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軟件谷:千億之后
一座千年古都,如何在科技創新大潮中煥發新生?
風景優美的南京雨花區,有一條不到十分鐘車程的大道。大道兩邊坐落著風格迥異的各色建筑,其中駐扎著數百家高新軟件企業,它們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00億。
以這條軟件大道為中心,是南京軟件谷的核心地帶。軟件谷是南京市為建設軟件名城而重點打造的軟件產業基地,2011年8月掛牌成立。經歷四年的發展,南京軟件谷由名不見經傳,成長為可與北京中關村比肩的頂尖軟件園。成功打造首條軟件大道后,南京軟件谷正在擁抱創新創業潮,打造第二條軟件大道。
南京有著很好的信息產業基礎。2005年,南京軟件產業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期。到“十一五”末,南京軟件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2015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總目標為4000億元。
南京軟件產業的主要承載體——南京軟件谷,自成立之初就設定了打造中國第一軟件產業基地的目標。在這一目標下,主管部門摒棄“賣地生財”、“賣地收租”的傳統發展方式,確立“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發展方向和“企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的運作思路。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總部位于深圳的中興通訊成為首家入駐南京軟件谷的大型企業。在中興的示范效應下,多家知名企業相繼落戶軟件谷。2015年,世界500強軟件企業中已有5家落戶軟件谷,國內百強軟件企業已有15家落戶軟件谷。形成了以華為、中興等為龍頭的通信及智能終端產業集群;以SAP、歐朋等為引領的云計算、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以京東、拍拍等為支柱的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金融產業集群;以美滿、潤和等為核心的物聯網及芯片設計產業集群;以中電十四所、宏圖三胞、蘇豪等為代表的旗艦經濟。
這些飛來的鳳凰不僅提升了軟件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還帶動了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為很多小型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
從經濟角度,軟件谷的高速發展仍依賴于中興、華為等龍頭企業的支撐,它們的收入占到南京軟件谷收入總量的近七成。而小微企業,特別是南京本土企業的收入貢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此,南京軟件谷制定了“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策略,一方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努力提升本地成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2013年,軟件谷發揮政策的集成效應,聚焦資金、聚焦資源,成立了“本土高成長型企業種子庫”。這一舉措效果顯著,孵化出了江蘇潤和、誠邁科技等一批擁有關鍵技術和核心知識產權的本土高成長企業。
以誠邁科技為例,這家2006年成立的企業是國內領先的移動智能終端軟件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業務覆蓋移動設備的系統平臺、融合通信、應用軟件、人機交互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主要客戶廣泛分布于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商、世界級移動芯片制造商、移動互聯網廠商。
目前,類似誠邁科技這樣的入庫企業已經達到34家。其中,潤和軟件2012年成功登陸創業板,今年在收購聯創智融后,企業市值一度高達267億元,連續2年入選《福布斯》最具潛力中小企業榜單,今年軟件業務收入預計將超過10億元。
為了更好地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南京軟件谷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是政策傾斜,對于總部落戶雨花區的國家級/升級重點軟件企業、在軟件谷成長起來做大做強的企業、細分行業的領軍型企業、成長型和潛力型小微企業,分別給予千萬元級至數十萬元級不等的獎勵,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給予房租等方面的優惠。第二是鼓勵創新,對主導或者參與制定國際、國內行業重要標準(如大數據行業標準)的企業、獲得國家/省/市科技獎的企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專項任務的企業,給予百萬元級別的獎勵,對成功引進創投/天使資金的企業、融資成功的企業,給予數十萬元級的獎勵。第三是人才獎勵,對創業的高端人才給予數十萬元級的獎勵。第四是增進行業交流,互聯網行業特別是大數據領域,技術革新瞬息萬變,行業間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軟件谷定期舉辦大數據產業科技論壇、創業者午餐會、黑馬大賽等活動,并與創業家、36氪等機構合作,為行業人才的深入交流提供機會。
在成功打造首條軟件大道之后,南京軟件谷開始著手打造第二條軟件大道。位于軟件谷東片區南園的科創城,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南京首家規模性“互聯網+”產業基地,將聚焦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建設國內一流的超級云計算技術研發中心、互聯網創業產業拓展基地。
其中,大數據領域將是南園的首個標桿產業。2015年7月,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辦公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的“南京大數據產業基地”全部招商完畢,8棟建筑吸引了135家企業進駐。在發展大數據產業時,軟件谷將以大數據應用和服務為突破口,重點引進大數據采集與處理類企業、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類企業、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型企業、大數據領域深度關聯型企業。這些企業將與已經在大數據領域取得突破的中興通訊等龍頭企業一起,形成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成為中國大數據產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