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布爾(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人民醫院 內蒙古 烏審旗 017300)
?
試論蒙醫治療痛風臨床觀察
森布爾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人民醫院內蒙古烏審旗017300)
摘要目的:觀察蒙醫治療痛風的臨床效果,并對其進行討論。方法:有不少痛風病癥患者來醫院就診,其中有100例痛風患者符合研究標準,并且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觀察組采用蒙醫針刺聯合西醫常規的療法進行治療,而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當治療完成后,將兩組的療效和復發率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 01),復發率也要低。結論:蒙醫針刺聯合西醫常規的療法效果更好,更應該被推廣。
關鍵詞蒙醫治療;痛風;西醫常規治療
痛風一直人們所擔心的問題,由于嘌呤生物和尿酸的大量產生,導致尿酸在尿液中的含量持續升高,也就會引起患者痛風。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等其他組織所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疾病。它是由于單鈉尿酸鹽結晶( MSU)或者尿酸在細胞外液形成超飽和狀態,使晶體在組織中沉積而造成的一組異源性疾病。近年來,痛風人數急劇增加,對于
使用何種方法治療痛風,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將從兩種治療方法對痛風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蒙醫針刺療法聯合西醫治療聯合西醫常規治療50例,與西醫常規治療50例進行對比,效果更加顯著,更應該被推廣。
1.1一般資料: 100例痛風癥患者就診,就診時間普遍在2010年5月~2014年2月之間,觀察組50例,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就診人數分別是35和15例,病程為3個月~3年、平均病程時間( 2. 5±0. 8)年,年齡30~55歲、平均年齡( 46. 92±5. 0)歲,一般體型20例、肥胖30例、血尿酸高47例、正常3例、急性期20例、緩解期30例;對照組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時間( 2. 7±0. 6)年,年齡33~58歲、平均年齡( 45. 87±5. 2)歲,患者的一般體重情況基本一致,血尿酸高44例、正常6例、急性期22例、緩解期28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 P>0. 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手段:臨床對通風的治療手段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減少嘌呤的攝入量,即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②多喝水、多運動,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③不熬夜,不要對人體產生精神負擔。
對照組:當病癥處于急性期時,可以先使用微量的秋水仙堿,以后逐量增加,當病情有所好轉后,穩定0. 6mg的劑量,一天1到2次左右。加以使用少量的布洛芬,每天的服用次數在2次到4次不等。當病癥處于急性期時服用少量別嘌醇,每天不能超過2次,丙磺舒也是微量給藥,每天也不能超過3次,為了堿化尿液,可以用碳酸氫鈉促進治療,定期測定尿液的PH值,保證PH值維持在6. 1~6. 7。10d為一個療程。
觀察組:將蒙醫針刺療法融入到對照組的方法中去。針對阿是穴、內踝穴、外踝穴進行治療,讓病人保持放松,叮囑病人不要緊張,使用斜刺的方法,針刺的范圍在0. 2與0. 4之間,燒針柄時,注意只能用酒精外側火焰加以燃燒,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不能忍受時,即刻停止針刺,25分鐘后再次進行針刺療程。
1.3統計學方法:用SPSS17. 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 05,可以得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總療程進行比較:治療了4個療程后,觀察組50例,出院40例,病情有所改善6例,病情依舊嚴重4例,出院率80%;對照組50例,出院20例,病情改善17例,無效13例,出院率僅為40%。將這兩組進行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0. 01)。經過1年的隨訪中,觀察組中有3例復發,復發率僅為6. 0%;對照組中有20例復發,復發率高達40. 00%,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1)如下表

表1 兩組痛風患者的治療效果
2.2兩組血尿酸的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對治療痛風有著顯著療效,分別從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活動障礙與對照組比較,有著顯著差異( p<0. 05),見表1

表2 兩組通風患者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活動障礙比較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醫療水平顯著提高,然而痛風病癥的發病率卻在顯著提升,這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醫學界必須高度重視痛風病癥,做好痛風病癥的防衛工作??墒怯捎谕达L病癥有著高復發率等特點,很難從本質上對它進行根除,急性痛風依然采用傳統的藥物治療,而緩解期還是把降低尿酸放在第一位,抑制尿酸的生成,然而效果卻都不盡如人意,痛風病癥復發的狀況,仍舊時有發生[1]。
在蒙醫的醫學范疇中,認定痛風病屬于"圖賴"病的范疇,起因是協日烏素、赫依及血,并且認為痛風只有在滿足四個條件下才會發作,協日烏素與血相互影響,導致紊亂,協日烏素增多,進一步導致手腳關節疲倦,氣血循環功能紊亂,最終促成了痛風。在醫療過程中,蒙醫認為,指標還要治本,首先將協日烏素干燥化,為的就是降低血液的溫度,從而達到改善關節的效果;其次以調節體素為原則,做到用辯證的方法對待痛風,因病治療[2]。蒙醫的針刺療法擁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康復,實現治療痛風的目的。蒙醫的針刺療法用特制的針刺,在一定特定的穴位進行針灸,并將針柄進行加熱。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將痛風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時,可以逐步的減少秋水仙堿的使用量,在慢性期時,可以使用副作用較小的西藥丙磺舒、別嘌醇、布洛芬,這些藥物都能很好的幫助腎小管對尿酸的進行吸收,減少尿酸的形成,減輕炎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在這個基礎上,使用蒙醫針刺療法,利用針刺對穴位的醫療,保證血液循環通暢,理順氣道,做好止痛工作,從而改善人體的某些關節,做到治療痛風的效果[3]。
經過研究調查顯示,蒙醫針刺療法與西醫療法相結合,能夠達到滿意的療效,與西醫治療相比較,蒙醫針刺治療與西醫療法相結合,蒙醫針刺治療與西醫療法相結合的治療率明顯高于西醫療法( P<0. 01),復發率也要低,因此我們需要采用蒙醫針刺療法與西醫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有效提高治療率,減少并發癥,使患者病情明顯好轉,更應該被推廣。
參考文獻
[1]白音孟和.蒙醫治療痛風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4,( 9) :36-36,37.
[2]海榮.蒙醫治療痛風病的經驗[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5,11 ( 3) :12-12.
[3]烏蘭格日樂.蒙醫針刺療法治療痛風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20( 6) :14-15.
【中圖分類號】R971 +. 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