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耐
(哈爾濱市燎原學校,哈爾濱 150010)
筆者在平時的工作當中,發現很多學生看黑板時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或者閱讀時不能夠按照從左到右順序,同時還存在著漏讀和漏寫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問題分析,發現無論是注意力時間短,還是在閱讀當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大部分是因為視覺追蹤能力不佳或不具備導致。傳統視覺追蹤的訓練是要“費神、費勁”的事情,是需要學生主動、持續的過程,使學生注意并不感興趣的目標,而看玩新奇的游戲是不需要“費勁”的,所以能“堅持”很久。
第一,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第二,自閉癥或多動癥的學生。第三,閱讀困難的學生。
良好的視覺追蹤技術能讓我們清楚地明白我們現在的位置,而不會失去方向,這一切都依賴于以下三種功能:第一,能穩定的保持固視,能集中注意力。第二,能夠快速的掃視,準備從一個目標跳到另一個目標。第三,順利地跟著一個目標移動。筆者將分別介紹這三個部分的設計原理及使用方法。
首先,靜態訓練。在這個界面當中會出示3條線,每條線的長短、顏色、粗細都不同。先讓學生按順序觀察每一條線,并且讀一讀每條線下側的數字。這個環節的訓練主要是讓學生穩定的保持固視,集中注意力。每條線下側的數字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視覺追蹤的技巧。在屏幕的左下角有四個問題,當學生學會視覺追蹤的技巧后,學生回答。當學生答對了,軟件會有一個反饋,當學生答錯了,軟件會提示學生再好好想一想。這個過程是練習快速的掃視,通過對3條線段的掃視,才可以判斷出線段的長短、粗細。
其次,動態訓練。在主菜單當中單擊動態訓練進入到這個動態界面,在這個部分設計了三個不同難度的訓練。初級階段的界面上只有一個黃球在做垂直運動,讓學生觀察這個球的運動方向。中級的界面上有兩個移動的物體,一個是黃色的小球,這個是作為一個干擾物對學生進行視覺干擾,在這個環節當中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斜著運動的綠色小球,綠色的小球下面還有一個數字,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可以隨時停止,然后用手擋住小球下面的數字,讓學生說一說當前小球下面的數字是多少,如果學生可以說清楚,調整參數,加快小球的運動速度,如果學生說得不正確,可以重新開始,讓孩子再重新對小球進行追蹤。高級階段在這個界面當中有三個動的物體:一個斜著運動的綠色小球、垂直運動的黃色小球、拋物線,讓學生對拋物線進行練習。在這個部分,讓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屏幕上正在運動的拋物線,檢查學生的作業紙,如果跟屏幕上的拋物線上形狀差不多,就可以調整參數,加快拋物線的運行速度,如果畫成直線或者斜線,則說明學生跟蹤的物體不正確。通過這三個難度不斷遞增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對移動物體的追蹤能力。
最后,游戲。讓學生鞏固之前的成果,提高學生的追蹤能力。前面的環節基本上都是單項訓練,在這個環節首先需要學生的眼手協調能力。學生需要用眼追蹤屏幕上移動的動物,然后通過身體去觸摸屏幕才能讓動物停下來。
自從使用這個軟件后,每次的訓練學生,都可以開心地完成學習任務。筆者對10個學生,每天進行30min的訓練,一個月后,初評和復評的對比見表1。
通過以上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套軟件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內改變了學生的閱讀順序。注意力的時間由不足3min到后來的4min,有著明顯的進步。

表1 初復評結果對比Tab.1 The result of early and re-evaluation comparison
筆者總結出關于設計教育游戲的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教育游戲的設計是一項多學科工程,不要捆綁在游戲這一狹隘的領域,要把研究視角擴展到游戲之外的相關領域,同時也要進行綜合研究。
第二,要有設計思想。很多教育游戲都比較花哨,有很多的動畫效果,其實教育游戲的實用性應該更強,在設計之初,就要想想這個游戲所要實現的目標。
第三,要保證有效果。任何一個教育游戲的實際效果都是需要去驗證的,所以每次有新的教育游戲設計出來都會讓學生親自體驗并記錄其訓練的效果,并對訓練效果進行分析。
[1] 高嵐嵐.教育游戲與教學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