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鎮化進程對農村婦女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15-03-10 03:06:08中共阜陽市委黨校安徽阜陽236008
西部經濟管理論壇 2015年4期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安徽阜陽 236008)

城鎮化進程對農村婦女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葛 敏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安徽阜陽 236008)

城鎮化對于農村婦女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城鎮化背景下,經濟的大發展、人口的大流動、觀念的大變革為農村女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造成諸多負面影響。本文就城鎮化對農村婦女發展的雙重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城鎮化給農村婦女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城鎮化;農村婦女;發展;影響

城鎮化作為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既是一場社會變革,又是一場思想變革。其逐步使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著變化,也改變了農村人的命運,尤其對廣大農村婦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目前,城鎮化衍生出的“三留守”問題日益凸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已超過6000萬,留守婦女達4700萬,留守老年人約5000萬。以阜陽為例,阜陽6~16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有50多萬,農村常年留守婦女64萬,60歲以上農村留守老人97.5萬。農村婦女地位特殊,她們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教育孩子,還要承擔生產生活的重任。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實現城鎮化與農村婦女發展的良性循環,不僅有利于農村婦女適時調整和轉換自己的傳統角色,抓住機遇不斷發展自己,而且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也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一、城鎮化大潮中農村婦女的發展現狀

(一)進城務工婦女呈現出“五化”現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進城務工農民人數逐漸增多。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近2.74億人,同比增長1.9%,其中男性農民工占67.0%,女性占33.0%。阜陽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擁有全國1%的農民工,即280萬打工者,女性流動人口逐年上升,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見圖1)。

圖1 阜陽農民工就業地區分布圖

1.年齡構成低齡化。進城務工女性以青壯年為主,年齡主要集中在16~40歲。阜陽市調查數據顯示:15~25歲外出務工的女性占41.5%,26~30歲的占12.3%,31~40歲的占11.2%。女性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31歲,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新生代女農民工已占外出女性農民工的六成以上,成為外出女農民工的主體。

2.文化構成低層化??傮w上看,進城務工人員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從阜陽市被調查的女性農民工情況看,全市16歲及以上的外出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兩者共占87.3%,初中文化的外出人口接近七成,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1.37%,且接受過正規專業技術培訓的女性農民工所占比例較低。文化程度低、沒有專業技能已成為農民工進城打工的主要障礙。

3.務工構成體力化。由于外出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其務工層次較低。阜陽市女性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的領域多為勞動密集型輕工行業及服務業,主要從事服裝紡織、玩具制作、食品加工、商飲業、環衛保潔、家政服務、小生意等一些無技術含量或技術含量低的操作性工作,務工方式仍然是以體力勞動為主。

4.務工目的單純化。農民工進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改善生活。調查顯示,阜陽市62.7%的外出流動人口以經濟性流動為主。已婚的農民工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孩子在城里找一所理想的學校讀書。而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大多是為增長見識,其更多地把進城務工看作是謀求發展、追求夢想的途徑。

5.生活評價低度化。大部分進城務工婦女對自己目前生活狀況評價滿意度不高,尤其對收入水平、住房條件、工作環境滿意程度比較低。阜陽市打工女青年反映,由于收入低,進城務工婦女居住條件一般都較差,主要租住在城市邊緣區域或城鄉結合部。她們進城打工最大的苦惱在于“生活城市化,但地位并沒有城市化”,其感覺自身社會地位低、被城里人瞧不起,無法真正融入城市。

(二)農村留守婦女呈現出“六化”現狀

由于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男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相應地衍生出農村“留守婦女”群體,且這個群體日漸擴大。據有關數據顯示,農村留守婦女這個特殊群體的人數目前在全國已經高達4700萬之多。阜陽農村常年留守婦女64萬人,其中18~49歲已婚育齡婦女近50萬人。

1.年齡結構中等化。留守婦女七成以上都是35~50歲的中等年齡,即中年人,她們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20~35歲的婦女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等原因暫時沒有外出務工。從我們對留守婦女的調查看,留守婦女年齡分布以36~45歲所占比例最多;其次為26~35歲。這兩個年齡段的留守婦女正值壯年階段,體力上相對處于優勢狀態。

2.受教育程度低等化。大多數留守婦女受教育程度偏低,低于外出打工女性,85%的婦女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從受訪留守婦女的情況看,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留守婦女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留守婦女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較多。

3.就業能力傳統化。綜合來看,留守婦女的發展能力偏弱,基本上沒有什么專業技能,只是從事傳統的體力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生產收益較低。

4.留守生活堪憂化。青壯年男勞力外出務工后,多數留守婦女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其承受的勞動強度大、精神壓力重,且其致富能力低。調查發現,除了長期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外,留守婦女還普遍存在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低、家教力不從心、感情上出現空缺等現狀。同時,由于丈夫長年不在身邊,夫妻交流少,不少婦女對婚姻狀況表示擔憂。

