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我國是農業大國,13億人口9億在農村。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農業企業正逐步實現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而我國農村基層企業由于起步晚,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入、鄉鎮配套改革和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的現狀下,過去那種“村賬站審”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基層農業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農企會計的特點
一是財務核算的多樣性。農業企業涉及到農、林、牧、副等多種行業,要求會計核算既要滿足企業綜合管理的需要,又要適應多種行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分別計算各個行業的費用成本與財務成果,并考核各種非生產性的開支。二是企業管理復雜性。農業企業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大多來源于農村,素質參差不齊,無形中增加了會計核算與管理體制的復雜性。三是核算方法的靈活性。農業企業的生產組織比較分散,經營管理的自主權較大,會計核算水平與會計工作的管理水平差距較大,因此農業會計核算方法也應該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農村會計的管理主體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城鄉分割二元結構經濟社會體制,農村會計工作和財務工作被排除在體制之外。二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經營目標不明確。財務管理工作包含建立內部管理制度,加強會計核算和成本管理,是實施財務反映、監督、決策三項管理的基礎。三是農村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呈下降趨勢。目前農村會計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技術、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再加上長期以來疏于管理,不少會計人員從未接受正規會計專業培訓,無證上崗現象也比較嚴重。例如一些農業企業會計分工不明確,出納和會計由一個人擔任,造成賬目不清、賬物不符等現象。一些農業企業的原始記錄、定額管理、財產清查等基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雖有制度規定,但也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形同虛設,失去了反映和監督作用。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農業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相關對策
一要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對于農業企業來說,財務管理觀念應不斷更新,給予財務管理工作足夠的重視,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人才聘用制度和激勵機制,并為他們提供盡可能有吸引力的待遇條件,留住人才。此外,對會計人員的能力也必須及時考核,實行相應的獎懲、任免等措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要健全機構合理分工。企業應成立獨立的財會部門,以工作能力為標準任命會計部門負責人,設置出納、會計崗位,編寫相應的職位說明書,明確崗位職責和權利,科學分工;確定合理的財務人員責權關系,加強內部控制,實行會計崗位輪換制,并嚴格執行。財會部門應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制訂科學的預算方案,努力完成公司目標。
三要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優化財務結構。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農業企業應首先明確合理的計價方法,加強財務控制,建立本企業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制度。此外,為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還應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得到有效配合;科學分配資金,確定合理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組合比例;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
財務管理是保證其他各要素資金正常需要的手段,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幫助農業企業實現經營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的平衡。有這樣的制度做保障,企業才能真正提高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取得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匯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