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影像科廣東中山514700)
探析利用MRI診斷鑒別橋小腦角區腫瘤臨床價值
肖艷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影像科廣東中山514700)
摘要:目的:探討MRI診斷鑒別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臨床價值。方法:在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進行手術醫治的腦瘤病人中篩選出50例診為橋小腦角區腫瘤的病人,抽調這批病人進行醫治前接受MRI掃檢的影片和診查檔案。結果:篩選的50例橋小腦角區腫瘤病人患病情況皆在實施手術時獲得證明,MRI掃檢下確診腦膜腫瘤病癥22例,聽神經系統腫瘤15例,三叉神經腫瘤病癥12例,本次MRI設備掃檢發生1例三叉神經系統腫瘤漏診,通過第二次掃描之后確定,診查得到的準確率為98.0%,所有患者的病情于手術時皆得到準確的確診,所以病理檢查獲得的準確率是100.0%,兩種診查準確率接近(P>0.05)。結論:對腦瘤病人實施MRI影片掃描并以此判斷橋小腦角區腫瘤詳細的發生位置能得到較為精準的診查結果,且病人在掃描時無任何痛苦,所以MRI是一種可靠且具有普及意義的診查技術。
關鍵詞:橋小腦角膜腫瘤;成像診查;MRI設備
在診斷工作中,對于發生在小腦部位的腫瘤若單純從表面探查病人的反應將很難判定腫瘤在腦內生成的準確位置,所以需要依靠MRI設備以影片掃描方式得到腦內的影像[1~2]。因此,本研究從本科室抽調以往的診查影片檔案,探討MRI診斷鑒別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在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進行手術醫治的腦瘤患者中篩選出50例確診橋小腦角區腫瘤患者,皆在實施手術時獲得證明。年齡34.4~68.6歲,平均年齡為54.5歲。采取手術方法醫治時,確定橋小腦腫瘤發生于腦膜者22例,腫瘤發生于聽神經者15例,腫瘤發生于腦部三叉神經系統者13例。
1.2診查方式運用MRI設備,以橫軸形式給病人掃檢,同時再以冠狀形式進行掃查。隨后對小腦處實施體積成像掃查,于MRI機器上把層厚調整到5 mm左右,同時對餓層間隔進行調適,控制在0.4~1 mm間。最后選擇GD-DTPA給病人小腦進行增強形式的掃檢[3~4]。
2.1選擇MRI對小腦腫瘤實施掃查判斷的情況MRI掃檢腦膜腫瘤22例,聽神經系統腫瘤15例,三叉神經腫瘤12例,本次MRI設備掃檢發生1例三叉神經系統腫瘤漏診,通過第二次掃描之后確診,診查得到的準確率為98.0%。所有患者的病情于手術時皆得到準確的判斷與證明,所以手術檢查方式獲得的準確率為100.0%,兩種診查準確率接近(P>0.05)。
2.2MRI對小腦實施掃查得到的影片和信號分析
2.2.1聽覺神經系統腫瘤掃描分析此類情況能細分為微小類與巨大類兩種聽覺神經系統腫瘤。微小類有8例,影片中腫瘤的生成基本被限定在聽道結構之中,以增強形式實施掃描信號反映十分均勻,并且全部表現為增強反應;巨大類有7例,影片現實瘤體形成的截面直徑范圍為1.3~11.7 cm。在形態方面,瘤體接近圓形,部分接近橢圓狀態,腫瘤不但發生在聽道結構甚至出現一些擴散,屬于實質的共4例,其他3例屬于囊性狀態。信號反映為環形增強情況,2例瘤體附近發生程度較弱的水腫。
2.2.2腦膜部位生成腫瘤的掃描分析在形態方面,瘤體接近圓形,部分瘤體生成屬于無規則的形態。影片中,瘤體的底端偏寬大,且附近界線非常清晰。在信號方面,W1T1反應低微,而T2W1反應顯然偏高,掃檢下都以相對均勻的形式逐漸增強,5例腦膜處生成瘤體存在程度較弱的水腫情況,且腫瘤對附近腦干造成一定的壓迫。
