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光
超短波理療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
賴志光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超短波理療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66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3例。對照組患兒使用常規西醫藥物治療方法,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超短波理療輔助治療方法, 對比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果實驗組患兒經過治療后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總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 各項指標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治療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更低,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超短波理療對小兒支氣管肺炎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較好,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兒的炎癥狀態, 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值得應用。
小兒支氣管肺炎;超短波理療;理療
兒童支氣管肺炎為臨床的常見疾病, 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1]。支氣管肺炎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所導致, 對患兒的下呼吸道產生感染。對支氣管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已經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部分患兒在臨床治療后仍然伴有反復咳嗽和肺部濕啰音等, 這樣就導致患兒住院期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增加, 住院時間延長等[2.3]。針對這種情況, 本院在臨床治療工作中使用了超短波理療對小兒支氣管肺炎進行治療, 效果較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共66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使用計算機隨機的方法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3例。其中對照組男19例, 女14例, 年齡5個月~11歲, 平均年齡(5.98±1.02)歲;患兒病程1~6 d, 平均病程(3.91±1.23)d;MP-IgM陽性12例, 陰性21例。實驗組男20例, 女13例,年齡6個月~12歲, 平均年齡(5.54±1.15)歲;患兒病程1~6 d,平均病程(3.78±1.32)d;MP-IgM陽性15例, 陰性18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 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促、肺部濕啰音、X線顯示有肺部片影, 年齡在12歲以下, 無合并有嚴重其他疾病, 無合并心力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疾病, 無中途退出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臨床常規的治療方法, 給予常規抗炎治療, 積極改善水電解質平衡, 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超短波輔助治療方法, 此時要注意保證患兒的基礎體溫階段性在38℃以下,且生命體征平穩。操作過程中患兒采取仰臥位, 將兩塊電極置于患兒前胸、后背, 并使用棉墊隔開, 間隙在2~3 cm之間,機器預熱時間為3 min, 所有患兒均采用一級量,1次/d, 每次時間為7 min左右, 并根據患兒的疾病情況、個人情況等調整極板的大小。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同時對比患兒治療后的TNF-α、IL-6等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4]治愈: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后, 其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好轉: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但偶爾有咳嗽和肺部濕啰音;有效:患兒治療后, 其癥狀體征部分消失, 體溫恢復正常, 但是咳嗽等臨床癥狀仍然存在;無效:患兒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經過治療后, 其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總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治療后TNF-α、IL-6更低,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2。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n(%),±s]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住院時間[n(%),±s]
組別 例數 治愈 好轉 有效 無效 住院時間實驗組 33 22(66.67) 7(21.21) 3(9.09) 1(3.03) 6.11±0.87對照組 33 13(39.39) 11(33.33) 6(18.18) 3(9.09) 7.92±1.22 χ2/t 6.213 3.082 3.128 2.832 5.863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TNF-α、IL-6對比(±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TNF-α、IL-6對比(±s)
組別 例數 TNF-α(ng/ml) IL-6(pg/ml)實驗組 33 1.28±0.28 118.76±15.82對照組 33 1.59±0.31 138.97±22.08 t5.772 8.862 P<0.05 <0.05
支氣管肺炎為臨床常見疾病, 尤其好發在嬰幼兒中, 患兒的病理改變主要為肺部組織的充血和水腫, 并有炎性細胞浸潤等情況出現[5]。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 患兒的年齡較小,咳嗽反應較為遲鈍, 咳嗽無力, 肺部痰液較難排出, 遷延不愈, 直接影響患兒的生命質量, 甚至會導致患兒的死亡[6]。
對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止咳平喘、積極抗感染、霧化吸入及免疫支持等治療方法, 但是部分患兒癥狀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在臨床治療中, 作者采用了積極的超短波理療方法。
超短波理療方法的主要意義在于:①超短波所產生的高頻透熱作用、特有的非熱效應, 可以有效的緩解患兒的血管痙攣, 并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流量增多, 患兒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會直接改善其局部的微循環, 改善患兒的炎癥反應,消除組織的酸中毒和水腫情況, 促進水腫的早期消散, 患兒滲出物得以吸收, 炎癥產物吸收快, 細菌毒素排出和清除快。②使用超短波理療的方法, 會對人體產生高頻電場作用, 并有效的提高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 促進抗生素滲入到病灶內,藥物吸收更高[7]。③超短波理療還可以促進淋巴回流、血液循環更快, 局部組織藥物濃度提高, 抗炎藥物更容易滲入到病灶內, 藥物吸收效果好[8]。④超短波理療的非熱效應, 能夠有效的促進生物細胞的變形運動, 患兒細胞分裂過程增強, ATP合成速度快, 能量高, 支氣管病變改善快, 周圍肺部組織可以盡快完成修復[9]。
此外, 臨床研究還發現超短波理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對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機能進行改善, 抑制多形核白細胞對β葡萄糖醛酶釋放, 減輕多形白細胞釋放溶酶對組織引起的損傷[10-12]。
從本次實驗結果可以看出, 實驗組患兒經過治療后, 患兒的臨床癥狀得以明顯的改善, 其治愈率更高, 患兒的住院時間縮短,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比較了兩組患兒在治療后TNF-α、IL-6的指標, 兩者為參與炎癥過程的主要介質, 正常情況下為低表達, 其值越高表示患兒的炎癥狀態越高。從實驗結果看, 實驗組治療后TNF-α、IL-6更低, 說明了使用超短波理療患兒的炎癥有明顯的減輕。
綜上所述, 使用超短波理療對小兒支氣管肺炎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較好,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兒的炎癥狀態, 促進患兒早期康復, 值得臨床應用。
[1]何廉儒, 王琦, 梁若冰, 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8):318-319.
[2]常麗, 李爾珍, 張奕, 等. 杏貝止咳祛痰口服液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8):320-322.
[3]金紅芳. 炎琥寧輔助頭孢米諾佐治小兒支氣管肺炎.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7):340-342.
[4]余文華, 吳芝蘭, 徐艷芳, 等. 痰熱清注射液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觀察. 中國藥師,2014(4):635-636.
[5]劉紅,李勁薇,趙光鳳, 等.69例小兒支氣管肺炎糖皮質激素應用情況分析.中國藥業,2014,23(4):60-62.
[6]Yang Y, Xu F, Shi L, et al. Efficacy and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scores for pneumonia sever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2,125(4):639-645.
[7]Gaeta, M Ascenti G, Mazziotti S, et al. MRI differentiation of pneumonia-lik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and infectious pneumonia.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11):3587-3591.
[8]李曉蘭, 曹茜, 王繼宏, 等. 超短波理療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內蒙古中醫藥,2014,33(6):90.
[9]王金艷, 王彬. 氧驅動吸入布地奈德懸液聯合超短波理療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觀察. 吉林醫學,2013,34(32):6736-6737.
[10]馮思寧, 張立新, 張志強, 等. 超短波輔助治療小兒支原體支氣管肺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康復,2014(2):125-126.
[11]朱經林. 超短波佐治支氣管肺炎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192.
[12]吳寧, 陳曉, 王騰, 等. 超短波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118例療效觀察. 海南醫學,2013,24(20):3077-30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89
2014-12-12]
510115 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