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萍 付丹 張交生 林穗青 徐華
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趨勢及干預措施探討
宋萍 付丹 張交生 林穗青 徐華
目的探討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的發展趨勢與特點, 并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方法收集本院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資料, 分析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率、死因構成等情況。結果2011~2013年全區5歲以下兒童意外發生情況共264例, 其中意外死亡24例, 占9.09%, 由2011年的9.84%上升至2012年的12.0%, 但2013年開始緩慢下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年中流動兒童的5歲以下意外死亡率明顯高于本地兒童, 各年份、各年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為意外窒息、溺水, 且兩大主要死因呈現明顯的季節特點。結論目前, 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就是兒童意外死亡, 意外窒息、溺水是最主要的死因, 因此, 必須提高該方面的安全意識,擴大宣傳力度, 從而減少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事件。
兒童;意外死亡;干預措施;死亡趨勢
目前, 在大多數國家中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是導致0~14歲兒童及青少年死因的第一位, 兒童期意外傷害是兒童健康問題和兒童保健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1]。本文為了探討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提出了相應的干預措施, 現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資料, 按照全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方案6實施[2]。
1.2 方法 本院每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資料均經過區市二級質量調查控制, 由區級專家對全部死亡個案進行死亡評審。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3]對死因進行分類, 意外死亡參照5ICD-10損傷和中毒外因的補充分類6[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率以及順位2011~2013年全區5歲以下兒童意外發生情況共264例, 其中意外死亡24例,占9.09%, 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位于死因順位之首;且2011~2012年來該構成比上升趨勢明顯, 由2011年的9.09%上升至2012年的11.6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013年開始緩慢下降。3年中流動兒童5歲以下意外死亡率明顯高于本地兒童, 各年份、各年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從死因構成來看, 本地與流動兒童的意外窒息和溺水兩大主要死因發生率差異無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011~2013年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率以及順位[n(%)]
2.2 兒童意外死亡的死因構成比 嬰兒組意外死亡共13例,其中意外窒息共8例, 發生率為61.54%, 溺水只有2例, 均為1歲內嬰兒在浴盆中溺水, 發生率為15.38%, 意外墜床1例, 發生率為7.69%, 其他意外2例, 發生率為15.38%。因此,嬰兒組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為意外窒息;1~4歲組意外死亡共11例, 其中溺水6例, 發生率為54.55%,3例幼兒墜樓,發生率為27.27%, 交通意外1例, 發生率為9.09%, 意外窒息1例, 發生率為9.09%。因此,1~4歲組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為溺水。
2.3 兒童溺水、意外窒息死亡與季節的關系5歲以下兒童溺水意外共8例, 有6例意外事件發生在二、三季度, 發生率為75.00%;意外窒息9例, 有5例意外事件發生在一、四季度,發生率為55.56%。兩大主要死因呈現明顯的季節特點。
在大部分的發達國家意外死亡已經占據兒童總死亡的首位[5], 本次研究中2013年的意外死亡發生率緩慢下降, 但是減少意外死亡事件和預防意外死亡措施僅僅是針對5歲以下兒童, 相關報道認為, 必須進一步加強管理5歲以下流動人群, 將其列為重點人群。本文3年中流動兒童的5歲以下意外死亡率明顯高于本地兒童, 各年份、各年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建議相關部分投入更多的公共衛生建設, 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的實施與本地兒童需一致, 加強安全監管和健康教育。本研究中嬰兒組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為意外窒息, 多發生在一、四季度;1~4歲組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為溺水, 多發生在二、三季度, 因此建議嬰兒組家長充分掌握嬰兒期發生意外窒息的各種可能因素以及知曉其危險度, 掌握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和應對窒息的簡單緊急措施。而1~4歲組兒童活動范圍逐漸擴大, 對所見到的事物會產生好奇心, 因此加大該年齡段的看護至關重要, 同時兒童家長也需加強健康宣教, 提高1~4歲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研究總結進行了四方面的干預措施, 具體包括:①加大宣傳力度:相關報道認為, 干預后兒童家長溺水的認知和行為明顯優于干預前, 且干預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6]。所以, 有效干預兒童溺水的措施首先是對家長展開健康教育,干預方式為利用電視、報紙、宣傳欄等開展針對性的衛生、健康與安全教育, 提高人們安全防范意識[7]。②加強救護技術培訓:相關部分應當向家長以及其他公眾普及關于兒童意外傷害的救護技術, 從而提高其對發生傷害事件的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 進而及時救治發生意外傷害的兒童[8]。③加強兒童生存環境的安全管理: 降低兒童溺水發生率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障水域安全性。針對沒有屏障、明顯警示標識、監視設備或者設計中存在缺全屏障以及監視器等, 對于設計中存在缺陷的水域應禁止兒童靠近。 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嬰兒喂養方法和護理措施, 提倡母嬰分睡, 降低嬰兒意外窒息的發生率。加強執行各項交通安全措施, 例如人行道、行車道分離和車輛限速等, 對減少交通事故對兒童造成的傷害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9]。④制定有關法律、法規:應當采取綜合性措施對兒童意外傷害進行有效干預, 除了對兒童和家長實施宣傳教育之外, 也可通過行政立法的方式避免和消除引發兒童意外傷害的潛在危險因素, 使兒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減少兒童意外死亡事件[10]。
[1]閆淑娟, 朱雪娜.北京市2003-2012年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學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5):562-565.
[2]林穗方, 胡艷, 蔣琳, 等.廣州市5歲以下兒童2001-2010年意外死亡趨勢流行病學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2):1258-1260.
[3] 黃燕, 張雅琴, 姚燕賢, 等.海南省2005-2010年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監測結果分析.海南醫學,2012,23(4):134-135.
[4]王菁, 徐勤華.2006~2009年蘇州市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趨勢和死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6):4351-4353.
[5]蔡建寧, 馮素青.2007至2010年石家莊市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監測分析.河北醫藥,2012,34(21):3317-3318.
[6]向左英.慈利縣2005-200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2):42-44.
[7]張華君.郫縣2007~2008年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與干預措施.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5):5552-5553.
[8]郭素俠, 呂艷芬.2009~2011年從化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分析與對策.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4):3855-3856.
[9]王冰.焦作市2005~2009年5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相關因素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7):361-362.
[10]張國慧, 萬秋萍, 權力.上海市閘北區2006-2012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分析及死亡率預測.上海預防醫學,2014(3):151-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93
2015-01-09]
518000 深圳市兒童醫院急診科
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