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芃
“軟實力”領跑世界
The “Soft Strength” of Going abroad
文/王雪芃
今年5月,時任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在談到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發展前景時提到:“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不斷增強,使許多產品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從國際合作領域看,我們已經從過去的一般加工業、一般產品的貿易出口,逐步開始轉向技術、資金、裝備的集成化出口路徑了,企業‘走出去’前景廣闊?!边@樣的評價意味著簡單地將產品賣出去已不再是中國企業踏出國門的主流方向,只有擁有頂尖技術,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這番“拼實力”的對外發展浪潮中,山東企業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悄然前行著。小到食品服飾加工,大到高端材料制造,各行都在從技術升級入手,為“走出去”堅實自己的腳步。
“現在就是要抓住對的技術走向,才能在以后的發展上站住腳跟?!钡靡嫒闃I執行董事谷寧立在介紹自家產品時反復強調這一點。谷寧立堅持認為,通過占領行業技術制高點,才能為企業樹立品牌。為此,得益乳業與意大利帕爾瑪大學和維羅納大學共同創建了中意乳品科技研發中心,并與原輔材料和菌種應用研發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做世界先進技術的理念讓得益在面對國外乳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當口“反將一軍”,不僅沒有受到沖擊,還將自身技術劃入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從而使自己的品牌屹立不倒。
握有高新技術的企業甚至能在不經意間獲得超出預期的機遇。銀泉公司是濟南首家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企業。談到這項第一,銀泉公司的創辦者李坤武覺得公司簡直是被“搶著送到了美國”。2005年,在國家放開了互聯網通信業務后,銀泉抓住了虛擬化技術的發展機遇。由于對高新技術眼光獨到,風投公司自己找上門來,即使銀泉提出了較為苛刻的合作條件,投資公司仍然照單全收,使得公司上市后銀泉自身持有上市公司近80%的股份。在走上國際這個更大的平臺后,銀泉繼續堅持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幕空間”系列安全產品,向世界尖端技術發起新的挑戰。

○山東企業在用技術與世界對話。圖/劉富國Enterprises in Shandong use technologie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2015年上半年,中國以知識產權為主導的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質增速,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1.8萬億元。知識產權密集的航空航天、通信設備、生物制藥、集成電路等產業延續了高速增長態勢,成為最活躍的板塊。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耐高溫、耐腐蝕的航空航天材料成為產業鏈上的“香餑餑”。其中,具備的超耐久性等優良性能的氟硅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建筑涂料等領域。因而氟硅材料產業被國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有如此良好的前景,山東企業自然要抓住機遇。“1987年,我們從兩臺被國有企業淘汰的舊設備起步,走到了今天,不停地自主創新技術,去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東岳集團董事長張建宏自豪地說道。多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使得如今的東岳集團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氟硅材料產業園區。
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研發水平提升就能實現;還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研發機構,與世界上的研發機構和資金合作,搞好未來高端技術研發。在投資2億元建成了東岳研究院后,東岳自主研發的節能環保制冷劑系列產品的代表產品獲得國際統一編號,并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目前,東岳綠色環保制冷劑達31個品種,生產能力已達40萬噸,居全球第一位,成為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優秀供應商。
未來經濟的增長動力將必定有賴于技術升級。山東企業在技術上要實現“走出去”,必須擁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以國外技術“走出去”是不現實的,某種程度上,自主產權是“走出去”的基礎和前提。

○掌握世界領先的技術,才能讓山東企業邁步“走出去”。圖/劉富國Enterprises in Shandong that want to “Go abroad” must hold world advanced technologies.
曾有國際巨頭公司認為不被外資收購的山東本土公司將沒有生存空間。而十幾年后,走出去的濰柴動力把招聘會開到了世界500強企業的美國總部。從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到中國內燃機行業的龍頭,再到一家在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汽車和裝備制造集團,濰柴動力先后承擔和參與了22個國家“863項目”、科技支撐計劃、國際合作計劃、科技攻關項目和7個省級重大項目,在全球舞臺上展現了山東企業“自主自強”的自信。

○生態牧場采用科學方法保證產品質量。Ecologic farm adopts scientifi c methods to guarante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促進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需要在企業競爭力上下狠勁兒。目前,不少山東企業已摸索出了自身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上的革新道路。但大部分未邁開步伐的企業,在科學技術水平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自“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后,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迎來了全新的視角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對外發展需要企業有高于他人的實力,除了資金等“硬實力”外,技術——這一企業發展的核心原動力才是支撐企業在國際上長久發展的“軟實力”。在科技影響力日益擴大的未來,很多山東企業在依靠技術實力走向世界舞臺,它們的發展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更多企業如何走出國門指明了方向。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得益乳業提供)
The technological standard of China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ntinues to advance, which makes many products take the lead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foreign development tide of “competing strength”, Shandong enterprises are going forward quietly in different fields. From food and clothing to high-end materials manufacture, all walks of life start to upgrade their technology and consolidate their steps for “going out”.
In order to develop abroad, enterprises need strengths over others, besides the “hard strength” such as capital and technology, the key driving for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the “soft strength” required to support enterprises as they develop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over a long period. In the future when technology impact increasingly expands, many Shandong enterprises will go on to the world stage with the help of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eir development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lso indicate directions for enterprises about how to go 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