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藝
(蘭州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股權激勵機制的成功運用可以解決委托—代理關系所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具體來講股權激勵機制的設計原理是:實施股權激勵—管理層或經理人作為股東努力工作—公司經營利潤提高—公司股價上漲—管理層或經理人報酬增加。
2013 年有153 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廣東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實施股權激勵公司數量占前五名,共占2013 年實施股權激勵公司總數的70%。本文選取了在2013 年底股權激勵計劃已實施完成的上述五個省市的20 家上市公司(見表2-1),可以得出發達地區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以下特征:
在發達省市已實施完成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多數企業是鋼鐵、生物制品、紡織制造、電氣設備行業中的制造型企業。
從表2-1 也可以看出,在發達省市20 家已完成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中有14 家來自中小板或創業板。
2013 年發達省市已實施完成股權激勵計劃的20 家上市公司全部為民營公司。

表2-1 2013 年發達地區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特征
盡管本文所研究的上市公司處于我國發達地區,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本身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體系,使得股權激勵機制在發達地區實施的效果不好。在無效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不能實時反映公司經營狀況[1]。資本市場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股權激勵效應的發揮。
我國發達省市現行的股權激勵業績指標多使用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等指標。一方面這些財務指標中沒有用于體現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的經營指標。另一方面,這些單一的財務指標容易被管理層操縱。此外,這些財務評價指標大多為縱向比較的方式即考察上市公司在不同年份的經營業績,缺乏橫向比較即同行業不同公司的經營業績比較,這樣就很難剔除行業對股價的影響,同時也難以考量管理者對經營業績的貢獻程度。
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股價不僅能反映歷史的和公開的信息還能反映公司內部的信息,這就使公司股價與其經營業績正相關,而經營業績又與被激勵對象的努力程度正相關。就是說如果被激勵對象努力工作,公司價值就能夠得到提升。正是因為有效的資本市場是股權激勵機制可以成功發揮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需要提高資本市場的有效程度。因此,一方面要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市場信息披露機制,來加強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讓機構投資者積極發掘價格信號,通過利用股價變動來發現企業價值以及經營者的努力程度,使股權激勵效果充分得到發揮[2]。
我們應該避免單一指標,可以嘗試將多種指標結合在一起來考察經營業績[3]。此外,在設計指標時所構建的業績評價機制不僅要能反映公司過去的經營水平,還要能反映公司未來的成長能力,合理全面地對經理者的業績進行綜合的評價。不斷完善科學的業績考核制度[4]。
[1]周陽,韓海燕.論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機制[J].經濟研究導刊.2006(5).
[2]俞仁.我國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
[3]林大龐,蘇東蔚.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基于盈余管理的新視角[J].金融研究.2011(9).
[4]李偉.淺談我國上市公司經理層股權激勵機制[J].金融與經濟.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