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宇(吉進診所 重慶 401120)
?
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觀察
唐宏宇
(吉進診所重慶401120)
摘要目的:探討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此次調查共選擇患者60例,隨機分為甲硝唑緩釋藥膜組(觀察組)與碘甘油組(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牙周袋探診深度( PD)、齦溝出血指數( SBI)等指標改善情況進行檢查。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1)治療組有效率為90%,對照組有效率為66. 7%,組間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 ( 2)觀察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明顯減小,與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 ( 3)觀察組患者的牙齦出血指數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 <0. 05)。( 4)觀察組患者厭氧菌菌落數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 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分別為26. 7%及20%,結果不具有統計意義( p>0. 05)。結論: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可在極大程度上對牙周厭氧菌進行清除。該種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幫助更多牙周炎患者受益。
關鍵詞牙周炎;甲硝唑;碘甘油;厭氧菌;牙周袋深度
牙周炎是口腔科較為常見的一類臨床病癥,其主要因牙周組織遭受致病菌感染所引發,是一類慢性感染性疾病[1]。由于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而易被忽視,因而牙周炎在中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牙周炎可導致患者的牙齒松動甚至脫落,有臨床資料顯示,牙周炎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2]。在2005年進行的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中,結果顯示我國有90%以上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該比例仍呈不斷上升趨勢。慢性牙周炎多發生于中老年患者,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牙周炎將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口腔健康疾病。除了牙齒松脫等不良影響外,牙周炎還為患者帶來另一困擾,即口腔異味。口腔異味對患者的社交、工作均將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可導致患者出現心理障礙。因此,尋找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牙周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此次調查中,我院將主要探討甲硝唑緩釋藥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并將其與另一牙周炎常用藥碘甘油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具體情況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牙周炎患者作為此次調查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就診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齦紅腫、牙齒松動、口腔異味等癥狀,我院對其進行檢查,確定所納入患者均符合臨床上對于牙周炎的診斷標準及病癥。其中,觀察組患者30例,患牙61個,包括前牙24個、后牙37個,共82個牙位點。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齡為24~59歲,平均年齡為( 38. 7±2. 1)歲;牙周袋深4~6mm,平均( 5. 2±0. 1) mm。對照組患者30例,患牙63個,包括前牙26個,后牙37個,共89個牙位點。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為23~61歲,平均年齡為( 39. 9±2. 4)歲;牙周袋深4~6. 5mm,平均( 5. 3± 0. 2) mm。
兩組患者均符合下述納入標準: ( 1)在觀察期間未服用抗生素( 2)肝腎功能正常( 3)血常規及尿常規檢測正常。兩組患者對分組情況知情無異議,且在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p>0. 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以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具體服藥情況如下:甲硝唑緩釋藥膜(山西晉新雙鶴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對患者以生理鹽水進行牙周沖洗后隔濕,并于牙周袋內插入甲硝唑緩釋藥膜。每個患牙放置劑量為1~3片。
對照組患者以碘甘油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碘甘油(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同樣對患者以生理鹽水進行牙周沖洗并隔濕,灌注法給藥,給藥劑量為20g/L。
兩組患者均于7d后返院復查,以了解兩種藥物對于牙周炎的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復診時,我院對下述指標進行觀察分析:
1.3.1菌斑指數( PLI)
菌斑指數主要通過肉眼觀察法與探測法進行評價。視診法:以氣槍吹干牙面,對患者的患牙直接進行觀察;探測法:以探針尖側面劃過牙面,對牙面菌斑量進行測定。
