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陽
(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具有東方特色的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素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促進中華文化的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重大的意義。但是,被動的保護不能改變非物質文化在強勢文化沖擊下的式微處境,因此需要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我發展、自我圖強的道路。貴州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大力進行經濟建設仍是主要任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有限,雖然有立法保護但是執行不力,有財政資金的扶持但是資金不足,這些情況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單純依賴政府的投入,而缺乏市場支撐想生存下去的希望渺茫。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指以語言、文學、舞蹈、音樂、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筑術、技巧、技藝和瞬間表現形式傳承的文化遺存,是民間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傳統手工藝、傳統美術類非遺資源因為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而開發難度較低,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為手藝“續香火”犯難,因為年輕人不愿意學并傳承手藝。傳統音樂的處境也尬尷,首先,流行音樂為眾多音樂愛好者偏愛,傳統音樂少有人問津,缺乏市場競爭力。另外,傳統音樂的開發缺乏專業人才的投入以及發達傳媒體系的關注,主要活躍在旅游景區的舞臺劇,以及歡迎表演中,表現為旅游資源的一種附屬審美價值,存在于現場表演中。
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市場經濟后,在商品經濟大潮中,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發生了改變。新的生活方式對傳統文化造成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加上人口流動性加大,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到過大城市和沿海地區的返鄉青年,很少有人在穿著做工復雜不易獲得的民族服裝了。
眾籌融資(Crowdfounding)即以公開的方式和面向眾多的網絡潛在受眾,采用小額無抵押出資,完成企業或個人的項目融資任務。通過搭建一個面向廣大公眾的網上平臺,有融資需求的創始人在平臺上發起自己的創業項目,設定一個籌資期限與籌資目標,并公布募集資金成功的項目投資回報與項目的實施進度。另外平臺本身會篩選項目然后再推薦給潛在的投資者。

眾籌運營模式圖
眾籌融資作為一種商業模式,起源于美國。2009年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同時也是最大的眾籌平臺Kickstarter網站正式上線。在眾籌平臺上發起的項目分為設計、科技、影像、音樂、人文、公益等類別。2013年音樂人Gregorio發起了名為“哥倫比亞節奏與大樂隊”的眾籌融資項目,計劃為自己的新專輯錄制募集10000美元。濃郁的哥倫比亞風情與美國爵士大樂隊的巧妙融合,迅速吸引了公眾的興趣,Gregorio僅在60天的募集期中便獲得了23358美元的資助,遠超他的預期。
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眾籌平臺為2011年5月創建的點名時間,平臺上科技類和文化創意類項目的成功案例最多,其中最大的項目,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大魚·海棠》已得到3000多名籌資人的支持,募集了超過150萬人民幣。2014年8月在眾籌網平臺上發起人“侗族文化興趣小組”成功募集了90000多元的資金,讓2000年來生生不息的天籟之音,承載著侗家人的情感和歷史的民間歌曲在北京唱響。侗族大歌起源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貴州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音的民間合唱形式。在侗家人心中,歌不僅僅是陶冶情操的工具,更是侗家人文化和精神的載體,充斥在日常生活的各處,緊密的鏈接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穿插在演出過程中的傳統樂器、民族服飾,以及飲食文化的介紹,讓整個以歌為主軸的演唱會更像是民族文化分享會,你無須遠赴貴州大山深處,就能深刻體驗到不一樣的民族文化之旅。再比如知名主持人李靜在淘寶眾籌平臺上發起幫扶瀕臨失傳的苗繡公益活動。在2014年12月募集到15922元的資金,有超過300人支持,希望幫助少數民族的手工藝的傳承與傳播。苗繡是貴州省首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手工藝,低調、精致、迷宮一般的規則圖案具有獨特的美感,一針一線都體現著苗族人的智慧,散發著強烈的歷史神秘氣息。繡娘往往要耗費數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繡娘技藝的高超工作時的專注結合苗繡的深沉文化內蘊,苗繡具有媲美國際大牌的魅力。
眾籌平臺為眾多文化類的項目找到了資金,包括音樂、手工藝等。小眾音樂人因為其知名度不高,歌迷市場不大,新作品的發行沒有那么大的經濟實力,通過眾籌平臺募集的資金已能將作品送到歌迷手中,滿足歌迷的消費,為后期更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貴州的侗歌和苗繡,都是非物質的優秀文化,在眾籌平臺上不僅能夠展現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引發大眾的情感共鳴,培養一大批文化追求者,而且能夠募集到發展資金,保持自身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政府投入有限,對其保護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境艱難。比如傳統音樂資源的保護工作需要進行音響形態的錄制與整理,受扶持資金不足和專業錄音人員缺失所限,相當數量的傳統音樂資源還沒有得到系統保護,許多傳承人年事已高,演奏演唱技藝逐漸下降,傳統音樂瀕臨失傳。利用眾籌融資模式因為其籌資的門檻低、障礙少、靈活方便,幫助項目發起人迅速把握市場脈搏,可以有效吸引各方面資金投入到傳統音樂傳承與開發工作中來,即自造“造血功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難以評估而且市場開發前景難以把握。在現有擔保體系不完善和融資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資金需求者希望能夠低成本、低風險的融資方式,籌集到需要的資金有些不現實,而眾籌融資依靠互聯網將項目公開在網絡平臺上,項目接受市場的選擇,項目無須擔保,籌資成本低,因為面向廣大網名資金來源廣泛,另外潛在投資者參與的資金可多可少,投資額度劃分為不同的檔次供投資者選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發起人存在資金不足和市場資源匱乏的雙重壓力,眾籌融資不僅可以聚集大眾的資金,而且也是市場營銷和銷售的過程,借助眾籌社區平臺的項目發布機制、社區交流機制等向大眾推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獲得媒體關注度、提高項目曝光度、眾籌平臺的專業知識本身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贏得了一部分消費者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這是傳統的融資渠道難以達到的,也是眾籌融資的重要價值所在。因此,通過眾籌可以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魅力,培養欣賞人群,幫助其開發或能實現產業化。
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力,通過眾籌融資模式實現其“自我造血”功能,為其傳承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起人在眾籌平臺上的先行嘗試資金募集能夠為后面的實際操作提供經驗借鑒。但在實際運營中,眾籌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眾籌項目的發展,比如眾籌平臺對項目發起者缺乏強有力的限制措施,籌資成功后缺乏對籌資人利益的有效保護,這也說明了我國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在此資發運作模式尚不規范、監管缺失、存在多方面風險,希望從政策、眾籌主體等多個角度共同規范,降低眾籌融資的風險,推進眾籌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