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誠,徐松芝,劉 剛
(1.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2.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3.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北京物資裝備分公司,北京 100018)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跨時空滲透模式
劉嘉誠1,徐松芝2,劉 剛3
(1.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2.東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3.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北京物資裝備分公司,北京 100018)
從大慶精神特色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入手,對大慶精神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大慶精神構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培養模式。
大慶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跨時空滲透模式
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進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各高校在進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時,都不可避免地在進行大慶精神的教育。但基于大慶精神系統化地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卻尚待深入研究。
(一)取得的成效
高校特別是石油院校應充分重視和利用大慶精神這一寶貴教育資源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以東北石油大學為例,伴隨著大慶油田而誕生的東北石油大學,建校50多年來,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已經成為其優良傳統和鮮明特色。從學校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來看,傳統的石油精神教育對培養青年學生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精神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建校以來,東北石油大學培養出的幾萬名優秀研究生扎根大慶,扎根石油,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奉獻,傳承著大慶精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涌現出一大批投身基層、獻身石油的典范,涌現出一大批石油石化行業科技專家,涌現出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涌現出一大批石油石化行業優秀企業家等。
(二)存在的問題
1.教育主體對大慶精神的認識不足。所謂的教育主體,是指組織實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單位或者主導者。目前,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教育主體對大慶精神的認識不足問題。首先,對大慶精神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教育機構,需要有教育者,在大學就是老師。目前,大多數研究大慶精神的師資力量,對大慶精神的內涵和外延研究不到位。其次,對大慶精神的傳播模式探究不足。[1]大慶精神通過何種方式傳播給受眾者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僅僅通過社會教育、簡介等了解很難深入掌握它的內涵。所以,大慶精神的有效傳播模式還需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最后,對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功能重視不夠。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單純地以國家規定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近代史、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主,高等院校應加強大慶精神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教育客體對大慶精神的接受欠佳。所謂的教育客體,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生。目前,教育客體對大慶精神的接受能力有限。這是因為大慶精神普遍宣傳與推廣方式容易使接受者精神處于迷茫狀態,很難深刻理解大慶精神的內涵。首先,研究生群體對大慶精神認識淺顯,不愿深究。由于大慶精神是一個普遍熟悉的事物,幾乎人人都在講,人人都在說,但是未必真正能夠說出大慶精神的內涵,更不用說理解大慶精神的豐富外延。其次,研究生群體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形式化,不愿接受。還有部分研究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是完成一種教學任務,沒有從心理上關注這門課程,或者沒有足夠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觀上不愿意接受。第三,研究生群體普遍具有一種學歷上的優越感,輕視基礎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基礎,過于膚淺,已經接受各種專業化教育數不勝數,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邊緣化,既不能帶來學術上的利益,又不能帶來就業上的便利,從而輕視思想政治教育。
構建跨時空滲透模式是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特點,所謂跨時空滲透模式就是綜合考慮時間和空間的因素,盡量避免時間和空間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構建要求
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因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相對比較集中。而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在于研究生群體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相對分散,交點較少,而且點多點散。在本科生時期已經接受過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麻痹性。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特點和現狀,構建跨時空滲透模式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而且必須符合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
1.滿足不同時間范圍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所謂不同時間范圍內是指研究生群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同一時間參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一屆研究生不同專業,其業余時間不盡一致;二是不同屆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不盡一致;三是不同批次的研究生在時間上不盡一致。構建跨時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當能夠克服這些因素,實現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時空效果。
2.滿足不同空間范圍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所謂不同空間的研究生是指不同專業、不同批次、不同類別的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間上不盡一致,主要表現在:一是不同專業的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間上不盡一致,有的專業在本校區,有的專業在分校區;二是不同批次的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間上不盡一致,有的批次在老校區,有的批次在新校區;三是不同類別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間上不盡一致,有的屬于脫產在校讀研,有的屬于在職帶薪讀研。這些都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影響。因此,要滿足不同空間范圍的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教育模式。
3.滿足不同層次范圍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所謂的不同層次范圍內的研究生是指研究生群體的基本素質、級別不盡相同。一是同一群體研究生的基本素質存在差異,有的研究生基本素質較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較強,有的研究生基本素質較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較弱。二是不同群體研究生基本素質也存在差異,一本重點院校研究生基本素質普遍較高,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和接受能力較強,有些邊緣院校研究生的基本素質相對較低,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接受能力受到客觀環境和條件的影響。構建跨時空滲透模式應該具有克服這些因素的功效,實現滿足不同層次范圍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二)構建目標