菌斑指數具體劃分如下: ( 1) 0級:肉眼及探測法均未觀察到菌斑( 2) 1級:肉眼未觀察到,探測法發現菌斑,菌斑較薄( 3) 2級:齦緣區或牙鄰面均可以肉眼觀察到菌斑,菌斑為中等量( 4) 3級:齦溝內或齦緣區及鄰近牙面肉眼觀察到大量菌斑。
1.3.2出血指數( BI)
出血指數常用于牙齦炎癥程度的測定,出血指數測定法具有特異性高的特點,可對牙齦與牙周袋內壁炎癥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其主要測量法為:牙周探針消毒后輕探入牙周袋底,持續30s后取出,觀察牙周探針上是否有血跡。
出血指數具體劃分如下: ( 1) 0級:牙周探針取出后,無出血情況( 2) 1級,雖牙齦有炎癥性顏色變換,但牙周探針取出后無出血情況( 3) 2級:牙周探針取出后,探針上出現點狀出血( 4) 3級:探診過程中,有出血癥狀,且出血沿牙齦緣擴散( 5) 4級:探診過程中,有出血癥狀,且出血較多,溢出齦溝( 6) 5級:未經探針探診,自動出血。
1.3.3牙周探診深度( PD)
直接探測法,探測由齦緣至袋底或齦溝底的距離。
1.4診斷標準
7d后,患者返院復查,以患者病癥恢復情況作為診斷標準,具體劃分如下: ( 1)顯效: 7d內,患者牙齦停止出血,牙齦及牙周的腫痛消除,牙齒松動有所減輕,經測量,牙周袋深度下降≥2mm,牙齦指數下降≥50%以上,牙齦出血指數下降為0。( 2)有效: 7d內,患者牙齦出血減少,牙齦及牙周的腫痛消除得到緩解,牙齒松動稍有減輕,經測量,牙周袋深度下降≥1mm,但<2mm,牙齦出血指數為1。( 3)無效:治療7d內,患者的牙齦出血癥狀、牙周腫痛癥狀、牙齒松動癥狀等指標均未發生明顯改善,甚至更為嚴重。
總有效率=顯效率% +有效率%。
1.5統計學處理
此次調查所得數據以SPSS16. 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t檢驗作為計量資料,所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以X2檢驗作為計數資料。以p<0. 05時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2.1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治療前,我院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觀察比較。并由統計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p>0. 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治療有效率比較
7d后,我院依據診斷標準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評價。由此次統計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在顯效人數及無效人數方面均在顯著差異,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但兩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無顯著差異,結果不具有統計意義( p>0. 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顯效率為60% ( 18/30)、有效率為30% ( 9/30)、無效率為10%( 3/30),其總治療有效率為90% ( 27/30)對照組患者的顯效率為36. 7%( 11/30)、有效率為30%( 9/30)、無效率為33. 3%( 10/30),其總治療有效率為66. 7%( 20/30)。由此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7d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2.37d牙周袋深度、牙齦出血指數、菌斑指數比較
7d后,我院對兩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 PD)、牙齦出血指數( SBI)及菌斑指數( PLI)的改善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由比較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均明顯減少,且牙齦出血指數與菌斑指數也明顯下降。但相比而言,觀察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減少程度明顯大于對照患者,兩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p<0. 05)觀察組患者的牙齦出血指數也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觀察組患者的菌斑指數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p<0. 05)。由此次統計結果可知,甲硝唑減小牙周袋深度及降低牙齦出血指數與菌斑指數的臨床效果均明顯高于碘甘油。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7d后兩者患者的牙周袋深度與牙齦出血指數改善比較(均數±標準差)
2.4藥物副作用比較
在此次調查中,觀察組與對照組中均有患者發生藥物副作用。其中,在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發生胃部不適患者3例( 10%)、頭痛患者1例( 3. 3%)、嗜睡患者2例( 6. 7%),其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20% ( 6/30)。在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發生胃部不適反應患者2例、嗜睡3例,其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16. 7% ( 5/30)。但兩組患者的副作用發生程度均在患者的耐受范圍內,且經臨床相關檢測,此次調查中,無患者的肝腎、凝血等功能受到不良影響。且兩組患者的副作用發生率無顯著差異,結果不具有統計意義( p>0. 05)。
