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茜 林健(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
?
暑期考研輔導班考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涂茜林健
(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浙江臺州318000 )
摘要目的:了解暑期考研輔導班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 SLC-90)對768名考生進行測試,并與中國青年常模進行比較。結果:暑期輔導班考生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正常人群水平,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無統計學意義( P>0. 05)外,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敵對幾個方面。結論:暑期輔導班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一定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應在考研復習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維護考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輔導班;考研學生;心理健康; SCL-90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每年新增就業人口的壓力,大學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地選擇報考研究生(考研),以期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增加以后就業的籌碼。這就使得考研人數越來越龐大,考研競爭更加激烈。"千萬人爭過獨木橋"的形勢,給考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的甚至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如何避免因考研的壓力過大對考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以保證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就業秩序[1-2],這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對參加暑期考研輔導班的考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了解考研對考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旨在更好地幫助考生解決心理問題,尤其是指導考研輔導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保障考研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1研究對象2014年7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參加某考研輔導機構暑期班的考生共計810人,采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評。最終回收有效問卷768份,有效回收率94. 8%,其中男生280人,女生488人;年齡21~34歲,平均( 22. 64±2. 53)歲。
1.2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 Symptom Check List)[3],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心理癥狀自評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共90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的方法(沒有= 1分、很輕= 2分、中等= 3分、偏重= 4分、嚴重= 5分)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癥狀,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4]。量表總分≥160分、或任一項因子分≥3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提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5]。
1.3質量控制本研究采用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來確保調查研究的準確、可靠性,避免人為的偏差和失誤。調查工作人員主要由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組成,并進行統一的培訓學習;開展現場調查工作時,對調查對象進行作業授課,講明調查研究的目的意義、操作方法,并采用集中填報,現場收卷的方式,專人負責回收審核,及時糾正遺漏或誤填;問卷統一回收匯總、編碼、錄入核對,剔除無用卷(缺失項>10%),數據采用雙錄入,抽查部分數據作質量估計,確保數據可靠、齊全、一致。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4. 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的統計方法包括t檢驗和卡方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兩樣本t檢驗將參加輔導班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青年常模[6]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顯示:參加輔導班的考生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無統計學意義( P>0. 05)外,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這與一些研究的結果類似[1]。
表1 參加考研輔導班考生SCL-90各因子分值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s)

表1 參加考研輔導班考生SCL-90各因子分值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s)
對象 軀體化 強迫 人際敏感 抑郁 焦慮參加考研輔導班考生( n =768) 1. 75±0. 71 1. 79±0. 70 1. 60±0. 68 1. 63±0. 6 1. 58±0. 68全國正常人常模( n =1388) 1. 37±0. 48 1. 62±0. 58 1. 65±0. 51 1. 50±0. 59 1. 39±0. 43 t值 14. 76 6. 04 -1. 93 4. 61 7. 93 P值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續表
考研復習是一項極其繁重、枯燥的過程,不僅消耗的時間長,并且投入的精力也很大。考研復習極大地擠占了考生其他學習、娛樂、鍛煉時間,有些甚至嚴重影響考生睡眠休息,因此考研是對考生從身體、心理上的嚴酷考驗。研究表明因為考研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加之考研競爭激烈,許多考生在復習時感到焦慮、緊張、記憶減退、思維混亂、注意分散,學習效率下降,嚴重的可導致心理損害或疾病發生[7-8]。
通過對參加暑期輔導班的考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外,SCL-90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青年常模,差異顯著。這說明考研復習期間的考生確實是心理問題的易發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暑期輔導班考生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敵對幾個方面。根據調查,有許多考生存在有頭痛、背痛、肌肉酸痛等軀體表現,這可能與長期坐姿看書、缺乏體育鍛煉沒有合理安排學習與休息時間有關;有些會覺得頭腦中出現一些莫名,卻又無法擺脫的思想沖動;有些考生擔心耗費了大量時間準備,卻不能考上理想學校,會自覺愧對親友的期望,同時又擔心失去就業機會,感到壓力巨大,產生抑郁等負面情緒;有些因獨自復習,逐漸養成了獨來獨往的個性,思想上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漸漸變得不善于溝通、協作,表現在人際交往方面變得較為敏感、多疑、戒備等;平時鍛煉、娛樂減少,遇到不易排解的問題時,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賈雪等調查發現醫學專業考研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和抑郁等,主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9]。這與程春燕等人的研究的結果類似,他們主張在復習考研階段,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預,以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1]。閆霄等主張從學校和考生等多方入手,通過建立校園心理咨詢網,加大文體設施投入,考生理性自我定位,學會自我心理疏導、合理制定學習計劃等手段措施來幫助考生合理調節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10]。本次調查與賈雪等、程春燕等的研究結果有些微差異,其中人際關系敏感尚未成為主要心理問題,這可能與研究對象不同有關:暑期考研輔導班的考生尚處于復習鞏固專業知識階段,尚未參加研究生考試,而后兩者的研究對象皆是參加復試的考生,復試成績將直接決定能否考研成功,使得人際關系更加緊張。
因此我們建議,除了學校、家庭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設施、機構,考生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安排學習外,作為考研輔導機構也應該有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程。尤其輔導班是考生付費進入,考生在輔導學習期間對輔導老師的言傳身教印象最為深刻。經過輔導老師的針對性授課,不僅幫助考生在專業上鞏固了知識,梳理了復習思路,樹立了考研的信心;同時輔導老師有關考試形勢、專業前景等的講解,對考生的鼓勵引導,正面鞭策也能起到心理疏導、緩解壓力的作用;另外輔導班開課在考試半年甚至一年之前,十分適宜開設一定的心理輔導課程,幫助考生調節心理,同時在輔導專業的間隙,穿插一定的心理健康疏導措施,相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只調查了一批考研輔導班的考生,沒有區分考生來源,且未進行連續跟蹤調查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變化。今后將擴大研究范圍、區分考生來源,全名覆蓋從準備考研到考研復習期間直至復試結束全過程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變化情況,進一步研究有效幫助考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并對各種心理干預措施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程春燕,張琴,李正赤.考研事件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 23) : 4372-4374,4377.
[2]李淑云,韓鐵梅.高校畢業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干預對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 ( 1) :116-118.
[3]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1999: 31-35.
[4]孫學禮.醫學心理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370-371.
[5]余毅震,黃艷,李俊杰,等.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校醫,2003,17( 3) : 214-215.
[6]陳樹林,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檢驗和常模的再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3,29 ( 5) : 323-327.
[7]周婷.考研畢業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成人教育,2009,10( 9) :100-101.
[8]管淑平,潘春蓮,張磊,等.大學生學習倦怠與睡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 32) :101-102.。
[9]賈雪,張琴,程春燕,等.考研醫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J].華西醫學,2014,29( 8) :1571-1573.
[10]閆霄,楚平華.考研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調適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 11) :116-118.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