5.家庭結構趨小化。阜陽留守婦女的家庭規模呈縮小趨勢:4~5口人的家庭占68%;5口以上的占13.5%。多數家庭都有孩子正在上學。盡管大多數農民工外出務工收入并不高,但由于家庭規模小,人口少,因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

6.留守原因多樣化。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照顧孩子或贍養老人以及從事農業生產。調查顯示: 30歲以下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撫育孩子;31~40歲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照顧日益年邁的父母和看護孩子上學;4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不得不留在農村耕種土地。

二、城鎮化進程凸顯對農村婦女發展的雙重影響

(一)正面影響探析

1.城鎮化讓農村婦女從事非農產業的機會逐步增多。城鎮化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意味著大量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及就業機會的增加。一方面,城鎮產業結構的多樣性及龐大的產業群的存在,為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一些出口加工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女性的需求更多于男性。同時,農村非農產業正以強勁的勢頭發展。城鎮化促進了涉農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為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區位條件,這直接促進了女性勞動力就業機會的增加。阜南縣紅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杰高中畢業后踏上南下打工之路。在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后,王杰于2008年返鄉創業。其籌集資金500萬元,在會龍鎮工業園區擴建了自己的公司,其公司目前已成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城鎮人口的居住密度又給第三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餐飲業、旅游業、家政服務業、商品零售業等領域都是非常適合女性發揮自身優勢且較易進入的行業。

2.城鎮化使農村婦女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逐步發生轉變。城鎮大量信息的輸入對農村婦女傳統的社會觀念和習慣產生了沖擊和改造,其人生觀、價值觀、婚戀觀、生育觀、擇業觀等發生了積極的轉變。大部分農村婦女樹立了以經濟收入奠定家庭地位、證實自身價值的新觀念。傳統的“多子多?!鄙^念不再根深蒂固,少生優生成為農村婦女的共識。農村婦女主體意識、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也較以前普遍有所提高。在觀念轉變的同時,農村婦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她們在吃、穿、住、行方面逐漸開始追求“上檔次”,開始關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精神需求,并逐漸開始追求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城鎮化使農村婦女的經濟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使農村婦女實現了勞動手段的轉變,她們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由此得到了很大改善。不管是進城務工還是在農村二、三產業就業,農村婦女通過勞動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工資收入,不再像以前凡事都需要依附于男人。隨著她們受教育機會的增多和工作的歷練,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的人數逐漸增加,她們開始重視自己的政治權利,例如參加村委會選舉、參與村委會工作等。她們在家庭里由“主內”逐步向“內外兼顧”轉型,角色逐漸由“依附型”向“自主型”轉變, 在家庭事務上與丈夫承擔著相同的義務權利,從而使男女兩性關系更趨于平等。

4.城鎮化使農村婦女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逐步提升。城鎮化聚集了文明發展所需要的新要素,創造著新的組織制度、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觀念,也創造著新的女性。女農民工在走向城鎮、學習科學文化和技術以及獲得謀生本領的過程中,增長了見識,鍛煉了才干,磨煉了自己,提升了素質。城鎮化也把留守婦女推向了農業生產的主角地位,在男人不在身邊的情況下,各種事情就只能由女性自己做主,這種嚴酷的生存實踐考驗無疑有助于婦女決策、管理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意識的增強。農村婦女已不再是圍著鍋臺轉,而是成為農村農業的骨干。

(二)負面影響探析

1.城鎮化凸顯農村婦女的知識和技能的嚴重不足。城鎮化雖然使農村婦女整體就業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由于農村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知識和專業技能,其在與城市勞動力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只能從事一些簡單加工業或服務業。即使已經外出務工的農村婦女是農村婦女中年齡相對較小、文化層次相對較高的群體,但她們的文化程度和勞動技能還是很難適應現代經濟知識化、信息化的需要。有的即便接受了短期的崗前培訓,也只能從事層次較低、勞動強度較大的工種。城鎮化過程的加快必然對勞動力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的要求更高,農村婦女選擇工作的余地就會越來越小,這將嚴重阻礙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的進程。

