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水英
兩種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比較
孟水英
目的比較兩種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方法80例行再次剖宮產的患者, 按照前次剖宮產腹部切口不同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2例, 其中對照組前次剖宮產為腹部橫切口, 觀察組前次剖宮產為腹部縱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與盆腹腔粘連情況。結果觀察組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為(8.1±3.6)min, 手術時間為(45.3±8.2)min, 術中出血量為(265.4±68.2)ml;對照組分別為(11.8±3.4)min、(56.9±9.4)min和(305.7±78.4)ml。觀察組盆腹腔重度粘連5例, 對照組盆腹腔重度粘連17例,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部縱切口剖宮產可縮短胎兒娩出時間和手術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 降低嚴重粘連發生率, 對再次剖宮產的負面影響也小。
再次剖宮產;腹部縱切口;腹部橫切口
剖宮產術是產科重要手術之一, 目前已成為挽救母嬰生命并改善其預后的有效手段。近年來, 我國的剖宮產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再次剖宮產率也隨之升高, 而剖宮產術式趨于多樣化, 不同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也引起了產科醫生的重視[1]。受前次剖宮產時機、麻醉選擇、操作技術和手術并發癥等因素的影響, 再次剖宮產術中易出現腹腔粘連、子宮手術切口破裂或子宮下段菲薄等問題, 如處理不當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引發醫患矛盾[2]。因此, 選擇合理的剖宮產術式對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探討了兩種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2年1月~2014年8月期間入本院行再次剖宮產的患者80例, 按前次剖宮產腹部切口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前次剖宮產為腹部橫切口, 共42例;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31.2±2.5)歲;距前次剖宮產1~10年, 平均間隔(4.2±1.8)年;剖宮產指征:胎兒窘迫15例, 頭盆不稱8例, 前置胎盤早剝7例, 巨大兒5例, 臀位4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2例, 骨盆異常1例。觀察組前次剖宮產為腹部縱切口, 共38例;年齡24~39歲, 平均年齡(29.8±2.7)歲;距前次剖宮產2~9年, 平均(3.9±2.1)年;剖宮產指征:胎兒窘迫14例, 頭盆不稱9例, 前置胎盤早剝6例, 巨大兒4例, 臀位3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例, 骨盆異常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距前次剖宮產時間、剖宮產指征等一般資料方面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腰-硬聯合麻醉或持續硬膜外麻醉, 觀察組沿前次切口瘢痕縱切口切開, 逐層分離至腹腔內,分離粘連并暴露子宮下段, 之后于子宮下段橫切將胎兒取出,行連續全層縫合。對照組取橫行切口切開, 將皮下脂肪層鈍性撕開, 接著橫行切開淺筋膜, 鈍性分離腹直肌, 進入腹腔后操作與觀察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胎兒娩出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盆腹腔粘連情況, 其中盆腹壁粘連分度分為無粘連、輕度粘連和重度粘連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和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胎兒娩出時間(mi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 38 8.1±3.6a 45.3±8.2a 265.4±68.2a對照組 42 11.8±3.4 56.9±9.4 305.7±78.4
2.2 兩組患者盆腹腔粘連情況比較 觀察組盆腹腔無粘連6例, 輕度粘連27例, 重度粘連5例, 重度粘連發生率為13.16%;對照組盆腹腔無粘連4例, 輕度粘連21例, 重度粘連17例, 重度粘連發生率為40.48%。觀察組盆腹腔重度粘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是解決臀位、胎兒宮內窘迫等多種原因所致難產的有效手段, 具有無需分娩鎮痛、不會引起產道裂傷等優點,但出血量、術后產后出血發生率均明顯高于陰道自然分娩,同時也存在術后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危險,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剖宮產比例限定為15%以下[3]。臨床實踐發現,再次剖宮產時出血量較大, 且在操作中易誤傷膀胱與輸尿管,影響腸管的正常位置, 進而導致術后排氣延遲。此外, 產婦再次受孕后易發生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與胎盤植入等并發癥,若前置胎盤恰好種植于子宮瘢痕處, 則會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4]。目前, 在剖宮產與再次剖宮產率不斷升高的同時,各種剖宮產術式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 但不同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不盡一致。因此, 為改善產婦再次剖宮產的預后,有必要比較并探討不同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
腹部縱切口剖宮術具有可延長切口、操作方便、胎兒娩出難度小等優點, 但術后切口不夠美觀。腹部橫切口剖宮術具有損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切口美觀等優勢, 但采用該切口入路開腹后易出現盆腹腔粘連等并發癥, 對再次剖腹產的負面影響較大, 且易造成臟器的副損傷, 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胎兒娩出時間和手術時間, 同時由于產婦局部組織瘢痕彈性較差, 行橫切口剖宮術時需切斷腹直肌, 可導致術中出血量增大。本次研究顯示, 行腹部縱切口剖宮產術的觀察組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和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盆腹腔重度粘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與腹部橫切口剖宮產術相比, 腹部縱切口剖宮產術可縮短胎兒娩出時間和手術總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嚴重粘連發生率, 對再次剖宮產的負面影響較小, 首次剖宮產時宜選擇縱切口, 以降低再次手術的風險與損傷。
[1]呂紅.腹壁橫切口與縱切口對二次剖宮產術效果的比較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1,25(11):1734-1735.
[2]冉愛冬, 冉麗萍, 黃小林.317例首次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影響的分析.廣西醫學,2011,33(7):849-851.
[3]李彩云.再次剖宮產102例三種剖宮產術式對比研究.陜西醫學雜志,2011,40(9):1205-1206.
[4]王笑艷, 王永閣.不同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研究.河北醫藥,2012,34(17):2649-26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43
2014-11-27]
251800 陽信縣商店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