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衛江
(山東省菏澤市中國建設銀行菏澤分行,山東 菏澤 274000)
從2003 年我國開始進行銀行業改革以來,整個銀行業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商業銀行經過股份制改革,現在已經逐步建立起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以及互聯網金融崛起,商業銀行以利息業務收入為主的收入結構面臨嚴重挑戰。在世界范圍內,歐美一些大銀行非利息收入在營收中占比已經超過50%,超過利息收入成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我國傳統利息收入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經營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非利息收入占比較低,發展相對緩慢。2011 年底,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0.5%,中國建設銀行為21.91%,中國工商銀行為21.58%;2013 年,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9.8%,中國建設銀行為20.4%,中國工商銀行為24.8%。從非利息收入結構來看,發達國家商業銀行費非利息收入結構多元化,以美國商業銀行為例:信托業務收入、存款賬戶服務收入、交易賬戶損益與附加非利息收入(投行業務、風險投資收入、資產服務收入、證券化資產交易凈收入、保險業務收入等)是非利息收入的主要形式。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主要為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在50%以上,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主要還集中在較低的業務層次。
本文以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百分比作為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收入業務發展情況。將成本收入比Inf(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值)、非利息收入占比Rni(非利息收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和不良資產比率Npl(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考慮在內,構建模型如下:

其中,Proit為t 年銀行i 的凈利潤,Salit為t 年銀行i 的應付職工薪酬,Fasit為t 年銀行i 的固定資產凈值,Infit為t 年銀行i 的成本收入比,Rniit為t 年銀行i 的非利息收入占比,Nplit為t 年銀行i的不良貸款比率。
考慮到銀行數據的可得性與商業銀行發展階段的要求,本文選取的銀行樣本為16 家上市商業銀行。其中,5 家國有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8 家股份制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3 家城市性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筆者首先將這16 家銀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面板數據模型回歸,之后再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性銀行三種不同性質銀行分別回歸,進行對比分析。數據來源主要是中國金融年鑒和各個銀行年報,考慮到2003 年我國銀行業進行改革,選取數據時間跨度為2005 年-2012 年的年度數據。
首先,把3 種不同性質銀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回歸,其中,截面數N=16,時期數T=8,解釋變量數K=5。運用eview s7.0 進行估計,得到混合模型殘差平方和S3=18.06782,固定影響變截距模型的殘差平方和S2=13.75884,固定影響變系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S1=0.902558。由上述三種形式的殘差平方和構造F 統計量:F2=6.76>F0.05(90,32)=1.67,F1=6.07>F0.05(75,32)=1.69。
根據F 檢驗結果,模型選用變系數模型。又由于數據中包含的截面成員是所研究總體的所有單位時,即截面成員單位之間的差異可以被看作回歸系數的參數變動時,固定影響模型是合理的。因此全部上市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因素模型應選用固定影響變系數模型,如式(2)所示(各解釋變量系數見表1):

模型的擬合優度R2=0.997064,F 統計量=110.8220,方程擬合效果較好且整體顯著性較強。
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銀行在股權結構和經營機制上都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而各股份制銀行之間股權結構和運營機制差異較大。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非利息收入占比Rni 對銀行盈利性的影響是負向的,凈利潤Pro 對非利息收入占比Rni 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40、-0.30,即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1%,凈利潤分別下降0.40%、0.30%。股份制銀行中,中信、興業、浦發非利息收入Rni 對銀行盈利性的影響是正向的,凈利潤Pro 對非利息收入占比Rni 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25、0.12、1.45,即中信、興業、浦發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1%,凈利潤分別上升0.25%、0.12%、1.45%;其余股份制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對凈利潤影響不顯著。
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銀行的非利息業務與其利潤增長是呈負相關的,其中原因是業務比例的原因。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業依舊是以存貸差為主要盈利模式,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銀行有社會資本優勢與政府支持,所以相比股份制銀行,存貸款業務是其主要競爭優勢,金融創新能力不足,因此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反而導致盈利能力下降。股份制銀行中,除浦發銀行凈利潤對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彈性系數為1.45 外,其他銀行非利息業務對盈利性的促進作用(中信、興業銀行凈利潤對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彈性系數分別為0.25、0.12,其余股份制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對凈利潤影響不顯著)并不明顯。非利息業務需要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并經歷長期市場培養和消費者認同的過程,并且在前期非利息業務作為招攬客戶存貸款的變相工具并沒有發揮非利息業務風險小、收益高的特點,因此非利息業務對股份制銀行的利潤增長作用不明顯。
本文通過2005 至2012 年我國16 家上市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先對16 家上市商業銀行進行整體回歸,從結果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對國有銀行和城市性銀行影響顯著,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導致盈利能力下降;而非利息收入占比對股份制銀行盈利性影響作用并不明顯。這說明以現階段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很難成為支撐商業銀行發展的下一個利潤增站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過快增長還有可能會引發商業銀行“亂收費”的質疑。我國商業銀行需加大非利息收入業務產品開發和創新力度,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在提升業務質量的同時,提高非利息收入業務競爭能力,真正實現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
[1]赫國勝,徐潔.我國上市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分析與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0,12:86-92.
[2]朱衛東,陳龍.中國銀行業非利息收入影響因素比較分析[J].金融論壇,2013,07:34-39.
[3]鄭玉華,崔曉東.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