2.城鎮化使女農民工面臨邊緣化和底層化的危險。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對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農村流動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體力沒有優勢,生理上受到許多限制,諸多不利因素使她們很難進入城市系統需要的主流職業,而只能在有限的行業中作出選擇。有關調查顯示,農村女性在城市就業存在“六多”:非正規就業多、從事體力勞動者多、基礎服務業就業多、低工資就業者多、拾遺補缺性就業多、臟累差險工種就業者多。現實生活中流動婦女所從事的職業多為城市中的KTV服務員、發廊服務員、環衛工人、流動攤販及拾荒行業等。盡管女性打工者中不乏佼佼者,但總體而言,她們中大多數在城市所從事的是技術含量低、收入低、工時長、勞累辛苦的體力勞動,乃至一些被歧視的職業。她們偏離城市的主流,處于具有明顯弱勢特征的職業邊緣化狀態,這導致她們在城市生存的艱難程度上升,面臨淪為城市社會中地位低的邊緣群體的可能。

3.城鎮化使留守婦女勞動強度及生理心理負擔加重。我國城鎮化發展并不是在農業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展開的,農業對人力的依賴性還很大。而隨著大批農村青壯年男性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農業勞動自然成了農村留守婦女的重要任務。農業生產的繁重以及上養老、下養小的家務負擔,勢必使農村婦女的勞動強度和生理心理負擔加重。課題組對阜陽市4 個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婦女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對調查問卷中“你最大的負擔是什么”,有5%的留守婦女選擇“照看孩子”,這部分主要是25 歲以下的年輕的留守婦女;8%的選擇“照看生病的老人”,其主要是 46~55 歲以上的留守婦女;16%的選擇“教育孩子讀書”;71%以上的留守婦女選擇 “農業生產與家務勞動”。選擇后兩個的主要是 31~45 歲的留守婦女,她們是留守婦女的最大群體,她們的觀點代表了留守婦女的主流。被調查者認為,她們不僅要從事田間勞動,回到家后還要收拾屋子、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等等,沉重的負擔使人身心疲憊,而且在心理上長期得不到另一半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另外,留守婦女沒有男人相伴,自我防衛能力較弱,往往容易成為重點被侵害對象,甚至被性侵、猥褻、拐賣,她們總有一種不安全感,甚至小偷進屋也不敢喊。有的留守婦女明知男人在外邊出軌也忍氣吞聲。她們之所以這樣,一是怕經濟上斷財源,二是怕影響名聲,三是怕影響孩子,四是怕家庭破裂。總之,留守婦女存在身體上勞動強度大、精神上壓力大、缺乏安全感、生理上守活寡等現狀,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

4.城鎮化使農村婦女的社會倫理觀念趨向弱化。我國城鎮化業已帶來社區和鄉村群體倫理道德弱化問題。城鎮化及其開放的世界、多元的文化使農村外出務工者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觀念和行為發生了從傳統到現代、從保守到開放的轉變,傳統的以家庭為紐帶的親情倫理受到了沖擊。傳統家庭道德觀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雙方彼此忠誠。然而當下農民工群體中的婚前性行為、婚外情等現象逐漸增多,對婚外情的看法也由原來的反對鄙視變為今天的寬容。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阜陽市全國人大代表、“最美洗腳妹”劉麗在記者招待會上直言,由于長期兩地分居,農民工群體中出現了許多“臨時夫妻”。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女農民工自己的反應是“這樣的事情,反正你情我愿,在一起很正常”。在家庭觀念淡化的同時,孝道意識也在減弱。一些男女青年視老人為包袱,不愿意盡贍養義務。在農村,老人因為子女不贍養而導致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時有所聞。農村互助意識也開始減弱,傳統的農村人際關系出現了日漸淡漠化趨勢。

三、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婦女發展問題的路徑選擇

(一)進一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就地就近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

城鎮化造成的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 “三留守”人群,日益突出的配偶情感危機、兒童親情缺失、老人孤獨無助等社會問題,成為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而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及戶籍壁壘、流動人員子女的上學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也使得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還有很漫長的道路。因此,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使一部分婦女的丈夫不再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減少留守婦女的數量,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兼顧家庭和農業生產,不失為當前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的最佳模式。一方面,政府應從財政支持、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貸款融資、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支持農民工特別是女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的就業潛力,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高農業就業容量。

(二)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婦女的生存技能培訓,提高其致富能力

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取決于這個國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和人格素養。農村婦女發展問題治本之策是提高農村婦女就業創業能力。一應充分利用城鄉各種教育培訓資源,通過集中辦班、咨詢服務、印發資料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根據市場需求和婦女的特點,對農村婦女展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外出務工婦女提高勞動技能;采取訂單培訓、特色培訓等引導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二應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婦女經濟協作組織,如留守婦女互助組、“婦女之家”等。要培養各個領域的帶頭人,特別要注意培育一批“婦”字號龍頭項目和示范基地,比如特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服務等,讓更多的婦女加入致富行列。阜南縣女能人王杰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不忘帶動群眾致富。公司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與農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同時,王杰還采取承貸、承還的方式,為生產基地的農戶提供資金扶持。

