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電刺激及針灸治療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
劉建華
目的探討電刺激及針灸治療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方法6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 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康復訓練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電刺激及針灸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電視透視吞咽檢查(VFS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并且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VFS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電刺激及針灸的治療方法, 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電刺激;針灸;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療效
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 其發病率大約為50%。吞咽障礙會引起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以及脫水等, 從而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1]。本院在對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電刺激及針灸治療, 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60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2001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的相關診斷標準, 同時給予頭顱CT/MRI檢查證實;病程≤6個月, 洼田氏飲水試驗評定為3~5級;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 能配合康復治療,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全部患者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齡51~70歲, 平均年齡(55.3±10.6)歲。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康復訓練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電刺激及針灸治療。具體治療措施如下。
1.2.1 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基礎訓練和攝食訓練。基礎訓練主要包括: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聲門閉鎖訓練、舌肌訓練以及門德爾松法訓練。訓練時間為20 min/次,1次/d,1個月為1個療程, 共治療1個療程。攝食訓練包括:如果患者能夠坐起, 則取坐位, 頸部微微向前屈, 如果患者不能坐起則應取30°半臥位, 治療人員站在患者健側,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易后難, 首先嘗試吞咽3~4 ml的流食, 然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增加, 之后慢慢對事物的性狀進行改變[2]。在攝食時可以采用交互吞咽、口吞咽、點頭樣吞咽以及側方吞咽等輔助吞咽方式。
1.2.2 電刺激治療 選擇美國VitalStim公司生產的吞咽障礙理療儀, 對于口腔期吞咽困難的患者, 應在患者兩側面頰放置大電極板;咽期吞咽障礙的患者, 則應該在患者雙側下頜下三角處和頸后第七頸椎處放置電極, 刺激電極為點狀電極[3]。在進行電刺激的同時要讓患者同時進行吞咽動作, 刺激的時間為2~3 s, 間隔5~6 s, 刺激的時間為30 min/次, 電流的強度應以患者耐受程度并可見吞咽動作最佳。電刺激治療1次/d,1個月為1個療程, 共治療1個療程。
1.2.3 針灸治療 選擇患者廉泉穴、金津穴、風池穴、人迎穴、扶突穴、天突穴、玉液穴以及水溝穴等,1次/d,15 d為1個療程, 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判斷標準 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30 d后進行VFSS, 同時對療效進行評定。治愈:VFSS評分為10分;顯效:VFSS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提高6~8分;有效:VFSS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提高3~5分;無效:VFSS評分和治療前相比提高1~2分??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VFSS評分分別為(3.3±0.5)分和(3.2±0.4)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FSS評分分別為(8.9±1.4)分和(6.1±0.8)分。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VFS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 并且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VFS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因為腦性腦卒中后吞咽迷走神經和舌下神經的核下性損傷產生真性球麻痹或者雙側皮質腦干束損害產生假性球麻痹導致的, 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而且危害性也很大, 會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產生直接影響, 讓患者的死亡率增加[4]。
對頸咽部的穴位進行針灸, 可以對腦部通向咽部的經絡進行直接刺激, 具有很好的利咽通竅和通經活絡的作用, 另外針灸可以對腦局部的血流量進行改變, 讓大腦皮質興奮,進而讓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恢復[5]。從神經系統的通路分析針灸具有調節或者興奮咽部神經功能的效果, 讓吞咽反射弧的重建和修復加速。電刺激利用電流輸出讓肌群出現局部收縮,讓吞咽肌群的運動增加, 從相關的神經反應得到有效改善,從而促進吞咽肌群的運動和麻痹受損神經功能的恢復, 讓吞咽肌肉的耐力、協調性和力量加強, 廢用性肌萎縮得到有效緩解, 讓咽喉部血流得到有效改善, 最終讓吞咽反射弧實現重建和恢復[6]。而康復訓練則可以讓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抑制異常的反射得到加強, 讓神經網絡充足, 擴大皮質感覺區,讓和吞咽相關的肌肉運動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 從而提高患者吞咽功能[7]。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康復訓練治療,而實驗組患者則在康復訓練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電刺激及針灸治療, 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在對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電刺激及針灸的治療方法, 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常玲, 賀彭蘭, 周振中, 等.針刺結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急性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14(8):737-740.
[2]齊明.針灸治療128例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3]張莉, 封海霞, 鞠昌萍, 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13(2):182-184.
[4]羅君, 魏漢菊, 張宇虹, 等.神經肌肉電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中國康復,2013(3):184-185.
[5]蘇潤萍, 商德俊, 陳媛, 等.康復治療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234-236.
[6]李小健.針灸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43例的臨床觀察.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7]高西平.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急性腦梗死后吞咽困難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7):189-1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88
2015-01-19]
513000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