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萍 高鴻山
快速康復理念在剖宮產術后的護理干預應用研究
高煥萍 高鴻山
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剖宮產術后護理工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170例剖宮產產婦, 按照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90例)和對照組(80例), 觀察組在術后護理干預中加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 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 對比兩組產婦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自立生活及肛門排氣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在產婦的初始泌乳時間早于對照組, 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住院時間,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快速康復在剖宮產術后應用, 加快了產婦的康復速度,更利于產婦健康。
快速康復;剖宮產;護理干預;臨床觀察
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fā)癥, 加速患者術后康復, 使患者術后數周的機體功能恢復過程縮短為數天, 很快就可康復出院的方法[1]。近年來, 隨著剖宮產手術指征的逐漸放寬, 剖宮產的比率不斷提高, 產婦的康復速度直接影響著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 促進產婦的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本院產科根據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分別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進行快速康復護理干預,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170例產婦均為本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剖宮產產婦, 年齡22~42歲, 平均年齡(27.0±4.3)歲。平均住院6 d。隨機將170例產婦分為觀察組(90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知識結構、生活習慣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飲食方面 護理人員于術前對產婦及家屬通過健康教育, 緩解孕婦及家屬的緊張心理, 并告知飲食在剖宮產術后對身體康復的益處。觀察組在剖宮產術后4 h即可飲用白開水, 飲用量為平時的1/2,6 h 后可進食流食, 通常術后第1天即可正常飲食。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模式, 術后6~8 h飲水,飲用量為平時的1/2,8~12 h 進食流食。
1.2.2 體位方面 術后要協(xié)助產婦處于舒適體位, 觀察組采取硬膜外麻醉, 去枕平臥4 h后可取半臥位, 術后能即刻進行被動翻身每2小時1次, 以利惡露排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去枕平臥6~8 h后半臥位, 低枕平臥后翻身。
1.2.3 尿管管理方面 保持會陰清潔, 特別是留置尿管期間, 做好會陰部護理, 用 0.5% 碘伏擦洗2次/d。觀察組在術后12 h產婦能下床后即可拔除尿管, 對照組導尿管一般在手術后第2天拔除, 拔管后囑多飲水早排尿, 以防尿路感染。
1.2.4 下床方面 觀察組在術后下肢恢復知覺后, 即可進行床上肢體活動, 術后12 h 可試著下床活動, 第1次下床由責任護士負責指導, 活動量由小到大至恢復正常。對照組術后24 h 可試著下床活動。
1.2.5 母乳喂養(yǎng) 術后向產婦宣傳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和重要性, 指導正確的哺喂方法, 每次哺乳前用清水擦洗乳頭。觀察組在產婦回病房有應答后指導新生兒吸吮及皮膚接觸。對照組在術后4 h給予母乳喂養(yǎng)指導。
1.3 觀察指標 術后24 h內產婦術后Barthel自理能力評估指數為輕度依賴的例數。術后24 h內產婦初始泌乳時間及住院天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24 h內產婦自理活動情況 術后24 h內, 所有產婦均能在床上自主活動, Barthel自理能力評估指數為輕度依賴的觀察組60例(66.7%), 對照組28例(35.0%),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24 h內產婦肛門排氣情況 術后24 h內肛門排氣觀察組60例(66.7%), 對照組26例(32.5%), 術后24 h內肛門排氣比率, 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24 h內初始乳汁分泌時間 術后觀察組90例患者24 h內平均泌乳時間(12.4±2.1)h, 對照組70例患者平均泌乳時間(22.3±1.8)h, 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住院時間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3.5±1.6)d, 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6.1±1.4)d, 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產婦均無護理并發(fā)癥及后遺癥, 均痊愈出院, 兩組術后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情況對比[n(%),±s]

表1 兩組術后情況對比[n(%),±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自理能力輕度依賴 肛門排氣 初始泌乳(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90 60(66.7) 60(66.7) 12.4±2.1 3.5±1.6對照組 80 28(35.0) 26(32.5) 22.3±1.8 6.1±1.4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 胎位不正的產婦、巨大兒越來越多, 致使剖腹產率增加。雖然剖宮產術是腹部手術方式, 大多數的產婦均可以接受, 但是產后也存在較多的并發(fā)癥和社會問題[2], 其中重要的就是使產婦快速康復, 盡快進入母親角色, 提高產婦生活質量已成當務之急。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組合而產生的協(xié)同結果, 顯著改善了產婦術后的康復速度。近年來, 快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受到國內越來越多醫(yī)生重視, 作者亦將快速康復外科的理念引入產科的護理工作中。
本文主要依據快速康復護理的原則, 在產后早期鼓勵產婦進食, 改變術后禁食禁飲的傳統(tǒng)模式, 糾正術后禁飲食時間越長越好的誤區(qū), 促進胃蠕動, 及早補充營養(yǎng), 促進乳汁的分泌, 滿足哺喂新生兒需要。本文研究可以看出, 在術后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肛門排氣和初乳泌乳時間等方面, 觀察組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產婦術后需要低枕平臥4 h后可取半臥位, 術后能即刻翻身。與傳統(tǒng)的去枕平臥6~8 h 比較, 低枕平臥后翻身, 具有明顯的舒適度, 促進靜脈回流, 避免血栓形成, 促進腸蠕動, 以保證腸胃功能盡快恢復, 防止臀部以及骶尾部、足跟部等下垂部位因為手術時間過長以及術后平臥血液的循環(huán)不暢導致壓瘡[3]。鼓勵產婦早拔尿管, 及早進行母乳喂養(yǎng), 減少泌尿系感染及縮短初始泌乳時間, 減少并發(fā)癥。本研究表明快速康復的實施在加快產婦產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方法。
總之, 快速康復在剖宮產術后的應用明顯縮短剖宮產術后住院時間, 加速產婦康復, 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具有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趙高平, 雷文章, 李卡, 等.下消化道切除吻合術應用胃腸減壓的臨床研究.中國普外科基礎與臨床雜志,2004,11(6):512-514.
[2]李小玲, 萬明賢, 李敬菲.循證護理在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應用探討.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7):38-39.
[3]陳凌瑩.剖宮產術后早期翻身治療操作.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97-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70
2014-12-18]
277000 山東省棗莊市棗莊礦業(yè)集團中心醫(y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