2.2.3三叉神經系統生成腫瘤的掃描分析在形態方面,瘤體接近橢圓狀態,部分瘤體生成為啞鈴樣。7例瘤體具體形成在顱腦之后的凹陷處,6例瘤體形成跨越了顱中以及顱凹陷處。信號方面,T1W1反應低微,T2W1反應顯然偏高。腫瘤附近界線非常清晰,掃檢下都以相對均勻的形式逐漸增強,本類型所有13例病人橋小腦上生成的瘤體附近皆未呈現水腫。
腦部之中生成的構造極其精細,并且各區系統非常復雜,當其中橋小腦處出現腫瘤病癥時,僅僅以觀察癥情、分析病人反應的方法不可能對腫瘤的生成進行精準判斷,如果直接在術中才進行確診難以事先確定救治方案,所以需借助MRI設備的能力[5~6]。MRI器械可以通過多維形式獲取被掃描部位的影片,并依據對得到的影片進行解析觀察瘤體在橋小腦處生成的準確位置,并且可對瘤體的實際形狀和附近邊緣實施判定,尤其是能觀察腦膜部位與生成瘤體的位置關聯,所以采取MRI機器給橋小腦生成腫瘤的病人實施掃描診查能夠為醫師制定手術救治方案提供可靠的輔助資料[7~8]。
在MRI診查中,聽覺神經系統腫瘤基本被限定在聽道結構之中,信號反映十分均勻,并且全部表現為增強反應;瘤體接近圓形,部分接近橢圓狀態,2例病人瘤體附近存在較弱的水腫情況。腦膜部位生成腫瘤的形態接近圓形,部分瘤體為無規則的形態,W1T1反應低微,T2W1反應顯然偏高,影片中腫瘤對附近的腦干造成一定壓迫。三叉神經系統生成腫瘤接近橢圓,部分瘤體生成為啞鈴樣。信號方面,T1W1反應低微,T2W1反應顯然偏高。
綜上所述,各例患者于手術時皆得到準確的判斷與證明,病理檢查獲得的準確率為100.0%。而借助MRI設備掃描,確定橋小腦腫瘤發生于腦膜者21例,占42.0%;腫瘤發生于聽神經者15例,占30.0%;腫瘤發生于腦部三叉神經系統者13例,占26.0%。本次MRI設備掃檢發生1例三叉神經系統腫瘤漏診,通過第二次掃描之后得以確診,診查得到的準確率為98.0%,兩種診查準確率接近,P>0.05。所以,對腦瘤病人實施MRI影片掃描并以此判斷橋小腦角區腫瘤詳細的發生位置,能得到較為精準的診查結果,且病人在掃描時不會遭受任何痛苦,即使MRI機器不能達到100%的診查精準率,但MRI仍然是一種可靠且具有普及意義的診查技術。
參考文獻
[1]曾令成,陳勁草,郭東生,等.橋小腦角區非典型占位性病變的診治[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3,18(11):1356-1358
[2]傅點,馬馳原,唐勇.右側橋小腦角區孤立性纖維性腫瘤1例并文獻回顧[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9(1):1612-1615
[3]譚民軒.鎖孔開顱術治療橋小腦角區腫瘤的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藥,2014,34(1):1424-1427
[4]陳亞欽,李華倩.橋小腦角區非典型占位性病變的診治[J].中國實用醫藥,2014,30(20):707-710
[5]吳雷,沈曉黎,王大鵬,等.橋小腦角區腫瘤顯微手術過程中巖靜脈保護的臨床意義[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2):2512-2515
[6]舒凱,朱耀祖,王勝,等.神經內鏡下橋小腦角區迷路動脈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3):901-904
[7]劉穎,陸明.橋小腦角區孤立性纖維瘤1例[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0,32(18):1011-1013
[8]史玉振,萬水治,朱慶強,等.橋小腦角區少見病變的MRI表現和病理對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0):564-566
●研究生論壇●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圖分類號:R739.91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