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軍隊醫院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做法
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質量管理科(張彥,陽紅),營養科(楊緒蘭),醫療科(周文寶)
張彥,陽紅,楊緒蘭,周文寶
[關鍵詞]住院日;精細管理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一直引人關注。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突破口,走質量效益型道路是醫院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1]。當前,軍隊醫院在適度控制規模的前提下,需要不斷提高效率,以滿足為軍服務,為民造福的服務宗旨。數據顯示,近3年,我院堅持“一強五好”醫院[2]的建院目標,走精細管理、內涵發展道路,平均住院日持續縮短,醫療工作質效明顯提高。
1基本情況
以我院軍衛一號信息系統《醫務統計子系統》“住院科室工作效率報表”為準,提取2011~2014醫療年度院級平均住院日數據;從我院自行研發《綜合查詢系統》提取科級平均住院日數據。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平均住院日持續縮短,特別是2013年、2014年環比呈兩位數下降,2014年平均住院日9.54 d。見表1。
表1 2011~2014年我院平均住院日變化
注:定基比=(第n年平均住院日-2011年平均住院日)/2011年平均住院日×100%;環比=(第n年平均住院日-第n-1年平均住院日)/第n-1年平均住院日×100%
2縮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2.1信息化支撐,保證平均住院日數據準確性對平均住院日精細管理的基礎是數據準確性,平均住院日的數據獲取依賴于計算機信息系統。軍隊醫院科室設置在初始化時,可能存在“病區下設科室”或“科室下設病區”兩種層級模式。統計實踐發現,目前軍衛一號《醫務統計子系統》在科室下設病區模式時所計算的院級平均住院日準確,但科級平均住院日存在嚴重誤差。因此,統計算法需要進行改進,數據需要進行矯正。為此,我院先后自行研發了《平均住院日矯正工具》、《綜合查詢系統》,其中對《醫務統計子系統》的平均住院日進行修正,保證科級數據準確性。軟件通過關注Adt_log數據表的變動情況,采用時間邏輯分析方法確定每一次入出科“標識”是否正常,是科內病區互轉,還是科內分解住院,擬或是科間分解住院。軟件采用特殊算法,還排除了因轉入、轉出時間的倒置對結果的判定誤差,并調整判定分解住院的時間間隔,以便核查出當天或N天內重復入院。通過數據挖掘和整理,還原科室真正的住院日控制水平,為下一步精細管理奠定數據基礎。
2.2目標引領,制定平均住院日控制水平并納入績效管理綜合評價以全軍先進醫院為目標,依據學科特色、科室近年平均住院日走勢、主要收治病種疾病譜特點、季節變動趨勢、云南省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學特點,制定院、科兩級年度地方患者平均住院日目標值,并分解到月。以月為單位,納入科室績效考評體系,每月對全院各臨床科室平均住院日進行同比、環比、達標率的點評和分析,科室定期對影響本科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3],提出改進意見。為避免出現片面追求平均住院日的現象,將疑難危重率、床位使用率等指標與平均住院日一起進行綜合評價。
2.3醫療安全,為以平均住院日為代表的工作效率提高保駕護航平均住院日的縮短必須以醫療安全為前提。醫院大力弘揚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培養良好醫德醫風,為醫療安全奠定了思想基礎。全面落實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手術分級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醫療核心制度[4],對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圍手術期各項管理制度進行補充完善,制定并修訂《昆明總醫院醫務人員主要工作規范》和《昆明總醫院防范醫療缺陷主要工作》。通過一系列醫療管理制度的建設,使醫務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醫療安全奠定了制度基礎。通過規范在崗人員“三基”訓練、崗前培訓、學科論壇、醫療技術應用管理,為醫療安全奠定技術基礎。通過營區營院改造、全面啟動探視管理、嚴格崗位考勤,為醫療安全奠定行政管理基礎。通過上述舉措提高服務質量、促進醫療安全,以安全為前提,醫療效率明顯提高,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
2.4創新發展,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2.4.1管理創新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系統和精細化管理的新思維。采取機關和職能科室多部門聯動的方式,整合醫療質量、衛生經濟、合理用藥、感染控制、設備維護、醫技協作、后勤保障,服務于臨床。以《病歷質量管理軟件》為代表的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醫療管理和服務創新與轉型的利器。臨床科室領導從“技術型”向“管理型”過渡,不但技術好,更要管理精,利用信息平臺,實時掌握本科醫療指標動態變化,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做到心中有數,推動醫療工作效率持續提高。
2.4.2技術創新使醫療質量實現質的飛躍醫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促進交流、加強總結、提高創新思維層次。以軍地疑難病、危重病診治為重點,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有力促進醫院技術創新和轉化。臨床科室新業務新技術的應用使療程縮短,療效更優。
2.5持續加強對術前平均住院日的管控手術患者術前住院天數是衡量醫院手術科室系統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醫院平均住院日的重要因素[5],對手術科室平均住院日的控制離不開對其術前平均住院日的監管。術前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眾多,有社會因素、患者因素、醫院因素,其中,醫院因素為可控因素[6]。經調查,影響我院術前平均住院的醫院因素主要有:術前輔助檢查預約時間、輸血準備、麻醉科手術室運轉等。為解決瓶頸問題,醫院實行雙休日檢查和夜間檢查,手術室24 h開放,縮短檢查預約時間,實現檢驗、輸血檢查報告單356 d天天當日發放。手術科室將縮短術前平均住院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規范診療流程。外科擇期手術術前平均住院日從2011年3.87 d下降到2014年3.3 d,降幅14.73%。其中泌尿外科術前平均住院日從3.77 d下降到1.44 d,降幅61.80%;眼科術前平均住院日從4.08 d下降到2.05 d,降幅49.75%。目前全院外科手術科室中,術前平均住院日<3 d的有8個,占66.67%,為全院平均住院日的控制做出了較大貢獻。
2.6緊盯重點科室,以點帶面成效顯著以我院骨科研究所為例,其門診量占全院10%,收容量占全院20%、手術量占麻醉科手術量30%以上。如果骨科平均住院日下降1 d,全院將下降約0.15~0.22 d。骨科因地制宜,采取院內治療、院外康復的政策,實行雙向轉診制度;進一步規范術前、術中、術后診療流程管理;通過臨床路徑加強標準化治療,縮短術前檢查時間;加強手術切口抗生素合理應用管理,手術新材料應用及手術方式改良。在這一系列綜合“組合拳”的共同作用之下,其平均住院日從2011年的13.49 d下降到2014年的8.5 d,降幅達到37%,有效拉動了全院平均住院日的下降。
3小結
控制平均住院日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通過近3年的努力,醫院以平均住院日為代表的醫療效率明顯提高,2014年床均收治36.97人次,比2011年增長41.48%,住院患者危重比占44.35%,患者服務滿意度常年在91%~99%之間。建設質量效益型醫院的思想深入人心,精細管理、內涵發展的思路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參考文獻】
[1]劉愛民,馬家潤,魯楊,等.病案信息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159.
[2]石驥.以創建“五好醫院”為抓手推動醫院科學發展[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5):553-554.
[3]李會玲,卜瑋.三級綜合性醫院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4):41-43.
[4]于銘,曹振廣.醫療安全無縫隙管理鏈的構建與實踐應用[J].現代醫院管理,2011,41(2):40-42.
[5]徐菁.某院術前平均住院日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11):1029-1030.
[6]薛麗,李達.術前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6):433-435.
(收稿日期:2014-11-08)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4-0439-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39
中圖分類號R 197.323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