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上海200335)
當前,中國的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如火如荼,而對于綜合交通樞紐的定義及其規劃建設的原則、內容和目標等卻沒有共識。本文以上海市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例,討論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核心理念,以探索更加合理的規劃原則、方法、內容及其運營管理。
不同交通方式在使用者密度和出行距離兩方面各有其優勢區域(見圖1)。步行人數最多(即使用者密度最高),但不適合中長距離出行;自行車出行距離比步行略長,但使用者密度大大降低;軌道交通使用者密度高、適用距離范圍較大,但無法像步行和自行車那樣提供門到門服務;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的情況與軌道交通相似,但在使用者密度和出行距離上都遜于后者;只有小汽車與軌道交通有相似的出行距離范圍,且可以提供門到門的服務,但其使用者密度最低、占用城市資源最多、環境污染最嚴重,同時還具有發展不可逆的特征,與綠色交通的思想相抵觸。
由于各種交通方式的優勢區域不同,市民出行通常需要使用多種交通方式,即組合出行。組合出行可分為兩類:1)城市內部出行,即通勤、通學、就醫、娛樂等,一般涉及非機動交通與機動交通方式的組合(見圖2),往往以步行作為組合出行的起始或終止方式;2)城市之間的出行通常涉及高速、大運力的交通方式,包括鐵路、航空、公路等(見圖3)。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這兩種組合出行已經成為城市交通需求的主體。因此,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成為決定出行效率的關鍵與核心。而交通樞紐是提供最多樣、復雜換乘功能的場所,因此交通樞紐規劃設計是否合理是城市出行效率的集中體現。
本文結合上海市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實踐,探討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問題。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是一個非常繁雜、困難的課題,涉及多個學科,需要協調行政、產權等各種復雜的關系。為做好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應從三方面12點展開工作[2]。
1)定位功能,明確目標。
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目的是服務社會經濟、協調城鄉發展,其功能定位追求綜合交通樞紐與區域和城市發展的一體化,必須從區域規劃、城市規劃、綜合交通網絡規劃、樞紐周邊地區開發規劃等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研究,從而明確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目標。
對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見圖4)功能定位研究的結論是:打造獨一無二的交通樞紐,成為服務長三角乃至全國的骨干工程;構建品質卓越的商務地區,成為上海西部地區的活力核心,輻射長三角;塑造個性鮮明的地區形象,成為長三角代表和上海市的都市名片。
2)合理規模,滾動發展。
合理規模、滾動發展是綜合交通樞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明確定位和目標后,應開展綜合交通樞紐的客流量預測工作,主要目的是設定交通基礎設施的容量,并制定綜合交通樞紐及其周邊地區的分期發展規劃。綜合交通樞紐是城市的百年大計,其終端規模是規劃人員考慮的重點。通常的預測方法無法做出如此長遠的準確預測,因此需要采用需求推測法、容量策劃法、類比策劃法等新方法規劃(而非預測)綜合交通樞紐的終端規模。
3)流程便捷,易于識別。

圖1 不同交通方式的優勢區域Fig.1 Appropriate travel distances of different travel modes

圖2 城市內部組合出行Fig.2 Combined travel in cities

圖3 利用航空的組合出行Fig.3 Combined travel by air transportation
長期以來,綜合交通樞紐與綜合交通網絡建設是一體化發展的目標。綜合交通樞紐是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因此,在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中應特別注重交通樞紐與綜合交通網絡發展的一體化。實現一體化的關鍵是讓旅客流程最便捷。流程與流量是確認便捷度的核心要素和規劃設計依據。在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高鐵、城際鐵路與地鐵的換乘量最大,因此將地鐵布置在鐵路車站的地下;航空、磁浮與地鐵的換乘量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因此在地鐵車站設置兩個出入口,一個在航站樓地下、一個在磁浮車站地下;磁浮與鐵路的換乘量位居第四,因此將磁浮車站與鐵路車站背靠背布置在一起(見表1和圖5)。其他交通方式與鐵路、航空和磁浮的換乘量比上述四類換乘小幾個數量級,故將其分別集中布置在兩個地鐵站的上方。

圖4 長三角交通網絡中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Fig.4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in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另外,綜合交通樞紐還需要統籌安排多種交通方式使用者的出發、到達、換乘行為,因此應通過清晰流暢、易于識別的空間設計引導使用者高效地通行,以保障樞紐的正常運轉。
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關鍵是將各種不同的旅客和車輛流程分離,并根據各流程的流量和運營需求布置相應的設施,以達到使所有流程都便捷順暢、高效的目的。
1)人車分離,動靜分流。
客流與車流分離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應保證不同交通方式間的換乘客流可以在人車分離的通道中實現換乘。還應特別注意旅客上下車空間(即人車轉換空間)規劃設計的人性化。
2)公交優先,場站分離。
公交優先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應優先保證大運量交通工具的就近換乘條件。同時,還應堅持場站分離原則,宜將公共交通在綜合交通樞紐的車站設置為起終點的前一站。此外,還應特別注意為乘坐公共交通的旅客提供便捷、舒適的候車環境,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3)快慢分離,互通冗余。
在綜合交通樞紐的道路交通規劃中,客運快速道路交通系統與地區道路系統、貨物、后勤等集散交通系統應分離。另外,還需為貴賓、特殊旅客以及貨運、垃圾運輸等交通規劃合理、便捷的通道。
綜合交通樞紐是功能性較強的設施,其規劃必須自始至終貫徹以運營為導向的管理原則。應保證各種交通方式運營安全高效,旅客換乘便捷舒適,經營性設施效益良好,財務上可持續。

