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虎
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的特點、成因及治理對策
陳兆虎
群眾身邊的腐敗主體直面群眾,存在于基層的征地拆遷、保障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惠民資金等方面。其腐敗方式多種多樣,手段隱蔽;腐敗現象量大分散,防治困難;這些事關民生領域的腐敗,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為有效糾正和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健全維護和保障群眾利益機制建設提出了應用對策。
腐敗問題;基層干部;治理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全會上指出“要切實解決好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主要是指群眾耳聞目睹或切身感受的腐敗行為,特別是基層干部腐敗就更直接地損害了群眾利益,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近年來,黨面對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進行了健全維護和保障群眾利益機制建設和糾風專項治理,糾正和懲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當前,誘發腐敗問題的因素依然存在,如征地拆遷、保障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惠民資金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此群眾反映強烈。
(一)腐敗主體直面群眾,影響惡劣
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行為主體,大部分是基層干部,具體承擔著與群眾互動的“窗口性”業務,是黨和政府惠民、利民、便民政策的執行者。與較高層次的腐敗相比,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群眾感受最深,也最深惡痛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任其滋生蔓延,不僅極大傷害群眾的感情,而且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其不良影響更加惡劣。
(二)腐敗領域事關民生,危害嚴重
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易發、多發于惠農資金發放、醫療衛生服務、食品藥品安全、基礎教育平等、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和占補平衡等事關民生的領域,直接表現為與民爭利、向民要利,嚴重損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秩序,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緊張。如果處理不當,會誘發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甚至圍堵政府機關等群體性事件,不僅放大了不和諧因素的消極效應,而且對黨的執政基礎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
(三)腐敗方式多種多樣,手段隱蔽
由于經常要與群眾“親密接觸”,群眾身邊的腐敗分子為了實現假公濟私、損公肥私、據公為私的非法目的,除采用貪污挪用公款、截留侵占專項資金、編造事由虛報開支等較為“低級”的手段外,又出現了一些更為隱蔽化、多樣化、變異化的腐敗手段,使紀檢監察機關查核時難于甄別界定。此外,在面對群眾時,少數基層干部存在疲沓飄忽、人浮于事,態度蠻橫、方法簡單,暗箱操作、黑幕交易等行為,雖然沒有直接貪拿公款公物,但存在“庸、懶、散、假、浮、蠻、私、奢、貪”不良作風,導致群眾心情“不痛快”、辦事“不流暢”,既延誤正常生產生活,又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
(四)腐敗現象量大分散,防治困難
基層干部數量龐大,決定了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行為主體具有廣泛性和分散性。特別是隨著國家對“三農”和社會公共事業等基礎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惠民政策不斷向基層傾斜,惠民資金不斷向基層流動,基層干部的腐敗風險不斷增多,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學習意識不強,素質不高
與機關干部相比,基層干部的工作繁瑣細碎,學歷學識也較低,他們認為學習是領導和機關干部的事,對自己的工作影響不大,對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敷衍了事,自學則更少。政治理論水平的欠缺,法紀意識的淡薄,權力觀、政績觀發生了偏差,很多工作都是打擦邊球,甚至有些基層干部把自己看成一方“神圣”,或認為“山高皇帝遠”,就我說了算,誰也管不著。時間一長就很容易產生腐敗。
(二)制度執行不力,監督不夠
基層由于工作繁忙,多數注重布置工作,而對上面的一些制度在基層只是墻上掛掛而已,用于應付上級檢查,走過場,搞形式。尤其是對基層干部的監督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黨內民主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領導“一言堂”的現象非常突出?;鶎尤罕妼Ω刹康谋O督渠道不暢,一些重大事項公開的內容不全、時間不及時、范圍不大。監督反饋意見的途徑較少,解決的過程較長。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有效性不夠,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導致一些腐敗問題易發多發。
(三)違紀成本較低,問責乏力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大多數程度較輕,還需要大量“量”的積累,才能達到真正需要處以刑罰的腐敗行為的“質”的飛躍,導致違紀成本較低,且發現問題后整治時基于保護干部的目的,一般處理也較輕,僅停留在曝光、譴責層面,缺乏實質性處罰,沒有多大的震懾力,造成有的干部認為只要不出大問題,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四)工作壓力較大,待遇不高
現在既是發展的機遇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隨著基層群眾的權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基層干部面臨著發展和維穩的雙重壓力,工作條件艱苦,難度大。而且基層干部工資待遇不高,政治起點也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干部工作心態和發展預期,從而在思想上放松要求,并導致腐敗問題的發生。
(一)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首要環節應該是提高基層干部思想覺悟、宗旨意識,筑牢思想防線。當前,少數基層干部宗旨意識不強,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群眾意識淡薄,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對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有百害而無一利。導致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時有發生。我們要堅持把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通過加強教育、開展專項治理等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一是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是要強化法制教育,做到知法守法不犯法;三是開展廉政教育,堅持不懈地抓好警示教育,充分發揮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通過到監獄,聽取服刑犯人的現身說法和播放警示教育片的形式,告誡黨員干部“有犯必究”,在其內心深處起到一種警示作用,從而做到在心理上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四是強化監督約束,認真落實黨內監督制度,拓寬和創新監督渠道,加強對黨員干部作風密切相關的關鍵部位和環節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黨員干部把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錘煉,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暢通民意表達渠道
