看興趣,提高了節目的收視率。
(2)采用貼近大眾的草根作品。網絡中的草根作品主要有兩個特征:其一,在于選材的內容范圍比較廣,多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理層面,這種平民化視角更具有意義。其二,這種表達方式能夠更親民,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反響,使百姓產生共鳴,百姓便樂于接受。例如,某報紙對于地震的報道,就采用了大量的網友原創歌曲作為音樂素材。這種原創音樂能夠直接把人們的態度反映在節目中,通過語境的轉變來烘托節目的氣氛,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關注地震中的不幸事件,體現了傳媒的力量與價值。
(二)整合了傳播符號的視覺感受
(1)運用了大量的動漫等技術手段。動漫能夠把事物和情感用夸張的手段進行表達,加深了敘事的更多可能性,新聞一般運用動漫的形式,其一,可以省去真實場景的拍攝費用和時間。其二,能夠把現實中無法展現的場景進行還原。在這里還是以《每日新聞報》為例,以2015年1~5月的節目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選擇每月的四天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的結果是動漫影像占據總體量的30%左右,其中只有動漫的影像占到15%,動漫與現實穿插合并進行的影像占到了15%,這個量已經說明動漫這種形式在新聞工作中以一種常態化出現了,而且就目前的形勢看,結合動漫的新聞中動漫的比重具有上升的趨勢,因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定會促使相關產業的上升,不靠高科技吸引大眾的新聞影像顯然已經變得低端了。
(2)受眾對視覺消費的需求推動了符號的創新。現階段,網民視覺消費方式不斷變更,互聯網經歷了由文字時代、讀圖時代過后,即將進入視頻時代。最近數據顯示,影視劇在互聯網播放流量已經超過電視,同時,視頻應用消耗流量不斷攀升,現已成為移動流量新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視頻成為企業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手段與趨勢,而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對于視頻傳播多屏互動內容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三)報道者與受眾提高了交流性
(1)運用微博、微信等渠道拓展新媒介。新媒體的出現拓寬了電視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就以近幾年各大衛視開通了新浪微博為例,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的年初,在新浪微博中進行注冊的電視微博就高達四千多個,就連中央電視臺都開通了微博,各大電視臺的節目和工作人員也都陸續加入進來,不斷認證了自己的微博,單就鳳凰衛視的粉絲數量而言,就已經突破了五百萬的大關,成功地實現了電視與微博的合作關系。
(2)受眾運用新媒介渠道成為參與者。新媒體的作用在于能夠最大程度上把受眾的能動性釋放了,讓被動者一改往日的面貌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受眾能夠在平臺上通過信息互動的方式不斷填補自己的內心,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被社會所認可。當然這種交流一定要建立在方便的基礎上,要把之前人們腦海中網絡的高科技性打破,讓受眾認為網絡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輕輕地敲擊,就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一)確立電視新聞的直播觀念
傳統的電視新聞的播出主要有三個途徑:其一是演播室直播,具體是指主播直接在演播室內進行新聞的播報工作。其二是現場直播新聞,主要指主持人在現場進行直接播報的方式,體現的是新聞與事件的同步性。其三是復合式直播,簡而言之就是把以上兩種直播方式結合。隨著直播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需要進行這種直播。
(二)增強電視新聞的敘事方式
想要增強電視的敘事方式,就要從三個層面入手:首先,要突出電視語言的優勢,從人類剛開始信息傳遞的時候,故事就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把電視新聞節目當作是講故事的源頭,視覺圖像、文字以及聲音的展示都是故事如何吸引人的砝碼,正是由于這些砝碼才會有更多的人聚攏到電視前“聽故事”,所以說,掌握好講故事的方法很重要。其次,要貼近電視語言的受眾,如果所有新聞都站在政策的角度上來大談特談,那么我認為新聞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變成了大話和空話而沒有實用性。新聞應該考慮到受眾的反映,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多播報一些能夠與受眾產生生活共鳴的新聞,能夠讓受眾明白其中道理的同時還能欣然接受,這才是高級的新聞傳播方式。最后,要滿足受眾的消費要求,電視的一大功能是娛樂,這往往體現在火熱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范疇內,隨著電視新聞的逐漸變化,也從其中發現了娛樂的影子。
新聞報道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媒介環境的改變,隨著傳播理念的升級,受眾成了傳播主體,行業也開始把滿足受眾的要求放在了首位,所以傳媒行業應該以受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再結合現在的先進技術,為受眾呈現出一片動態開放化的傳播趨勢。
[1] 呂航.新媒體語境視域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變遷之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4(18):40.
[2] 《今傳媒》二〇一四年總目錄[J].今傳媒,2015(01):177-190.
[3] 劉博微.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策略探討[J].品牌(下半月),2015(02):31.
G212
A
1674-8883(2015)18-0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