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護理分析
李珊珊
目的對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總結護理要點。方法92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1組(46例)和2組(46例), 兩組患者均在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在此基礎上給予1組患者全面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1組患者腎結石癥狀控制效果顯著優于2組(P<0.05);1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2組(P<0.05)。結論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對接受經皮腎鏡取石術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可明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 對預防和減少術后早期并發癥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
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復雜性腎結石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良性疾病病癥, 會導致患者尿路堵塞, 造成腎積水和疼痛, 患者排尿時會感到異常疼痛, 嚴重時可發展為尿毒癥, 給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不良影響。腎結石成分復雜, 臨床癥狀表現也比較多樣。因此, 復雜腎結石診療和護理具有較強專業性。目前,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是治療復雜腎結石的首選手術治療方法, 具備手術時間短、結石清除率高等優點。權威文獻表明, 在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圍術期為其實施全面護理干預, 可提升臨床治療效果[1]。為進一步總結復雜腎結石患者護理要點, 本文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92例復雜腎結石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92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59例, 女33例, 年齡61~79歲, 平均年齡63.9歲, 病程1~10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外科腎結石相關診斷和治療標準[2], 結石半徑為2.50~2.75 cm, 屬于復雜腎結石范疇。其中左側鹿角形腎結石41例, 右側鹿角形腎結石32例,其他19例。2例患者曾經做過腎結石開放性手術, 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腎盞積水臨床癥狀。將患者分為1組和2組, 每組患者46例, 其中1組男26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59.2歲,平均病程5.9年。2組男33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57.4歲,平均病程6.7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干預, 在此基礎上給予1組患者全面護理干預, 主要護理措施為:①術前準備。患者術前接受全面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及泌尿系統CT和彩超檢查, 掌握患者輸尿管堵塞程度、腎功能及腎積水情況, 并對結石部位、數量、形狀、大小等予以確認;②健康教育。術前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解積極參與治療的益處, 同時也要將手術存在風險告知患者、家屬, 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治療目標與手術方法, 表明現階段先進治療方法, 進一步消除患者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③手術指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通常需要選取患者俯臥位, 部分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取石時間較長。因此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對患者進行俯臥位練習和指導, 一般從30 min開始訓練, 時間逐漸延長到1~3 h;④術后護理。患者術后恢復期會產生不同程度血尿, 應保證患者臥床休息2~3 d。根據實際情況, 指導患者進行適當床下活動, 鍛煉要根據病情、體質進行, 并以循序漸進為原則。
1.3 指標觀察 對兩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癥狀控制效果、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等情況統計, 并做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實驗數據錄入到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1組患者中21例行一期手術,25例患者在一期手術治療基礎上配合二期手術治療, 無患者行第三期手術。患者術后腎結石碎石成功率為100%。1組患者結石癥狀控制效果優于2組(P<0.05)。1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于2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動時間(d) 住院時間(d)1組 46 110.2±17.1 185.9±8.6 2.6±0.9 7.5±3.02組 46 189.2±27.6 246.2±13.4 5.5±1.4 10.5±4.5
2.2 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大出血、休克以及其他臟器損傷,1組1例患者出現疼痛,2例患者出現發熱和感染等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6.5%。2組6例患者出現術后疼痛,8例患者出現發熱,4例患者發生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39.1%。兩組并發生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腎結石是臨床常見良性疾病, 成分復雜, 臨床癥狀表現多樣。目前, 治療復雜腎結石主要方法為開放性取石術、腹腔鏡手術以及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前兩者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 容易引起輸尿管狹窄, 反復手術結石仍不能徹底被清除。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腎臟及周圍組織影響不大,具有損傷小、取石干凈徹底、手術操作安全、臨床預后速度快等優點[3,4]。但經皮腎鏡取石術也屬于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手術方法, 手術過程比較復雜, 需要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 才能進一步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1組患者圍術期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實施全面護理干預, 除上文所涉及到的護理措施外, 還應做好以下幾點護理工作:①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開展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及時對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實施心理疏導, 能夠及時舒緩患者不安情緒。護理人員要及時將經皮腎鏡手術技術相關知識、并發癥識別以及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屬, 使其充分正視疾病, 配合治療;②腎造瘺管護理。保持腎造瘺管通暢, 防止其堵塞。一旦發生堵塞, 護理人員可用手指對管道進行擠壓, 必要時采用20 ml注射器對管道進行吸抽, 恢復管道暢通。若一切正常, 腎造瘺管應在3~5 d內拔出, 這個期間要囑咐患者對管道進行有效保護;③藥物指導。藥物指導包括藥物名稱、服用劑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 根據患者病情和術后情況,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安全用藥, 并對患者服藥情況做定期檢查。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對某類藥物產生過敏反應;④生活指導。生活指導主要是指對患者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充分告知患者在治療、用藥期間注意規范飲食, 忌食辛辣、油膩、葷腥、干果、動物內臟、魚類等食物。以清淡、低脂、低膽固醇為主, 并配合高鈣、高膳食纖維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 進一步增加患者尿量, 方便清洗尿管。
綜上所述, 兩組患者雖然均未發生大出血、休克及其他臟器損傷等并發癥, 但1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5%,顯著低于2組(3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2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過程中, 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干預, 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 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 為提升本院護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1]張貴福, 王躍強, 衛娜, 等.微創經皮腎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110 例報告.中國內鏡雜志,2010,16(9) :976-977.
[2]李遜, 曾國華, 劉建河.經后中組腎盞徑路行微創經皮腎取石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護理干預.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1(4):157-158.
[3]龔宇, 李為兵, 盧根生.鈥激光微創經皮腎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護理方法.中國內鏡雜志,2010,16(12):250-251.
[4]席蘭, 談文娟.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超聲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12,15(11):107-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31
2014-10-20]
473009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