近年來,奉新縣建立完善了一套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如建立了民生通道、政民互動、書記(縣長)信箱、領導干部接訪制度、優化發展環境投訴中心等渠道和平臺,但要引導群眾有序參與反腐倡廉實踐,解決自己身邊存在的腐敗問題,紀檢監察機關還必須主動“為”,在具體措施上:一是推行“面對面”民情直通制度。在紀檢監察機關建立干部掛點基層,深入基層,開展“面對面”民情收集,采取走村入戶、召開民情懇談會等方式,現場受理群眾舉報,傾聽群眾呼聲;二是建立糾正不正之風的網絡監督體系。在損害群眾利益的多發易發領域聘請糾風監督員,讓基層群眾直接監督和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三)全面推進權力公開運行
所有的腐敗,都懼怕陽光,同樣,所有的監督,都必須建立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之上,從源頭上鏟除基層滋生腐敗現象的條件。要凝聚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工作的力量,就必須公開權力的運行(特別是政務公開工作),有什么程度的公開,就會有什么程度的權力監督。當前,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還有待從廣度和深度上全面推進。從廣度上說,要進一步豐富公開的載體,在試點的基礎上,實行公開部門“全覆蓋”。從深度上說,職權行使的方式、步驟、順序和時限等要求尚不明確、不具體,有待進一步細化、量化為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流程,要有敢于“真曬”的思想,切實將關鍵性的環節和內容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權力公開是破解當下很多反腐敗問題的核心。網絡反腐、微博反腐等新興媒體發揮的積極作用,就是在詮釋信息公開、陽光政務在反腐倡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健全回應機制
僅僅暢通了民意的表達機制和權力的公開,只是一個基礎,但不是反腐敗本身。群眾可以揭發出問題,但群眾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還必須回到制度上來,用制度的權力和程序來解決腐敗問題。這就要求制度設計要有回應機制、反饋機制,并將這個回應反饋過程和結果置于陽光之下,受群眾監督。另外,反腐敗工作部門要適應新形勢,對新媒體和群眾反映出的涉腐敗的現象和事實,注重收集、研判和處置,從制度上健全處理和回應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使群眾能夠切身感受到反腐敗工作的實際成效。
(五)健全案件查辦機制
對于查實的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從嚴從快進行查處是維護群眾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紀檢監察機關取信于民的重要條件。一是要建立聯動排查制度。縣鄉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聯動,對近幾年涉及損害群眾利益的信訪舉報進行逐一排查,從嚴從快查處侵占惠民補貼、扶貧救災資金,以及教育醫療、違規征地拆遷等方面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結合實際認真排查和梳理,摸清全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底數,明確重點和任務;二是建立協作辦案制度。針對鄉級辦案力量不足、群眾信訪舉報未能及時核查的問題,實行各相關科室協作辦案,有效整合紀委辦案資源,提高基層辦案質量和水平。三是建立直查快辦制度。針對個別地方和領域違紀違法現象易發多發、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實行信訪案件直接查辦、重大案件下查一級、提級辦案、交叉辦案等方式,形成案件快速處理機制。通過查辦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在基層產生影響和震動。
(六)建立監督制約機制
要把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作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根本保障。一是推行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針對一些地方群眾利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維護的問題,在村建立村民監督委員會,監督村級低保、各項補助、惠農資金發改等重大事項,解決一些地方村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辦事不公正等問題;二是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民主決策制度。盡快建立完善決策論證機制,在城鎮規劃、征地拆遷、民生工程等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中,充分反映群眾意愿,體現群眾要求,保障群眾權益。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通過專家論證、社會聽證、群眾評議等方式,推行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尊重民意,堅決防止不切實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管理機制。加強財政性資金收支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深化“收付兩條線”改革,同時推進和完善部門預算;四是完善惠民政策落實保障制度。各職能部門要建立健全惠民政策執行、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具體管理規定和操作辦法,規范工作流程,細化落實措施,減少中間環節,實行全程監控,使惠民政策與群眾“面對面”,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五是建立損害群眾利益問題防控問責制度。引入“風險管理”理念,結合廉能風險防控工作,重點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部門和行業,圍繞各項職權,逐一排查崗位職責、業務流程中容易引發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實行標準化操作規程,并做好預警處理,及時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廉潔風險。同時,對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出臺責任追究辦法,明確對各種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進行及時受理、迅速查處,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從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調動群眾參與反腐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社會轉型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打“蒼蠅”的回聲決定了反腐敗工作的決心,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建立完善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長效機制,努力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1]賀國強.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10個方面腐敗問題不斷以反腐倡廉建設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J].求是,2012,(11).
[責任編輯:上官濤]
陳兆虎(1971—),男,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第一工委書記,研究方向為黨建。(江西宜春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