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穎
暌違五年,2月7日滬上戲迷終于等來了張火丁。這次借“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之機,張火丁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了《鎖麟囊》。演出之前,無論是出票者,還是戲迷,其實已經對張火丁將會帶來的火爆有了心理預期。先是有大劇院的限購和加座,再有“黃牛”篤定的加價,最后就是劇場里的座無虛席。有了解行情的滬上戲迷說,上海這場的出票控制得較好,哪怕是“黃牛票”的價格和北京相比也已經“合理”得多。
演出一開場,張火丁飾演的薛湘靈還未出場,后臺一句“啊,梅香”,臺下觀眾蓄謀已久的掌聲和喝彩聲就瞬間被點燃了。《鎖麟囊》作為程派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示了程派在唱念做打上的獨特魅力,許多戲迷也已經對演出節點諳熟于心,在整場的演出過程中,京胡聲猶如掌聲發令槍,掌聲叫好聲幾乎與張火丁每一個精彩瞬間同步,這在幾場重頭戲中尤其突出:第一段高潮“春秋亭”,戲有幾番來回,于是張火丁每唱一句,觀眾掌聲一片;“一霎時”這段二黃三眼的獨白,每一處停頓處觀眾都掐著點地嵌入叫好;“朱樓”一段張火丁臺上水袖紛飛,臺下喝彩也接連不歇。最后當大幕徐徐拉上之際,眾多戲迷紛紛沖到臺口。四番謝幕,大批觀眾“糾纏”等待還是久久不愿離去,第五次張火丁終于在大家的期待中,上臺加唱了《春閨夢》“被糾纏”一段,才讓觀眾心滿意足而歸。演出還進行了電視直播,這讓眾多沒買到演出票的戲迷也稍感安慰,同步過了戲癮。
盡管劇場里的掌聲快掀翻了天,但演出后許多戲迷還是對這一次張火丁的表現給出比較理智的評價。一個經常看張火丁的上海戲迷告訴我,張火丁大概有段時間沒演出了,這次演得有些斷續感,不如她以往那樣有種一氣呵成之感。還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這次為了拍攝電影,梅香和胡婆并不是她以往的搭檔,節奏不太好,合作還需磨合,“春秋亭”尚有些不入戲,到遭變故成為幫傭才感覺漸入佳境。但他們中大都覺得,這次張火丁雖然算不得太出彩,但還是一如既往地維持了很高的演出水準。一位攝影師這樣評價他鏡頭里張火丁的水袖——看的出是整個身體里的勁頭,腰、肩、腿都有勁道,才能甩出這樣干凈漂亮有力的水袖來。網名“蛋黃媽”的戲迷這樣評價:“雖然從技術上說,這并不是張火丁最完美的一次演出,過于寬闊的舞臺,新換的配角都打亂了她慣常演出的從容節奏,使這次的舞臺呈現略顯火氣,稍乏詩意。但三十年的練功不輟,二十年的舞臺經驗,依然保證張火丁為觀眾呈現了中國藝術中最美好的境界。無需大制作,不要大樂隊,樸實的故事深刻的人性在兩小時的唱念做舞中盡情展現,用純中國的方式表達純中國的情懷,依然能令無數人久久縈懷。張火丁用她對傳統的堅守為人們找回了對傳統失落的信心,京劇有張火丁是幸運的,京劇只有一個張火丁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些年的戲曲演出市場中,“張火丁現象”一直是個引人關注的話題,這在張火丁加入中國戲曲學院減少演出之后,效應尤其顯著。演出之前,一位偶爾看京劇的觀眾說,他沒去看張火丁的理由,就是覺得她的演出之所以這么火爆,似乎有炒作擺噱頭之嫌。猶如蘋果手機一般是人為制造稀缺,走饑渴營銷,其實這樣的聲音,并不是個體反應,還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點。而在有些業內人士看來,老戲保人,總是演老戲的張火丁,分明走的是“保守”路線,回避了塑造新角色的課題。對此,張火丁的戲迷們大都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張火丁最重要也是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她作為京劇演員對京劇藝術的癡迷,她的珍貴在于讓觀眾看到一個有天賦又有勤奮的,真正的演員的樣子。也有評論者從另一種角度對“張火丁現象”提出了不同看法。在網上,劇評人“秋思聽戲”在《對張火丁之“火”的冷思考》一文中這樣寫道:“現在說張火丁火爆,很多人愿意說天賦、勤奮、用功、努力、領導、體制等等,反正樣樣都是好的,普通人這么說,領導這么說,專家也這么說,老藝術家還這么說,姑且不論這里頭有多少人在說實話,好吧都有道理,缺一不可,但依我看來是時代造就了張火丁的火爆,是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社會造就了張火丁的火爆,這個社會太缺乏沉靜和思考了,偶爾出一個貌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張火丁,于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還記得曹操的望梅止渴吧,現在大概就是這個狀態吧,大批大批的人望著梅林說,‘我不渴了,我不渴了。”
在這次演出之前,張火丁“破例”接受了上海部分媒體的訪問(盡管她自己表示從來沒有拒接過媒體采訪,只是真的是不善言辭),其中就談到她從小迷京劇,屢考戲校不中,15歲超齡之后,自費也要去戲校,這份對京劇真正的感情,以及超齡學生才有的曲折經歷,學戲時唯恐自己不認真就學不到真正的戲,讓她格外珍惜學戲的機會。她自詡生活中是“零愛好”,旁無二心,唯有京劇。對自己的演出票房火爆,她覺得一來是演出少,二來是自己用心對待,因此收獲了回報。
去年張火丁復出,在北京演完《鎖麟囊》依舊燃了一把火,學者傅謹撰文評價《鎖麟囊》就是張火丁的表演高峰。他說:“一位優秀的演員,固然可以靠自己創作的新劇目在劇界揚名立萬,然而,在經久流傳的經典劇目的舞臺呈現上,如果足以代表新的高度,豈非同樣難能可貴?戲曲史上,有多少好戲因為卓越的舞臺表演沒有得到繼承而湮沒?我們需要更多張火丁這樣的演員,通過精湛的表演使《鎖麟囊》在舞臺上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