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輝范秀風(陜西中醫學院203級研究生咸陽72046;2陜西省西安市第五醫院心內科西安70000)
益氣復脈粉針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
李乘輝1范秀風2#
(1陜西中醫學院2013級研究生咸陽712046;2陜西省西安市第五醫院心內科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觀察益氣復脈粉針劑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4年9月~2015年3月來我院心內科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在采用常規西藥(利尿劑、ACEI或ARB、茁-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洋地黃)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氣復脈粉針劑,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兩組均治療14 d,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兩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益氣復脈粉針劑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有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益氣復脈粉針劑;臨床療效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心臟疾病使心臟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功能發生障礙,使心臟射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引起組織灌注不足,引起肺循環和(或)體循環瘀血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CHF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引起CHF基礎心臟病的構成比,我國過去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主,但近幾年來所占比例已趨下降,而高血壓、冠心病的比例明顯上升[2]。本研究對益氣復脈粉針劑聯合西藥常規治療與西藥常規治療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心內科就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為西藥常規治療聯合益氣復脈粉針劑,平均年齡(67.5±12.5)歲,平均病程(10.9±3.6)年,心力衰竭分級2級16例,3級14例,男14例,女1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平均年齡(64.7±10.2)歲,平均病程(11.6±2.6)年,心力衰竭分級2級18例,3 級12例,男17例,女1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心力衰竭分級在統計學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醫診斷標準依據《2007年中國CHF診斷治療指南》[3]制定診斷標準如下:(1)左室增大、左室收縮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2)有基礎心臟病的病史、癥狀及體征;(3)存在呼吸困難、氣短、乏力和水腫。
1.3中醫診斷標準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治療CHF的診療方案》1993年版[4]中關于CHF的臨床辨證分型原則,納入血瘀內阻型。診斷標準如下:主證:心悸氣短,胸肋滿悶或作痛,面色晦暗,不能平躺,下肢水腫,唇甲紫紺;次證:大便溏瀉,小便短少,脘痞腹脹;舌質紫暗,脈細或結代。
1.4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利尿劑、ACEI或ARB、茁-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洋地黃)抗心衰治療,治療組在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復脈粉針劑(國藥準字Z20060463)治療,其主要成分為紅參、麥冬、五味子。方中紅參為君藥,味甘性平,歸肺、脾經,能補脾益肺,健運中氣,鼓舞清陽,生津止渴;臣以麥冬甘寒質潤,入肺、胃、心經,養陰生津,清心除煩,與紅參合用,可使氣旺津生,脈氣復得;佐以五味子斂肺寧心,止汗生津;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行益氣復脈、養陰生津之功。益氣復脈粉針劑1.3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14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
1.5心力衰竭療效觀察顯效:夜間勞力性呼吸困難、氣短乏力、不能平臥、腹脹、下肢水腫等癥狀基本消失,或恢復正常,心功能改善明顯,接近正常心功能水平或已正常,LVEF值≥50%;有效:夜間勞力性呼吸困難、氣短乏力、不能平臥較前減輕,仍有腹脹、下肢水腫等癥狀但較前有改善,心功能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尚未達到正常心功能水平,LVEF值等于或接近于50%;無效:夜間勞力性呼吸困難、氣短乏力、不能平臥、腹脹、下肢水腫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心功能無改變或提示心功能更加嚴重,LVEF值明顯<50%。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用于組間比較,秩和檢驗應用于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心功能療效比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兩組治療后癥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心功能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例(%)]
2.3兩組治療前后LVEF水平變化比較治療前,兩組LVEF水平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LVEF水平上升,和治療前相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且治療組LVEF水平提高比對照組更顯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LVEF水平變化比較(%,x±s)
慢性心力衰竭可表現為各種原發的心血管疾病,即存在心臟重構,從未發生心功能全征象,或有心功能不全征象;僅通過影像學檢查證實,臨床無心力衰竭癥狀和體征,或存在心力衰竭的癥狀及體征,主要表現為氣促、疲乏、運動耐量受限和(或)液體潴留。因此,心力衰竭是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呈現一個不斷進展的趨勢[5]。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以氣為用,氣虛導致陽衰,則成為“心陽不振”或“心陽虛”。再甚者,由心陽虛,心病及腎,則“心腎陽虛”。益氣復脈粉針劑可以益氣養陰、復脈固脫。本研究中,治療組使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氣復脈粉針劑,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6.7%和6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自覺癥狀平均緩解需3~5 d,對照組需7~10 d。本研究結果提示,采用益氣復脈粉針劑聯合西藥常規治療患者的癥狀改善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Mckee PA,Castelli WP,McNamara PM,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 Framingham study [J].N Engl J Med, 1971,285(26):1441-1446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1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6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3-144
[5]胡大一.心血管內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1
收稿日期:(2015-04-30)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8.047
#通訊作者:范秀風,E-mail:10920018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