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林
(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中學)
陽澄湖中學。
初三(五)班。
與誠信同行。
從哲學的意義上看,“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于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從國家、社會來看,“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于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么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于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從每個社會成員來看,“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從學生誠信現狀看,表現在:誠信缺失,背信違約;抄襲成風,蒙混過關;考試作弊,騙人騙己;違反校紀,無視校規。鑒于此,誠信只有從小加以培養,才能培養出言行一致、勇于承擔責任的、有負責精神的未來人才,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興。為了倡導學生樹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道德理念,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在初三(5)班深入開展愛心、誠信、責任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發揚誠信品德和誠信精神,樹立責任心,切實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優化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素質教育,樹立班級新形象。
從古至今,人們都把誠信視作修身養性、立業交友的根本。只有以誠待人,以信立業,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相處,才能使社會處于良性的發展之中。
要求:誠信做人,誠信學習,誠信待人。
各小組需緊緊圍繞活動主題,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途徑,認真指導學生閱讀活動用書,使廣大學生知誠信——充分認識到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懂誠信——全面了解誠信的主要內容;講誠信——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踐履誠信,養成誠信的良好品德。
活動一:收集誠信的名言、警句、誠信故事、事例等。
活動二:誠信教育手抄報活動:引導學生參加誠信主題手抄報活動,做到版面充實,色彩協調,主題突出。(見圖1)

圖1

圖2
活動一:宣傳發動。各小組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重點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活動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活動二:召開“誠信教育”主題班會,利用班會讀評誠信材料,組織有關誠信的大討論,要點:(1)生活中青少年學生誠信狀況;(2)青少年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3)青少年學生提高誠信素質的方法與途徑、意義等。
活動三:誠信教育系列征文、演講會活動,組織學生收集誠信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把自己收集到的內容與大家共享。
活動一:號召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把誠信落實到行動中。誠信教育活動與學風相結合。倡導誠信學習,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對知識誠信,對自己誠信。(附:誠信簽名活動)(見圖2)
活動二:參與社會實踐,帶頭宣講誠信。“誠信小管家”發給每名會員一個帶有“誠信小管家”標志的胸牌,組織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社區中開展以誠信宣傳、誠信勸導和誠信鼓勵為主的實踐活動。誠信宣傳,即面向社區居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上門交流等形式宣傳誠信;誠信勸導,即由“小管家”對居民日常不文明行為(亂扔、亂貼、亂吐、亂掛、亂擺、破壞綠化等)進行勸導;誠信鼓勵,即對社區居民和經營戶的誠信行為由“小管家”送上一個帶有“誠信”標志的小禮物,以鼓勵他們的誠信行為。通過這些活動,讓小管家們體會在社區做管理者的感受和推廣誠信的意義。
豐富多樣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誠信意識,學生體中出現的積極、進取的班級群體已經初步形成。學生都說:“誠信教育不僅是我們的成績,更是我們的品質。我平時喜歡做一些不守信的事,現在我愿做一個誠信的人。”老師們也認為經過誠信教育,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誠信”有助于提升每個人的道德品質。
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道德工作,班級的整體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德育方面成績斐然,我班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班集體”,2006 年我被評為“區優秀班主任”。班級多樣化的誠信育人行為,得到了社會、家庭、同行的一致認同,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學生家長對我班誠信考場也表示贊許,認為:“誠信教育對子女的道德教育具有的積極影響,他們認為:能講誠信的學生是值得父母和孩子本人驕傲的。”
實踐證明,只有堅持走正確、健康的育人之道,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夠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標。
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多措并舉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誠信素養在我班的廣泛開展,從中獲益匪淺,我將堅持不懈地繼續進行下去,讓“文明、誠信、積極、進取”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的班級,永駐我們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