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珍,賈仙娥,陳荷花
(臨安市人民醫院,浙江臨安 311300)
興趣原則在新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
盛珍,賈仙娥,陳荷花
(臨安市人民醫院,浙江臨安311300)
摘要:目的觀察興趣原則在新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6名新畢業護士按報名表序號分組,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每組8人,觀察組采用興趣原則教學方法進行臨床帶教,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進行臨床帶教。3個月后,比較兩組新護士護理能力。結果觀察組新護士在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護理觀察、健康教育、應急能力、感染防護、規避糾紛等護理能力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興趣原則的臨床帶教可提高新護士護理能力。
關鍵詞:新護士;臨床帶教;興趣原則;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12.023
新護士是指新近從醫學院校畢業、工作時間在一年內的護士[1]。新護士在基本技能、臨床經驗、應急處理等方面較薄弱,做好新護士的帶教工作,確保護理安全,是科室護理安全管理的關鍵之一[2]。如何提高新護士的求知欲望,促進新護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其工作能力是擺在臨床帶教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現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客體的積極態度的個性傾向。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取知識,努力完成當前的活動。興趣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利用各種技術或變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學習和對專業的興趣,增進學習效果,依次施教的原則[3]。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本院外科嘗試以興趣原則來進行新護士臨床帶教,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4年招聘的醫學院校新畢業護士16名,均為女性,按報名表序號分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各組8人。觀察組:年齡22~25歲,平均年齡(23.5±1.2)歲;本科1人,大專7人。對照組: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4.1±0.6)歲;本科2人,大專6人。兩組新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新護士培訓目標由護理部統一制定,帶教老師由護理部指定,均為本科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0年以上,熱愛護理專業和護理教學,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溝通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每位新護士在科室的學習時間為3個月。
1.2.1對照組在普外2科采取傳統帶教方式,即新護士入科后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首日進行科室介紹,包括環境、規章制度及??铺攸c等,帶教老師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病例邊講解、邊操作,按常規進行疾病查房和病例討論。帶教老師關愛新護士,對新護士護理能力的提高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1.2.2觀察組新護士在普外1科學習,在一對一帶教的基礎上采用興趣原則進行臨床帶教。
1.2.2.1首日教育激發工作興趣從新護士第1天上班開始,帶教老師向新護士講述臨床護理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分享護理工作中成功的案例,分析全社會對護理資源的需求,闡明護理工作的就業亮點,讓新護士在一踏上工作崗位就充滿希望與信心,感覺到集體的溫暖,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臨床工作中,激發新護士對護理工作的興趣。
1.2.2.2疾病查房和病例討論及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每周參加1次主任醫師查房,了解臨床新技術例如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及微創胸腔鏡、腹腔鏡、內鏡膠囊檢查等高科技手段,引起新護士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望。每2周進行1次護理疾病查房,1個月進行1次疑難病例討論分析。采用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旨在培養新護士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4]。該模式讓新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自由的發表個人對問題的看法以及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激發新護士主動性思維方式,使新護士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啟發及引導新護士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模擬情景培訓中以帶教老師為主導,新護士為主體共同參與,以新護士的興趣點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充分體現新護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單調繁瑣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生動、富有情趣,很好地挖掘新護士的動力和潛能,同時帶教老師嫻熟的操作示范、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法使新護士盡快掌握護理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培訓還包括通過師生聊天、談心、寫反思日記等方法了解和促進新護士對本職工作的興趣和對前途的期望,及時發現新護士的閃光點和長處,使之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提高學習效果。
1.2.2.3帶教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激發新護士對護理工作的興趣在帶教過程,帶教老師以關愛和理解的心態施教,耐心答疑解惑,悉心指導,理解和包容新護士的過錯和不足,避免在眾人面前批評,幫助其正確評價自己,使新護士對帶教老師產生親切感、安全感,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善于發現新護士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加以肯定、鼓勵和表揚,讓新護士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工作的價值,對學習的興趣倍增,激發新護士的學習熱情,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新護士護理工作能力。
1.3效果評價與方法3個月學習結束時評價新護士的護理能力。護理能力判定標準根據Norman等[5]提出的評價體系為基礎,通過本院護理專家討論,確定7項指標,包括理論知識、專業技術水平、護理觀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應急能力、感染防護能力、規避糾紛能力,按照客觀結構式臨床檢測方法編制測試試卷[6],每項指標均設100分,分值高低與護士護理能力成正比。

2結果
兩組新護士護理能力比較見表1。


分
3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集中精力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興趣就是主動性。將興趣原則應用于新護士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鼓勵新護士多看、多問、多思考,改變了新護士在帶教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使其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激發了新護士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融洽密切的師生關系,減少了新護士由于缺乏工作經驗等因素帶來的緊張感,讓其輕松快樂地學習;帶教老師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新護士在工作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有利于培養新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熱情;豐富多樣的帶教方法使枯燥單調的臨床帶教變得生動和有趣,從而提高了新護士對學習的興趣,調動了新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對所學知識的領會更加透徹和深刻,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同時學習過程中能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從而積極思考探索,去發現、分析、解決各種護理問題,有利于提升護理工作能力。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新護士3個月后的護理能力7項指標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說明以興趣原則的臨床帶教更符合人類學習的心理學規律,有利于提高新護士的護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房秋燕,曾姚姚,樊金燕.90后新護士科室選擇傾向及管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2):2038-2039.
[2] 徐麗,林旭波.目標教學在神經外科新護士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11(4):386-387.
[3] 郭曉勤.興趣原則在護生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128-130.
[4] 肖亮,謝榮華.基礎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J].醫學信息,2011,24(4):1877-1878.
[5] 黎雪梅,李繼平.護理人員護理能力研究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08,23(4):74-76.
[6] 石平,劉凌昕.護士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優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0):89-9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護理學開放基金課題,編號:ZYHL0503-2
收稿日期:2015-07-22
作者簡介:戴正香(1975-),女,碩士,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12-1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