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英,黃愛武,方亞紅
(臨安市中醫院,浙江臨安 311300)
艾灸緩解初產婦分娩疼痛的臨床研究
黃麗英,黃愛武,方亞紅
(臨安市中醫院,浙江臨安311300)
摘要:目的觀察艾灸三陰交及懸鐘、血海穴對分娩鎮痛的療效。方法將100例初產婦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按常規分娩鎮痛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艾灸,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出生1 min Apgar評分。結果產婦疼痛的自評及宮縮痛分級觀察組產婦宮口擴張2~3 cm后0.5 h及1 h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出血量觀察組(187.12±50.65)ml、對照組(214.90±54.79)ml,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出生1 min Apgar評分觀察組(9.95±0.29)分、對照組(9.71±0.5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艾灸可緩解初產婦分娩疼痛。
關鍵詞:分娩鎮痛;艾灸;三陰交、懸鐘、血海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12.019
分娩是極其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分娩疼痛的痛源來自子宮肌陣發性收縮及胎兒經產道娩出,期間可出現顯著的子宮及產道組織(特別是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和會陰部)損傷,激惹其中的神經末梢產生電沖動,從而使產婦有劇烈疼痛的感受。分娩疼痛除了有助于產科醫生判斷產程進展外,對母親幾乎無益處,甚至很多學者認為分娩疼痛是有害的。從而,很多人放棄人類最原始、最自然的分娩方式而選擇剖宮產。然而剖宮產并非正常狀態下解決分娩的一種方法,對婦女存在一定的損傷和危險性,甚至死亡。如何使產婦清醒、無痛苦的迎接新生命的誕生,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盡管國內外學者對無痛分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可靠方法既達到鎮痛又對母嬰無不良影響。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本院婦產科在傳統分娩鎮痛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艾灸三陰交及懸鐘、血海穴,鎮痛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納入標準:在本院分娩的單胎足月初產婦,年齡21~35歲,孕周37+1~42-1周,具有陰道試產指征者,有規律宮縮,宮口已開2~3 cm,頭位分娩,宮頸評分>8分,未接受過穴位療法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胎位異常、妊娠合并疾病、并發癥及嚴重的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不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產婦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產婦年齡、身高、體質量、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s)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傳統分娩鎮痛護理措施。在產婦宮口擴張2~3 cm時,實施常規護理及分娩知識健康宣教、心理暗示轉移注意力等。
1.2.2觀察組在傳統分娩鎮痛護理基礎上,在產婦宮口擴張2~3 cm時開始艾灸。采用仰臥位,用枕頭將膝關節處略微墊起,以舒適自然為佳。取穴: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懸鐘穴,在足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后緣;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操作方法:將艾柱插入灸盒內固定支架上點燃,灸盒蓋蓋上并旋轉鎖定,然后調節出風口,以控制溫度的高低,充分預熱后將灸盒開口朝上放入棉布袋中,同法準備6只隨身灸盒。取雙側三陰交、懸鐘、血海6穴,將隨身灸盒金屬面依次貼在穴位上固定。灸溫的調節:旋轉器罩以開閉氣門,開大則升溫,只需要開4孔即可,灸療溫度以感覺舒適耐受為宜,避免燙傷。每次灸60 min后停止,觀察鎮痛效果。若停止艾灸后出現艾灸前的疼痛程度則再次同法進行艾灸,直至分娩。
1.3效果評價與方法
1.3.1宮縮痛分級按WHO疼痛分級標準對產婦宮縮痛情況進行評級[2]。0級:無痛;Ⅰ級: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Ⅱ級:明顯本能痛,伴出汗、呼吸急,仍可忍受,睡眠基本不受干擾;Ⅲ級:強烈腰痛不能忍受,叫喊,輾轉反側影響睡眠。助產士或醫生在產婦宮口擴張2~3 cm時及之后的0.5 h、1 h進行測評。
1.3.2產婦疼痛自評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使用橫向移動標尺測定疼痛值。標尺正面:從左到右刻有0~10數字,標有0為無痛,10為劇痛等字樣;標尺背面:僅在左側標有“無痛”,右側標有“劇痛”的字樣,沒有數字刻度。由產婦面對標尺的背面移動游移尺標,標出疼痛值。產婦在宮口擴張2~3 cm時及之后的0.5 h、1 h、2 h進行自評。
1.3.3產后出血情況分娩后由助產者觀察產后出血量,采用容積法和稱重法聯合計算。
1.3.4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1 min對新生兒進行Apgar評分,根據新生兒出生時呼吸、心率、肌張力、皮膚顏色、對刺激反應情況等5項指標進行評分。每項0~2分,滿分為10分。如5項總分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分為無窒息。