表1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旅客換乘ODTab.1 Passenger transfer OD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萬人次·d-1
1)各成體系,便于運營。
綜合交通樞紐內聚集各種交通方式,規劃過程既要保障旅客在各種交通方式之間換乘的便捷性,又要保證各種交通方式的運營系統具備必要的獨立性。在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這一大型綜合體中,設計保證了各種交通功能在空間上的相對獨立性(見圖6)。
同時,從項目開發的角度來看,各種交通方式的基礎設施也應盡量做到產權明晰;對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加以區別,并據此分別策劃相應的投融資模式和運營目標;關注各類設施的可持續發展,要追求綜合交通樞紐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一體化(見表2)。
2)信息互聯,統一指揮。
一個完善的綜合交通樞紐應建設共用的運行信息平臺,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信息系統互聯。系統建設追求綜合交通樞紐中所有運行信息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的一體化。此外,簡潔明晰、相對統一的標志系統對于綜合交通樞紐也至關重要。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的公共信息平臺(見圖7)統一為旅客發布綜合交通信息,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開展旅客聯運提供可能,還可以對樞紐的日常運營和應急救援進行統一指揮。
3)多式聯運,方便旅客。
各種交通方式在綜合交通樞紐的集聚為開展多式聯運提供契機,這可被視為突破體制障礙、建立和諧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的突破口。多式聯運是綜合交通樞紐必須具備的功能,通過多式聯運追求綜合交通樞紐中各種交通方式運營管理的一體化。
在長三角重點推進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空鐵聯運。目前,長三角地區的鐵路列車已經有230多列具有民航航班號信息。
4)商業服務,強化功能。
商業服務設施的規劃是追求綜合交通樞紐投資、建設和運營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一個虧損的企業不可能持續提供一流服務,虧損還將影響綜合交通樞紐本身的可持續性。因此,財務上的可持續也要求強化商業服務功能,要求投資、建設和運營三方共同努力。
商業服務功能本身就是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的組成部分。綜合交通樞紐的商業服務設施需要合理的規模和業態。規劃過程必須關注商業服務設施不同的集客能力和業態變化。商業服務設施的布局必然是一個動態的規劃方案(見圖8)。隨著客流量的增加,集客能力強的商業設施將逐步被集客能力弱但品質更優的商業設施所取代加。
5)防災減害,保障安全。
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和運營都應高度重視防災問題。綜合交通樞紐常見的災害包括火災、風災、水災、震災和恐怖襲擊五大類。根據不同的災害類別,可按照災害識別與災害評估、災害對策與工程實施、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三個步驟實施綜合交通樞紐的防災管理。防災規劃追求綜合交通樞紐安全保障的一體化。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首次開展全面的綜合防災研究、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工作,建立了綜合交通樞紐防災運營體系,獲得廣泛好評。

圖5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豎向布局Fig.5 Vertical arrangement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圖6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平面布局Fig.6 Layout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6)節能減排,持續發展。
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追求的目標,也是綜合交通樞紐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規劃中要特別注意采用成熟的環保技術,不斷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以及減少有害氣體、污水、污物、噪聲排放等各個方面下功夫。
由于受到歷史、行政等復雜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各種交通方式長期各自為政、分而治之,未能建立綜合交通體系。當前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大潮為規劃人員提供了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規劃的契機和突破口。
一體化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設計理論的核心,也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追求的目標。綜上所述,綜合交通樞紐的一體化應包括:1)綜合交通樞紐與區域和城市發展一體化;2)綜合交通樞紐與綜合交通網絡發展一體化;3)綜合交通樞紐中各種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4)綜合交通樞紐中所有交通運行信息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一體化;5)綜合交通樞紐中各種交通方式運營管理一體化;6)綜合交通樞紐安全保障一體化;7)綜合交通樞紐投資、建設和運營一體化。

表2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設施的區分策劃Tab.2 Classification of facilities at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圖7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運行信息系統集成Fig.7 Integrated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at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圖8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商業規劃理念Fig.8 Outline of business planning of Hongqiao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可持續發展也是貫穿于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關鍵內容和重要目標。綜合交通樞紐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即尊重市場、敬畏規律、節能環保、追求效益、和諧發展[2]。這一理念滲透在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各個領域,并貫穿于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不同階段。脫離市場需求和科學規劃,作為門面和政績的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是不可持續的,長期虧損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不可持續的。可持續發展是目標,也是底線。
[1]劉武君.大都會:上海城市交通與空間結構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劉武君.綜合交通樞紐規劃[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定位研究[R].北京: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