(三)進一步發揮婦女組織的作用,為農村婦女提供全方位服務

對于在城市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女農民工,各級婦女組織除了適時開展有效培訓提高她們的勞動技能外,還要幫助其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更好地保護自己。對于留守婦女,要定期到農村實施婦女項目幫扶,引導她們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幫助她們提高經營家庭、調節自我的能力,增強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阜陽市婦聯在全市留守婦女中開展了“陽光家園”活動,引導廣大留守婦女積極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婦女組織還應積極引導農村婦女向非農轉移。目前農村婦女流動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是靠老鄉親友介紹。婦女組織應開展外出務工農村婦女登記、培訓、輸送、跟蹤管理等一條龍全方位服務。阜南縣婦聯高度重視失地婦女的生活保障。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縣經濟開發區6個村已有3000多戶失地農民搬進了安置小區??h婦聯會同開發區召開專場企業招聘會,為失地婦女提供了近3000個就業崗位,實現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并為她們建立了人才數據庫。面對農村留守現狀,基層政府和婦聯組織還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和服務,千方百計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保護農村婦女正當權益

首先,要從立法上解決女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法律是頂層設計,也是底線保障,應通過法律的途徑賦予女農民工應有的主體地位,有效保障其合法權益。目前農村打工家庭婚姻一旦破裂,受傷害最大的是女性。在即將出臺的《農民工權益保護法》中,應對女職工的權益專門加以保護,將女農民工的權益單列;在已有的《勞動法》《工會法》等法律中應增加保護女農民工權益的條款,為執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政府應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促進女性勞動力就業創業機制。實行城鄉統籌的勞動力就業管理體制,打破戶籍管理的城鄉二元體制,構筑以政策優勢推進女性就業創業的平臺。再次,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解決農村婦女的后顧之憂。目前贍養老人成為農村家庭沉重的負擔之一,農村婦女依然是家庭養老的主力軍。國家應積極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體系,加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以徹底減輕留守家庭的經濟壓力和負擔。

(五)進一步強化傳統美德教育,重構鄉村傳統倫理

要在農村大力提倡和發揚孝老愛親、夫妻恩愛、鄰里互助、寬仁厚德、誠實守信、勤儉持家等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傳統道德風尚。一方面要充分運用身邊人、身邊事來教育、引導群眾,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社會新風氣。開展評選“好村民”、“好夫妻”、“好公婆”、“好媳婦”等活動并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這些活動,發揮道德示范作用,在農村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道德氛圍。另一方面要經常性地開展傳統美德主題實踐活動。如開展“文明村鎮”“五好家庭”“五美女性””等爭創活動,運用傳統節日資源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其中,弘揚和重構傳統倫理。同時要結合農村實際開展法制教育??傊?,要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教育和活動,使廣大村民特別是農村婦女潛移默化地轉變思想觀念,一以貫之地提升道德素質,并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提高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

城鎮化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其將會帶來巨大的投資與消費需求,增加就業機會,使農民致富和居民受益。欠發達地區城鎮化率較低,更應緊緊抓住國家城鎮化戰略機遇,以新型城鎮化引領縣域經濟發展,使縣城、重點鎮成為工業集聚和吸納人口的主要載體。阜陽的城鎮化率不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為此,要積極穩妥地發展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不僅是土地的城鎮化,更是人的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以產城一體化為目標,以項目建設引領,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提高產業集聚和勞動力吸納能力。要千方百計把新型城鎮化建設與農民就業特別是農村婦女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城鎮化與產業化雙輪驅動,使其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 曹建明.加強涉農檢察工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法治保障[J].求是,2015(8).

[2] 周全德.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婦女發展的理念轉變和路徑選擇[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3(8).

[3] 張輝,陳娜.重視農村留守婦女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黨史博采,2011(7).

[4] 中國婦聯新聞.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狀況調研和思考[EB/OL].(2012-09-24)http://acwf.people.com.cn/n/2012/0924/c99013-19087595.html.

[5] 羅薛梅.重慶女農民工生存調查[N].重慶晨報, 2013-05-23.

[6] 趙文聘,齊冠軍,楊蕊.流動人口困難家庭就業社會政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27).

[7] 黃國清,李華,蘇力華,等.建立和完善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政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1(2).

[責任編輯 楊 瑜]

2015-05-28

安徽省黨校系統重點課題(QS201530)。

葛敏(196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

C912.82

A

2095-1124(2015)04-0027-05

猜你喜歡
城鎮化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999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曰AV在线无码|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成人第一页|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欧美日韩91|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91毛片网| 午夜欧美在线| 色网站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网|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精品福利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劲爆第一页| 国产18在线播放| 日韩激情成人|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草视频精品|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丝袜|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AV毛片| 国产视频入口|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91国内在线视频| 亚洲浓毛av|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