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新
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
雷宇新
目的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方法60例肺癌化療患者納入本次研究,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則采取舒適護理模式, 對研究結果相關數據作統計學處理。結果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率更高, 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從患者角度出發, 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開展舒適護理模式有利于緩解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及痛苦, 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對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肺癌;化療;舒適護理模式;不良反應
本文以60例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了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 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化療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64.3±4.5)歲;肺癌分型如下:28例為腺癌,26例為鱗癌,6例為小細胞癌。其中40例為首次接受化療,20例為非首次化療。病情分期如下:16例為Ⅰ期,10例為Ⅱ期,25例為Ⅲ期,9例為Ⅳ期。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 兩組年齡、性別、肺癌類型以及病情分期等基線資料相近,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模式, 分別從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三個方面結合患者個性化需求開展舒適護理, 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化療前應耐心傾聽患者傾訴, 同時重視做好患者家屬思想工作, 將疾病相關知識以及化療方案基礎知識介紹給患者, 告知化療的目的以及應注意事項, 將一些客觀實際的有益信息提供給患者, 對于患者的各類需求應盡量予以滿足,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徹底消除患者對于化療的疑慮、恐懼與擔憂心理, 增強其治療信心, 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②生理護理。應注意調控病房內溫濕度, 保持適宜的病房環境, 使患者感到愉悅。同時還應確保室內空氣清新,通風效果良好, 光線柔和;還應定期更換和清洗被褥以及衣物。此外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 幫助患者調整舒適的臥位。對于化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者也應加強預防和護理。應告知患者化療前后1~2 h內不宜進食和飲水, 還應在化療前經靜脈給予止吐藥, 并將嘔吐物及時清理[1]。對于癌因性疲乏也應加強護理。指導患者在接受化療前開展適度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耐受力。還應合理應用具有宣肺化痰、抗癌解毒及通絡化瘀功效的中藥, 如天竺黃、半夏、白花蛇舌草等中藥。此外, 還需保證藥物能夠起到調補肺氣之功效, 可選擇百合、黃芪、半邊蓮、川貝母等藥物保養肺部;發熱患者需以溫水擦浴, 口服清涼茶, 痰少不易咳出患者進行拍胸, 口服川貝枇把膏;胸痛患者以熱毛巾外敷痛處, 并適當按摩,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③社會環境護理。應針對患者提供相應的醫護支持, 著眼于不同方面引導患者恢復心理素質, 應對患者隱私權以及知情權予以充分尊重, 并為患者創造病友交流的環境和機會, 積極與患者親朋好友以及家庭成員交流, 為患者提供充分的社會支持, 使患者精神、物質以及經濟需求得以滿足。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2]統計兩組患者惡心、嘔吐、血小板計數降低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 具體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會三個方面, 問卷總分為100分, 其中90~100分提示為很滿意;80~89分提示為滿意;70~79分提示為尚可;60~69分提示為不太滿意;<60分提示為極為不滿意。滿意率=(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 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0.0% (21/30),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3.3%(28/30), 兩組護理滿意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具有較高死亡率。國內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 且在惡性腫瘤中致死率居于首位。現階段臨床大多采取化療手段治療肺癌, 難以避免地導致各類不良反應, 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患者身心健康也受到較大損害[3]。因此, 化療過程中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對于鞏固療效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醫學護理水平的不斷進步, 人們對于醫療技術和健康的要求也隨之提升, 現代護理模式已經不再單純局限于技術層面, 而重視人本護理理念,是人性化護理特有內涵的切實體現。舒適護理具有創造性、整體性以及個性化特點, 其作為一種有效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了心理、生理以及社會層面的護理服務[4]。在舒適護理實踐過程中, 人文關懷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和體現, 同時整體護理內涵也因此而得到進一步完善、補充乃至升華。在舒適護理工作過程中, 人文關懷理念始終滲透并貫穿于其中, 有效緩解了患者痛苦, 糾正了其恐懼、焦慮以及絕望等負性情緒,從而幫助患者樹立強大的治療信心, 提高依從性, 強化其社會適應能力, 并幫助患者調節自控能力, 其生活質量也得到全方位改善。由本次研究結果來看, 觀察組化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而護理滿意率更高, 與同期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充分說明舒適護理對于肺癌化療患者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從患者角度出發, 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開展舒適護理模式有利于緩解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及痛苦, 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對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1]申屠麗華, 羅玲珠. 系統化全程健康教育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1):16-17.
[2]劉銀芳, 張春玲, 牛瑞蘭,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2):116-119.
[3]陳麗, 任小紅, 黃伶智, 等. 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4-16.
[4]陳麗, 唐鳳平, 程亮, 等. 肺癌化療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 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5-46,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74
2014-11-18]
118000 遼寧丹東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