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劉長海,宿 莊
(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呼和浩特 010059)
內蒙古部分地區高血壓患病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李海玲,劉長海,宿莊※
(內蒙古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呼和浩特 010059)
心血管疾病不僅是發達國家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衛生問題。如何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重要而熱門的研究話題。中國在最近10年內經歷了心血管疾病的流行[1]。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并發癥,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疾病負擔,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本研究利用2009~2010年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人體生理常數數據庫擴大人群調查》數據庫中內蒙古部分地區的資料對內蒙古調查地區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狀及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索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尋找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旨在為制訂高血壓的防治政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09~2010年在內蒙古調查現場進行人體生理常數數據庫擴大人群調查資料為基礎,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內蒙古有代表性的城市(呼和浩特、集寧市)與農村(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錫林郭勒盟西烏旗),采取統一制訂的調查問卷,并選取18歲以上居民共9540 名,其中男3449名,女6091名,此調查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取得了受試者書面知情同意。
1.2問卷調查受試者首先填寫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健康狀況(病史等)、生活習慣(吸煙史、飲酒史、飲食等)內容。
1.3納入標準無呼吸、消化、神經內分泌、泌尿、運動等系統疾病,無血液病、理化病、惡性腫瘤;心電圖、心功能檢測無異常。
1.4血壓測量使用直立式水銀血壓計(歐姆龍 HEM-7000)對血壓進行測量。注意事項:①測試前1~2 h內,受試者不得進行劇烈運動。②受試者靜坐10 min以上,以消除精神緊張,保持情緒安定。③測量血壓時,上臂不可受緊袖的壓迫。④需重復聽取血壓值時,應于血壓計水銀柱下降至零位后再進行。⑤分別記錄收縮壓、舒張壓。
1.5診斷標準高血壓診斷采用統一標準,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1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3]。 超重與肥胖診斷標準:體質指數計算公式為:BMI=體質量(kg)/身高(m2)。按照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WGOC)的標準,18.5≤BMI<24.0 kg/m2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為超重、BMI ≥28.0 kg/m2為肥胖。
1.6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應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血壓偏高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研究對象男女比例0.57∶1,標化人口以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年齡構成為依據。其中高血壓患者3254例,患病率為 34.1%(標化率為28.9%),男性高血壓患者1327例,患病率為38.5%(1327/3449)(標化率為34.1%);女性高血壓者1927例,患病率為31.6%(1927/6091)(標化率為28.4%)。
2.2內蒙古調查地區18歲以上居民不同性別、年齡組間高血壓患病率情況調查人群不同性別、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逐漸上升,高血壓患病率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15,P<0.01)。女性50歲之后高血壓患病率上升明顯,男女70歲組患病率達最高,分別為55.5%和59.1% 。同一性別高血壓患病率在60歲以前各年齡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且同一年齡組女性高血壓患病率顯著低于男性(P<0.05);60歲以后同一性別/不同性別各年齡段高血壓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內蒙古調查地區不同性別、年齡組高血壓患病情況
a同一性別、不同性別同一年齡組比較,P<0.05
2.3內蒙古調查地區18歲以上居民影響高血壓患病的單因素分析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吸煙、飲酒、偏咸飲食、肥胖等因素進行高血壓患病的χ2檢驗單因素分析,結果示各因素單獨存在時均影響高血壓的患病(P<0.01),見表2。
2.4Logistic回歸分析從高血壓患者的個人一般情況及與高血壓有關的因素中,選出年齡、文化程度、偏咸飲食習慣、吸煙、飲酒、超重與肥胖6個因素作為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居民是否患高血壓為因變量,6個可能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對影響高血壓患病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高血壓主要與年齡、文化程度、超重與肥胖、飲酒等因素有關(P<0.01或P<0.05)。年齡越大者、文化程度越低者、超重與肥胖者、有飲酒史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越大,具有這些特征的人群是高血壓患病的高危人群,見表3。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內蒙古調查地區共9540名18歲以上居民,其中檢出高血壓患者3254例,患病率為34.1%(標化率為28.9%),明顯高于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和健康調查結果[4](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與其他地區同類研究[5-6]相比,居民高血壓患病率較高(天津市2010年為26.2%,廣州市2008年為15.1%),說明內蒙古部分地區已成潛在高血壓高發地區。
對于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已有很多結論[7-9]。無論男性或女性,高血壓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是確定的,這與年齡增長致使心腦血管循環系統功能下降,如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下降等有關。文化程度的提高是高血壓的保護因素[10],原因在于文化程度高者更善于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加強對高血壓的預防。多數研究認為膳食鈉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顯著相關。暴露于高鹽因素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1.394倍[11]。國內其他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地區人群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相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區人群中個體間血壓水平與攝鹽量并不相關,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主要見于對鹽敏感的人群中[12]。本研究結果未顯示出偏咸飲食習慣是高血壓影響因素。

表2 高血壓患病的單因素分析

表3 高血壓危險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此外,體質指數高、飲酒的人群其平均血壓水平也高[13]。國內武陽豐和周北凡[14]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一個很重要的預示指標。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吸煙與高血壓的關系結果不一致。羅雷等[15]通過Meta分析研究中國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結果顯示,吸煙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有研究顯示,吸煙者血壓變化不大,甚至較不吸煙者低,且吸煙量與血壓呈負相關[16],短期吸煙可以引起血壓暫時升高,但長期吸煙與高血壓發生之間的聯系還不清楚[17]。
因此,盡快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把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吸煙及飲酒者、超重作為高血壓預防與干預的重點。從危險因素著手,制訂全面防治措施,從而降低高血壓患病率、提高該地區居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的重要性
[1]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User′s Guide[M].Washington DC:HHS,1998:1-3.