2結果
2.1兩組產婦疼痛自評情況比較見表2。


分
注:經配對樣本t檢驗,1)表示觀察組0.5 h時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2)表示1 h與本組治療0.5 h相比,P<0.05;3)表示2 h與本組治療1 h相比,P>0.05。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在宮口擴張2~3 cm時兩組疼痛自評P>0.05;4)表示與同時相觀察組相比,P<0.05
2.2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點宮縮痛分級情況比較見表3。
表3兩組產婦不同時間點宮縮痛分級情況比較

例
2.3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出生1 min Apgar評分比較見表4。
表4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及新生兒出生


組別例數產后出血量/mlApgar評分/分觀察組50226.20±64.969.96±0.19對照組50256.60±85.089.68±0.68
注: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產后出血量組比,P=0.04;兩組Apgar評分相比,P=0.006
3討論
3.1艾灸可緩解初產婦分娩疼痛中醫認為,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為遠端取穴,是肝脾腎三經交會穴,是生殖泌尿系統疾病常用腧穴。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肝經過陰氣,足太陰之筋聚于陰器,足少陰之筋并太陰而上結于陰器,此三陰經與任脈關元、中極穴相聯系、溝通。懸鐘穴為足少陽膽經,為八會穴之髓會,有填精益髓,舒筋活絡,清熱通便,理氣止痛之功效。由于二腧穴位置陰陽相對,臨床常做為相對穴應用[3]。血海屬足太陰腧穴。三陰交通過足少陰腎經與沖、督二脈相通,又任、督、沖三脈“一源三岐”皆起于胞宮,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為陰脈之海,督為陽脈之海共同調節胞宮氣血。艾炙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等功效[4],故艾灸3穴可以同時激發肝、脾、腎、任脈等多條經脈的經氣,從而“氣至病所”,起到緩解分娩疼痛的作用。有研究[5]表明,艾灸穴位時能激發體內痛覺調節系統,抑制痛覺感受和情緒反應,使產婦能恢復和保持經絡氣血運行通暢,協調宮體、宮頸、內臟功能,消除恐懼緊張情緒,加強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達到分娩鎮痛目的。疼痛緩解可以縮短產程,減少對新生兒的傷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鎮痛效果(疼痛自評分、宮縮痛分級情況)優于對照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可緩解初產婦分娩疼痛。
3.2艾灸可減少產后出血分娩的疼痛程度僅次于燒灼傷痛,可引起產婦情緒焦慮、宮縮乏力、延長產程[6],而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宮縮才能減少出血。中醫認為產時損傷沖任胞脈,或產傷出血耗損元氣,致氣不攝血,沖任不顧,統攝無權,導致產后出血。治療需益氣固脫,祛瘀止血,顧攝沖任。而灸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回陽固脫的作用[7]。本研究選取的3個腧穴均可作用于胞宮,故艾灸此3穴可以減少出血。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可減少產后出血。
3.3注意事項操作時注意充分預熱溫灸盒,注意艾灸溫度,避免燙傷。隨身灸帶子綁在穴位上松緊合適,并隨時調整,以保證隨身灸位置準確,注意保護產婦的隱私。操作過程做好意外情況處理:如燙傷,應立即停止操作。
參考文獻:
[1] 劉曉梅.感覺定量檢測與分娩疼痛、分娩鎮痛的關系[D].濟南:山東大學,2006.
[2] 梁路容,黃麗華.導樂陪伴分娩8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5):55-56.
[3] 宋佳杉,劉玉祁,劉存志,等.電針三陰交對原發性痛經患者累積鎮痛效應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J].針刺研究,2013,38(5):393-398.
[4] 周英棟,費新應.艾葉的藥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11):75-76.
[5] 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7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232-234.
[6] 吳蘭,羅東.產程中鎮痛方法的選擇[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1):10-12.
[7] 張怡.電針三陰交對正常分娩產婦產程及宮縮痛影響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藥大學,200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院內科研項目,編號:20130203
·護理管理·
收稿日期:2015-07-17
作者簡介:候燕(1976-),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12-1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