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
全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的對比研究
許冰
目的探究全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在淋巴結清掃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100例Ⅰ期和Ⅱ期進行相關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其中對照組行傳統開胸肺癌根治術, 觀察組行全胸腔鏡手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淋巴結平均值及陽性率和術后病理分期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Ⅰ期和Ⅱ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可行全胸腔鏡手術進行淋巴結清掃, 其治療效果與傳統開胸術無異, 且創傷小, 恢復快。
肺癌;全胸腔鏡;傳統開胸術;淋巴結清掃
隨著醫學技術發展, 全胸腔鏡手術治療在早中期的肺癌患者的治療中應用逐漸增多, 其相對于傳統開胸術而言, 給患者帶來的創傷較小, 術后恢復也相對較快[1]。但全胸腔鏡手術對患者淋巴結的清掃情況是否能夠達到有效清掃范圍及效果值得探討[2]。本研究對兩種手術治療方法對淋巴結清掃情況進行了研究對比, 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近期在院進行手術的100例Ⅰ期和Ⅱ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齡37~80歲, 平均年齡(60.4±8.85)歲,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 且其中53例周圍型肺癌, 47例中央型肺癌, 46例左肺癌, 54例右肺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術前進行常規檢查,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開胸術(適當位置做切口, 拉開肋骨, 直視操作), 觀察組患者均行全胸腔鏡手術(三孔法做切口, 單向式操作,鏡下直線切割縫合)。所有患者均采用Martini法進行系統的淋巴結清掃。記錄兩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情況, 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平均值、N2淋巴結清除平均值、轉移淋巴結數量以及陽性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類似。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病理分期的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 在患者術后病理分期后, 兩組患者的各項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清掃淋巴結平均值(枚) N2淋巴結平均值(枚) 轉移淋巴結(枚) 陽性率(%)觀察組 50 17.54±4.38 9.74±3.21 193 10.4對照組 50 17.42±4.27 9.88±3.24 187 11.1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病理分期的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s, 枚)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病理分期的淋巴結清掃情況比較(±s, 枚)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ⅠA ⅠB ⅡA ⅡB觀察組 50 17.26±4.12 17.83±4.11 18.01±3.56 17.33±4.88對照組 50 16.99±4.56 16.47±3.98 19.98±3.67 16.52±4.23
肺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 男性較多發, 對人體生命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手術治療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國際上, 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 患側肺葉切除加縱隔淋巴結清除術為較常見的標準術式[3]。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應用逐漸增多, 且大量研究表明, 該術式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療可行性強, 安全性高。但臨床上, 對全胸腔鏡肺癌手術后, 淋巴結的清掃情況并沒有探究[4]。有學者認為, 全胸腔鏡下的清掃不是在直視情況下進行的, 其作用效果與直視下的清掃一定會有所差異。但也有學者認為, 胸腔鏡具有高倍數的放大作用, 且可深部照明, 可更充分的暴露手術視野。因此, 該術式在淋巴結的清掃方面并沒有缺陷性[5]。
全胸腔鏡肺癌切除術, 新興崛起的微創術式之一, 手術術野較大, 給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小, 預后較為良好, 給心肺功能不耐受的開胸患者帶來了手術機會。其不需要開胸器暴露視野, 不需要通過手術切口對術野進行直視, 整個操作過程主要是通過內鏡鉗、直線切割縫合器等手術設備來完成的。而傳統的開胸肺癌根治術, 需要對患者進行開胸以擴術野,盡管也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術后恢復情況也相對較慢, 且對于一些心肺功能受限的患者,該術式并不能得到良好療效[6]。
在本研究中, 本院對100例患者進行了相關的肺癌術后淋巴結清掃情況的統計。從結果來看, 兩組患者的各項清掃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且在相關治療中, 兩組患者除了手術術式有區別外, 均使用同一方法進行淋巴結清掃, 且對比兩組患者在術后病理分期中的淋巴結清掃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效的證明了全胸腔鏡術式與傳統的開胸肺癌根治術并無差異。且全胸腔鏡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相對較好, 從另一方面體現了該術式相較于傳統開胸術具有一定優勢。
綜上所述, 對Ⅰ期和Ⅱ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使用全胸腔鏡手術進行淋巴結清掃其治療效果與傳統開胸術無差別, 且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1]王文才, 火旭東, 王進, 等.胸腔鏡與傳統開胸手術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比較研究.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11): 2062-2064.
[2]俞明鋒, 胡振東, 任斌輝, 等. 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中胸腔鏡手術的效果.廣東醫學, 2014, 35(5):720-722.
[3]張正華, 馬冬春, 徐美清, 等.全胸腔鏡下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的對比研究.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3, 13(3):211-214.
[4]李學燦, 張強, 李曉輝.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30 例療效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 25(12):1239-1240.
[5]惠剛, 烏達, 劉繼先, 等.胸腔鏡下早期肺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探討.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13, 13(3):233-235.
[6]鐘承華, 張劍輝, 林善文, 等. 全電視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的應用研究.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1, 31(3):382-3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25
2015-04-09]
455000 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胸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