跨時空滲透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基于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學校課堂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一種考慮實際差距、考慮現實情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的一種跨時空思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在體制層面,補充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體制的缺陷。大慶精神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尚未真正進入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中,沒有強制性的規范和要求。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選擇大慶精神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要內容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2]因此,在體制層面,跨時空滲透模式將大慶精神納入體制范圍。
2.在功能層面,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不足。大慶精神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功能性體現不足,主要是在時空滲透模式上尚未全面推行。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跨時空滲透模式應當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完善,實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升。
3.在效果層面,實現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新效果。基于大慶精神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主要看教育效果。在效果層面,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基本素質,正確認識社會和歷史,尊重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維護社會主義事業,參與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實現這樣的效果,必須滲透跨時空教育模式。
(三)構建內容
跨時空滲透模式的構建旨在通過一種共有的基于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克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點和問題,實現無時空障礙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大慶精神滲透其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1.構建錯時錯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方式是一種集中的課堂教育,這就使得傳統模式與研究生的點多點散的現狀不相符合。針對研究生同一屆不同專業、不同屆研究生、不同批次研究生的時間閑暇特點,構建一種可以規避時間差異的教育模式,使得大慶精神能夠深入貫徹到研究生的教學中。
(1)同屆不同專業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屆研究生在教學階段上具有一致性,比如都處于研一階段,他們在公共教育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具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和相似的精神狀態。針對這種情形和現狀,可以在不同專業開展同一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大慶精神融入其中。首先,制定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制定共同的教學規范,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其次,需要研究同一屆研究生的課程安排,在他們共同的閑暇時間開展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編寫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視頻、講座、宣傳標語等,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滲透大慶精神。
(2)不同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針對不同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首先分析不同屆次研究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屆次研究生對基于大慶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程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考察不同屆次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征;二是專業化分析不同屆次研究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三是編寫不同屆次研究生不同深入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將大慶精神滲透其中;四是深化課堂教學效果,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3)不同批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同批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考慮到不同批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及精神狀況的差異。一是同一院校不同批次的研究生由于政治素質存在差異,學校應該根據研究生的素質高低因材施教;二是不同院校同一批次的研究生由于受校園文化、專業特點等因素的影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存在差異。因此,應當根據學校教育的特點制定具體的教育策略;三是不同院校不同批次的研究生,其對大慶精神的了解和認識更是存在距離,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大慶精神的教育。
2.構建跨區跨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所以要構建跨區跨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因為高校研究生在空間上的不一致性,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客觀現象,必須綜合考慮這方面的因素。跨區跨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見圖1。

圖1 跨區跨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針對不同專業研究生空間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有的高校由于招生規模和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大,因而進行合并分立、機構改制,出現了許多分校區。這些分校區由于建制較晚,教學體系和文化氛圍相對比較薄弱,不同專業的學生可能因此分布在不同的校區,這不僅造成教學上的不方便,而且造成師資力量的分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充足的師資力量。這就需要協調本校區和分校區的師資資源,加大分校區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建設,在教育方式上加大網絡教育和遠程教育的力度。
(2)針對不同批次研究生空間不一致的教育模式。不同批次研究生入學可能位于不同的校區,有的一本重點可能位于新校區,而原先的二本研究生可能位于老校區。不同批次的研究生在不同的校區,不僅環境不一樣,而且研究生本身的素質和層次也不一樣,這種教育環境使得集中教育成為困難。必須針對新校區研究生的特點實施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大慶精神滲透其中;而對老校區的研究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簡單地進行一刀切式的教育。
(3)針對不同類別研究生空間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所謂不同類別的研究生是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學習地點固定在學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以學校范圍為主;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學習時間分散,學習地點分散,因此難以通過學校教育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這就需要改進教育方式。
一是針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應當實行在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大慶精神,讓研究生在學校學習和領會大慶精神。
二是針對非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應當實行遠程教育,利用網絡、視頻、講座等多種形式,將大慶精神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做成課件和網絡信息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活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李精華,周溥嘏,徐萌.以大慶精神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建設的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11,(8).
[2]史春媛,姚云云,鄭克玲.淺析大慶精神內化途徑的優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4).
〔責任編輯:席書濤〕
G643.1
A
1002-2341(2015)02-0119-04
2014-12-18
2014年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在研究生科學道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XM_HLJ_2014032;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4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G075
劉嘉誠(1976-),男,黑龍江五常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慶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