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嫦 吳云雁 曾麗萍 黃麗珊 李尚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
譚麗嫦 吳云雁 曾麗萍 黃麗珊 李尚珠
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256例孕婦, 根據血壓情況分為高血壓組74例和非高血壓組182例。高血壓疾病患者中重度子癇前期24例, 輕度子癇前期21例,妊娠期高血壓29例。比較兩組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發生率。結果高血壓組孕產婦早產(17.6%)、剖宮產(79.7%)、產后出血率(12.2%)均比非高血壓組高,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子癇前期組孕產婦出現早產(50.0%)高于輕度子癇組(4.7%)和妊娠期高血壓組(0),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可增加產婦的早產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及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 因此, 孕期保健, 及時確診妊娠期高血壓和及時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
妊娠期高血壓疾?。?母嬰并發癥; 母嬰結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發生于妊娠20周以后, 根據1988年《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顯示:我國發病率9.4%, 國外7%~12%[1]。多數病例在妊娠期出現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癥狀, 分娩后即隨之消失。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是孕婦和圍生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F對本院256例孕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了解其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并分娩的256例孕產婦, 根據血壓情況分為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其中高血壓疾病孕婦74例, 平均年齡(30.2±2.3)歲,非高血壓孕婦182例, 平均年齡(29.1±2.1)歲, 高血壓組早產13例, 剖宮產59例, 產后出血9例, 新生兒黃疸15例,頭顱血腫0例,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5例;非高血壓組早產4例, 剖宮產30例, 產后出血0例, 新生兒黃疸18例, 頭顱血腫3例,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4例。其中重度子癇前期24例, 輕度子癇前期21例, 妊娠期高血壓2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重度子癇前期:血壓(BP)≥160/110 mm Hg (1 mm Hg= 0.133 kPa), 尿蛋白≥2.0 g/24 h或隨機尿蛋白≥(++), 血清肌酐>106 μmol/L, 血小板<100×109/L, 血乳酸脫氫酸(LDH)升高, 血清谷丙轉氨酶(ALT)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升高, 持續性頭痛或其他腦神經或視覺障礙, 持續性上腹不適;輕度子癇前期:妊娠20周以后出現BP≥140/90 mm Hg;尿蛋白≥0.3 g/24 h或隨機尿蛋白≥(+), 可伴有上腹不適、頭痛等癥狀;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首次出現BP≥140/90 mm Hg, 并于產后12周恢復正常,尿蛋白(-), 少數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適或血小板減少。
1.3 觀察指標 各組孕產婦妊娠結局如早產、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剖宮產率等情況。
1.4 質量控制
1.4.1 調查問卷的質控 調查員培訓、預調查考評、問卷完整性質控、問卷邏輯檢查和復核調查等。
1.4.2 調查實施的質控 確臨床診斷以及疾病的定義, 孕婦年齡選取在20~40歲, 并且排除多胎妊娠。選取病例時根據住院號嚴格按照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
1.4.3 數據的質控 信息有缺失的病例排除, 采用數據雙重錄入、邏輯檢錯、異常數據處理。
1.5 統計學方法 用Epidata錄入病例相關信息, 采用雙份錄入, 控制數據質量。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孕產婦和圍生兒的比較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高血壓組孕產婦早產(17.6%)、剖宮產(79.7%)、產后出血率(12.2%)均比非高血壓組高,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分析, 兩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與新生兒頭顱血腫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孕產婦臨床資料比較[n(%)]
2.2 各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產婦與圍生兒的比較 各組臨床資料比較:重度子癇前期組孕產婦剖宮產率(95.8%)高于輕度子癇組(71.4%)和妊娠期高血壓組(72.4%),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產后出血幾率, 各組基本相等;高血壓疾病孕產婦產足月新生兒,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65.5%)比重度子癇和輕度子癇期的患者多,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Fisher精確概率法, 重度子癇前期組孕產婦出現早產(50.0%)高于輕度子癇組(4.7%)和妊娠期高血壓組(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從調查結果顯示①早產:高血壓組孕產婦早產發生率17.6%, 非高血壓組2.2%,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各型高血壓患者中, 重度子癇前期組孕產婦出現早產(50%)高于輕度子癇組(4.7%)和妊娠期高血壓組(0),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剖宮產率:高血壓組孕產婦早產發生率80.8%, 非高血壓組16.4%,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在各型高血壓患者中, 重度子癇前期組孕產婦剖宮產率(95.8%)高于輕度子癇組(71.4%)和妊娠期高血壓組(72.4%),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產后出血率:高血壓組孕婦產后出血率12.3%, 非高血壓組0,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臨床上通??紤]孕婦的安全而采取及時終止妊娠, 越到妊娠晚期病情可能會逐漸加重, 危害母子健康, 對于宮頸不成熟, 母親病情惡化或胎兒出現異常或陰道分娩過程中產程停滯或合并產科情況者應果斷選擇剖宮產[3-5]。剖宮產可避免陰道分娩的不利因素, 從而提高圍生兒存活率和保證產婦安全。孕期保健, 及時確診妊娠期高血壓和及時有效的治療毫無疑問是至關重要, 而當病情發展較后時, 選擇剖宮產方式對改善圍生兒預后有重要的意義。
[1]林燕, 李少君, 楊彩虹, 等.237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母嬰結局分析.中外醫療,2010,237(20):5-6.
[2]郭含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海南醫學,2012,23(8):68-69.
[3]夏建麗, 劉嬌蘭, 余盧妹. 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當代醫學,2010,16(16):43-44.
[4]全國妊高征科研協作組.全國妊高征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華婦產科雜志,1991,26(1):67-70.
[5]楊孜.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類型及特點與圍產結局的關系.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5):302-3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10
2014-12-15]
523560 東莞市常平醫院分院門診
譚麗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