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紅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2015年6月29日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到7月13日結束,共收到反饋意見1000余條。其中,支持型意見占61%,反對型意見占31%,還有8%屬于不相關意見。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介紹,意見的熱點集中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股市方面,一種認為股票是成熟的投資品種,從制度設計上應該留出空間,由管理機構根據市場情況把握投資機會。另一種意見認為,股票類資產投資風險高,波動性大,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建議降低投資股市的比例,或者不允許投資股市。針對31%的反對意見,有關專家表示,在此之前已經有廣東、山東先后將部分養老金結余資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浙江、江蘇有望成為《辦法》實施后首批開啟養老金委托投資的省份,尤其是率先將養老金用于投資運營的山東,可以說是讓養老金入市增值的先行者。
7月21日,在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介紹了該省社保基金累計結余3550億元的情況。這一數字引起了濟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邢樂成的濃厚興趣。“這筆巨大的基金是全省人民的養老錢和保命錢,也是山東省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省政府在加強社保基金管理、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等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7月22日舉行的專題詢問會上,邢樂成首先將這個問題拋了出來。
應詢人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坦言,這的確是當前社會廣泛關注、參保人員十分關心的重大問題。如何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是很多人關心的第一個問題。于國安介紹,為從制度上堵住社保基金管理漏洞,省政府規定,經辦機構工作經費不得從基金中列支,財政預算給予足額安排,基金收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省財政每年組織力量對基金決算進行專項審查,并建立社保基金征繳舉報獎勵制度,從基金收支兩個方面嚴控跑冒滴漏,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同時,加強社保基金預算管理,從源頭上保障基金安全。
但是,僅有安全是不夠的,還要盡最大可能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按照國家現行規定,目前,社保基金結余只能購買定向國債或轉存定期,地方政府無權進行其他形式的投資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的做法是盡可能擴大定期存款特別是中長期存款的比例,爭取存款收益最大化。從今年開始,在國家沒有放開投資運營權限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拓展增值空間,山東省爭取國務院同意,將該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000億元,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現在到位資金324億元,成為繼廣東之后全國第二個委托運營的省份。從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公布的投資運營情況,2013年收益率為6.2%,2014年達到11.69%,遠遠高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今后一個時期,社保基金收支矛盾越來越突出,缺口壓力會越來越大,僅靠增加財政投入是不行的,必須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長效化社保投入機制。據介紹,去年底,山東省決定成立省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目前已將180億元的國有資本劃轉省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目的是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運行建立戰略儲備。啟動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山東省是全國第一個“吃螃蟹”者。
根據《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方案》要求,將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和省直有關部門、單位管理企業的30%國有資本劃轉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劃轉后,省國資委和省社保基金理事會分別持有70%和30%的國有資本,省屬企業改建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制企業,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規范的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由省國資委和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按持有產權分別行使股東職權、履行股東義務,提名并選舉董事、監事。
今年3月,山東省出臺《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方案》,提出將山東省屬471戶國有企業30%的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省社會保障基金。5月18日,山東省能源集團、山東機場有限公司、山東鹽業三家企業完成劃轉工作,劃轉國有資本規模超過33億元。5月29日,另外15戶省管企業部分國有資本劃轉后,省管企業部分國有資本劃轉工作已全部完成。此外,還有453戶省直各部門各單位管理的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清理、整頓和規范工作,對這些企業劃轉部分國有資本給社保基金的工作將陸續展開,將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統一監管。
據了解,以2014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為基礎,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18戶企業,實收資本共計603.43億元,按30%的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共劃轉國有資本共計180.65億元。魯信集團董事長汲斌昌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到社保基金,有兩個明顯作用:一是回歸了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體現了國有資產屬于全民所有;二是企業由單一股東變為兩個股東,從某種意義上講,實現了國有產權的多元化,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對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具有深遠意義。
我國養老保險面臨著巨大的挑戰。3月9日人代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代表在發言中提出,當地養老金贍養比達到了1.42:1。對此,李克強總理表示,“很多退休老工人年輕時為共和國發展流過大汗,絕不能讓他們年老時再流淚!”養老金贍養比不合理是一個全國性問題。由此來說,優化養老保險體制,提高社保基金收益率已經迫在眉睫。山東出臺國企改革意見,將省屬國有企業30%的國有資本轉由山東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管理,無疑意義重大,值得借鑒。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實施者極少。從這個角度來說,山東“劃國資充社保”的做法是破冰之舉,具有示范效應。因為,山東將國有企業資本劃轉給社保基金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多贏的局面,除了上述好處外。提高國有資產在社保基金的比例還有以下好處:一是有利于形成長期投資的理念,對市場加以良好的引導,促進形成上市公司的分紅文化,倒逼企業重視投資收益比;二是國有企業能夠以此回歸其所有制的本源,也就是國有企業系全民所有,而這,也是最關鍵之處。
長時間以來,人們難以享受到國有企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造成了人們的落寞感以及被剝離感,甚至導致了人們對國有企業的不滿。當然,正如專家指出,從國有資本經濟的收益來看,目前即使把央企所有紅利收入全部用于社保支出,也不一定能徹底解決社保基金的缺口問題。但問題是,我國目前最缺乏的正是解決問題的共識和實際舉措。一方面,養老金入不敷出,收益率過低,而各地依然存在挪用養老金的現象;另一方面,通過延長退休年齡,提高繳納社保年限來緩解壓力,并不能充分應對養老壓力。
可以說,長期以來,我們在養老問題上,一邊是政府財政“壓力山大”,一邊是如何消弭鴻溝,達成共識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來說,將國有企業資本劃轉給社保基金緩解了這一難題。當然,我國養老問題面臨的挑戰巨大,不能指望“劃國資充社保”一招就能化解問題,但是,“劃國資充社保”在法理上最無爭議,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由此來說,“劃國資充社保”可行性較強,山東經驗值得借鑒。
針對國有資本收益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將提到30%。中央督促國企履行社會責任,還利于民,是一大亮點。但是,2020年之前的這段時間,國企利潤上繳比例如何確定也是一個頗費思量的問題。在2020年到來之前,山東省就積極回應中央相關決定,劃撥30%國有資本到省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此舉體現出對廣大公民權利的尊重,也反映出政府與國企對民眾養老的責任擔當。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施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已經把公共企事業單位納入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范疇。政府信息公開范圍與脈絡是清晰的。國企公開利潤流向,提高利潤上交比例就是路徑之一。相關部門要對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做出周到的制度安排,用法律制度的力量督促國企上交更多利潤,反哺社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民生福利,讓人民分享國企的利潤成果,而不是返回國企內部循環。
除了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以外,依照《反壟斷法》的要求,降低民間資本投入門檻,激活市場競爭,讓消費者與經營者在合法市場框架內充分博弈,依靠市場的力量逐步打破國企“一企獨大”的壟斷局面,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將劃撥國企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應成為制度新常態,其他地方國企與央企應該積極跟進,國企央企應拿出更多的利潤還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