[2]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
[4]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年綜合報告[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7.
[5]程慧,潘瑞胤,羅亦娟,等.廣州市社區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9,25(14):1534-1536.
[6]王媛.天津市市區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1.
[7]宋春花,張慧珍,段廣才,等.河南省商丘地區農村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7):823-825.
[8]武可文,鄭州市管城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健康教育需求的方式[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6):431-434.
[9]李建清,孫國祥,徐敏皋,等.常熟市老年高血壓患病狀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5,13(3):126-127.
[10]郝超,曹杰,姜維平,等.高血壓家系中高血壓與血糖、血脂,BMI和腰圍關系的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5):314-316.
[11]許雷,費新軍,曹源,等.連云港市城區居民高血壓患病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6):62-27.
[12]樊賀勤.高血壓發病率與居住環境的關系[J].河北醫學,2009,15(6):755-756.
[13]Chalmers J,MacMahon S,Mancia G,etal.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Guidelines sub-committe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Clin Exp Hypertens,1999,21(5/6):151-183.
[14]武陽豐,周北凡.高血壓患者超重和非超重與心血管病危險性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1):12-15.
[15]羅雷,欒榮生,袁萍,等.中國居民高血壓病主要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50-53.
[16]廖海江,梅家模,張昆照,等.農村中老年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9,6(7):256-258.
[17]Niskanen L,Laaksonen DE,Nyyssonen K,etal.Inflammation,abdominal obesity,and smoking as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4,44(6):859-865.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可以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可以起到情報檢索與文獻計量研究作用;可以節省論文篇幅。
摘要:目的了解內蒙古部分地區居民高血壓的患病現狀,分析高血壓患病的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內蒙古部分地區18歲以上的居民共9540名,通過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獲取高血壓患病及其相關資料,并應用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高血壓患病的因素。結果調查地區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的患病率為34.1%(3254/9540)。年齡越大、文化程度低、有飲酒習慣和肥胖、超重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大(OR值分別為1.692,0.693,1.118和2.690,P<0.01或P<0.05)。結論年齡越大、文化程度低、有飲酒習慣、超重與肥胖者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應重點加強對這些人群進行高血壓的預防與干預工作。
關鍵詞:高血壓;影響因素;患病率;比值比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ing with Hypertension in Some Areas of Inner MongoliaLIHai-ling,LIUChang-hai,SUZhuang.(DepartmentofPublicHealth,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010059,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some areas of Inner Mongolia,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ing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A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9540 residents over 18 years old in some areas of Inner Mongolia.The residents were given physical examination,the data of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were analyze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34.1%(3254/9540).As for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ing with hypertension,elderly,lower educational level,drinkers,overweight and obesity had higher risk(theORwere 1.692,0.693,1.118 and 2.690 respectively,P<0.01 orP<0.05).ConclusionElderly,lower educational level,drinkers,over weight and obesity ar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these populations should be the focuses of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jobs.
Key words:Hypertension; Influence factors; Prevalence; Odds ratio
文獻編號引用文獻必須是親自閱讀過的近期(5年內)文獻,文內引用處右上角出現的次序編號必須與文末參考相一致,書寫時內容要準確、全面,尤其是外文文獻[作者的姓在前(不縮寫),名在后(要縮寫)]。避免由于文獻的書寫錯誤造成他人檢索困難,甚至無法檢索,嚴重影響自身撰文的可信度,削弱文獻的學術價值。 1006-2084(2015)16-3036-03
收稿日期:2014-11-24修回日期:2015-01-21編輯:樓立理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16.057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