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萍
剖宮產和陰道助產手術應用于胎兒窘迫的臨床分析
胡莉萍
目的探討剖宮產和陰道助產手術應用于胎兒窘迫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宮內胎兒窘迫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0例。對照組采取陰道助產術救治, 觀察組接受剖宮產術方案, 觀察兩組母嬰結局。結果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較對照組更優(P<0.05)。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6.0%, 低于對照組的26.0%(P<0.05)。結論剖宮產術有助于提升宮內胎兒窘迫患者術后新生兒Apgar評分, 減少并發癥。
胎兒窘迫;并發癥;陰道助產術;剖宮產術
胎兒窘迫多見于臨產時, 為子宮內胎兒缺氧導致的一種危機狀態, 對母嬰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現階段, 產科臨床多采用剖宮產術以及陰道助產術來救治此類病例, 并成為挽救胎兒以及產婦生命的兩項重要醫療措施。本文分析剖宮產和陰道助產手術應用于胎兒窘迫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宮內胎兒窘迫患者為本研究對象, 入組病例年齡均不超過40歲, 胎兒癥狀均與《婦產科手術學》關于胎兒窘迫的臨床診斷標準[2]相符, 均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能夠理解。排除標準[3]:①過敏體質、合并出血傾向或者出血性疾病者;②精神疾病患者, 缺乏完全行為能力者;③伴有心肝腎重要臟器合并癥或嚴重功能障礙者;④妊娠期間有凝血功能相關藥物應用史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0例。對照組, 年齡25~37歲, 平均年齡(29.2±2.9)歲;孕周39~41周, 平均孕周(40.1±2.2)周。觀察組, 年齡24~36歲, 平均年齡(28.5±3.1)歲;孕周39~42周, 平均孕周(40.4±1.8)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包括臀位牽引術以及胎頭吸引術在內的陰道助產術救治。觀察組則實施剖宮產術式, 入組病例均通過胎兒電子監護儀接受無應激試驗(NST)、縮宮素應激試驗(OCT)以及宮縮應激試驗(CST), 監護時間為20 min,并密切觀察孕婦羊水狀態。監測過程中胎心超過160次/min或者低于120次/min、胎心監護無反應型、胎動減少或者羊水糞染病例均確診屬于胎兒窘迫。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宮內胎兒窘迫影響因素對比 觀察組胎膜早破、臍帶纏繞所致胎兒窘迫例數較對照組多, 而過期妊娠及產程延長所致胎兒窘迫例數較少,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較對照組更優,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宮內胎兒窘迫影響因素對比[n(%)]

表2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n(%), 分]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頭部損傷1例,輕度窒息1例, 頭顱血腫1例, 無重度窒息, 并發癥發生率6.0%(3/50);對照組頭部損傷2例, 輕度窒息5例, 頭顱血腫2例, 重度窒息4例, 并發癥發生率26.0%(13/50);觀察組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酸中毒或者胎兒宮內缺氧引發的各類臨床癥狀中, 胎兒窘迫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 該癥狀常見于臨產時, 主要臨床表現以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癥為主, 由于母體胎盤氣體交換因各類不良因素感染而產生, 對母嬰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甚至可能造成母嬰死亡等惡性不良預后[4]。
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的因素較多, 但主要包括母體因素、胎盤因素以及臍帶因素三種, 其中母體因素主要由母體高熱不退、高血壓、嚴重貧血以及心臟病等各類妊娠期合并癥引發, 造成血容量匱乏, 母體與胎盤之間的營養物質傳輸以及氧氣供給受到影響, 引發胎兒缺氧而致胎兒窘迫;胎盤因素則由于過期妊娠、重度子癇前期、胎盤過度成熟、前置胎盤以及胎盤早剝等產科急癥所致, 造成胎盤血運受阻, 營養物質由母體向胎盤輸送的通道也隨之受阻, 同時也導致胎兒處于缺氧狀態[5];在胎兒健康發育過程中, 臍帶是關鍵性環節,母體經過臍帶向胎盤輸送各類營養物質以及氧成分, 為胎兒生長發育創造了一個有效的營養物質轉運通道。而臍繞身、臍帶扭轉、臍帶過短、臍帶脫垂、臍繞頸或者臍繞腳等臍帶不良因素則會導致臍帶本身出現功能障礙, 胎兒供養需求得不到滿足, 由此引發胎兒宮內窘迫[6]。
臨床一旦發生胎兒窘迫, 首先應積極采取宮內復蘇救治,例如幫助孕婦保持左側臥位, 以有效改善宮內血氧供給以及血流量, 或采取吸氧救治;對于經產婦宮口接近全開或宮口全開病例則應在給予吸氧處理的基礎上聯合陰道助產術嘗試分娩。在上述救治措施無效或孕婦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臨床則應首先考慮剖宮產救治。本次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剖宮產術實施救治, 結果表明, 與陰道助產術治療的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更優(P<0.05), 且觀察組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6.0%, 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 這與夏秋[7]研究報道一致, 充分說明臨產孕婦伴有胎兒窘迫者應早期實施剖宮產術及時結束分娩, 同時還應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盡量減少新生兒窒息率和圍生期病死率。
綜上所述, 剖宮產術有助于提升宮內胎兒窘迫患者術后新生兒Apgar評分, 減少并發癥, 效果更優于陰道助產術, 臨床應予以推廣。
[1]張茂清.奧曲肽不同給藥方法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比較.山東醫藥,2012,52(33):66-67.
[2]楊彩梅.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443例臨床分析.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6):159-160.
[3]靳榮, 張海燕, 李建勇, 等.4146例剖宮產指征的臨床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3,10(7):57-58,61.
[4]蔡敏, 皮俏冰.陰道助產術與剖宮產在足月妊娠第二產程中胎兒窘迫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0):120-122.
[5]劉芳.胎兒宮內窘迫行剖宮產術221例臨床分析.重慶醫學,2012,41(18):1834-1835.
[6]張雪梅.96例胎兒窘迫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處理.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29-130.
[7]夏秋.剖宮產2019例指征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339-340.
Clinical analysis of vaginal midwif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applied for fetal distress
HU Li-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anwei City People’s Hospital, Shanwei5166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vaginal midwif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applied for fetal distress.MethodsA total of100 patients with fetal distr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aginal midwif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and child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Apgar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6.0%, which was lower than26.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Cesarean section can increase postoperative Apgar scor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fetal distress patients.
Fetal distress; Complications; Vaginal midwifery; Cesarean s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11
2014-12-25]
516600 汕尾市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