慢性牙周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口腔科疾病,牙周炎常起始于牙齦炎,在齦緣下大量牙石沉積為其特征,牙齦逐漸喪失其在牙上的附著,骨組織隨之喪失,牙周袋加深。隨著進行性的骨缺失,牙支持力量不足,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等現象,常無疼痛,除非是附加的急性感染(即在1個或多個牙周袋內有膿腫形成),進餐時食物嵌入牙周袋能引起不適或疼痛。牙周炎發生的始動因子主要為菌斑微生物[3]。但目前,臨床上大量報道指出,宿主對微生物的不恰當免疫,是引發牙周組織破壞的主要原因,也是引發牙周炎的直接原因。當患者牙周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宿主之間的免疫調控能力存在差異,且由于患者的生活行為習慣等因素,可直接引發牙周炎,使得病癥不斷發展,引發其他口腔疾病。慢性牙周炎可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一,牙周炎可引發口腔異味。當患者發覺自身有口腔異味后,便會不自覺的減少與他人的交流,對患者的人際關系造成影響。其二,牙周炎可造成牙齒松動與脫落。牙齒作為人體最堅硬的部分,其具有咀嚼食物的功能,一旦患者的牙齒松動或脫落可使得患者咀嚼食物不細致,這必然會影響到患者的腸胃功能,加重患者的腸胃負擔[4]。同時,患者對于營養吸收也更加困難,造成機體消瘦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必須重視對于牙周炎的治療。
牙周疾病的發生大多與厭氧菌感染有關。有部分臨床報道提出相同的觀點,即對牙齦膿腫患者檢測時,其厭氧菌的檢測率在70%以上,這一數據更加證實了牙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厭氧菌感染相關。有學者曾在報道中指出,引發牙周疾病的主要厭氧菌有8種,其中最主要種分別為牙齦擬桿菌、中間型擬桿菌、螺旋體、伴放線共生放線桿菌。同時證實,牙齦擬桿菌屬是引發牙周炎慢性發作的最主要致病菌。當此類厭氧菌感染宿主后,其通過產生毒素、纖毛與莢膜等對牙周組織進行破壞。這一報道將醫學界治療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目光集中在如何清除厭氧菌這一方面。而對于微生物的清除又不得不將人們的目光轉移至抗生素治療中。在此次調查中,我院主要探討了抗生素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
牙周炎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首先是作齦上潔治術齦下刮治術,必要時調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糾正不良修復體等,膿可消失。對有牙周袋處進行藥物處理,可在牙周袋內置入各種藥物,如碘甘油、復方碘液經過這些治療后,牙齦紅腫可消退,牙齦出血和牙周袋溢或抗菌藥物,使牙周袋內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消滅牙周袋的各種細菌,達到殺菌、消炎和收斂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應用的甲硝唑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類抗生素,其價格低廉,易被患者所接受。甲硝唑主要藥物成分包括腸霉菌素與偶氮霉素,該兩種成分對厭氧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通常情況下,甲硝唑常以口服法進行給藥,以達到全身用藥的效果[5]。但由以往臨床資料顯示,口服甲硝唑治療法雖也可達到慢性牙周炎的治療目的,但其所引起的藥物副作用卻不容小視。往期臨床資料顯示,口服甲硝唑可引發頭暈、血小板減少等癥狀,且此類臨床不適癥狀遠遠超過了患者的耐受范圍,因此,不少患者選擇暫停治療或終止治療。且服藥后,可通過血腦屏障或胎盤屏障等途徑排出體外,使得臨床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臨床上不斷的探索如何選擇其他的給藥途徑,既可降低口服副作用,同時又能保障治療效果。
在此次調查中,我院以甲硝唑緩釋藥膜對患者進行局部治療,將藥膜放置在齦下牙周患處,直接作用于病變區,使藥膜表面不直接與口腔涎液接觸,藥物呈緩慢釋放,在牙周袋內能維持較長時間的有效濃度,一次用藥可維持ld的療效,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全身用藥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藥膜在緩釋過程中,隨之降解吸收。甲硝唑牙緩釋藥膜主要成分包括:甲硝唑標準品、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醇一124。它解決了口服片劑甲硝唑治療牙周病藥劑用量大、醫療效果差、副作用大的問題。甲硝唑緩釋藥膜主要基質為可溶性的羥丙基纖維素,所產生的中間產物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可對病原微生物的DNA、RNA產生一定的破壞,進而達到菌群殺滅作用[6]。除了殺菌效果顯著外,甲硝唑緩釋藥膜還具有另一優勢-組織相容性較好。當其降解后,可極易被人體吸收,安全性高。同時,局部緩釋可提高給藥部位的藥物濃度。此外,甲硝唑緩釋藥膜還具有半衰期長等特點,可維持較長時間的藥物效果,避免長期給藥、換藥等繁瑣步驟,降低對患者生活與工作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甲硝唑緩釋藥治療牙周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該藥可在極大程度上減小患者的牙周袋深度,降低患者的牙齦出血指數,臨床有效率較高。且該種治療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幫助更多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鄭增偉.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 12) :2211-2213.
[2]Saglam,M.,Kantarci,A.,Dundar,N. et al.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diode laser as an adjunct to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2014,29( 1) :37-46.
[3]江川.局限性侵襲性牙周炎患者早期全身應用抗生素的臨床意義[J].陜西醫學雜志,2014,( 6) :679-680.
[4]田銳.侵襲性牙周炎基礎治療不同時機口服抗生素的短期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 19) :170-170.
[5]Sgolastra F,Severino M,Gatto R,et al. Effectiveness of diode laser as adjunctive therapy to scaling root pla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A meta-analysis[J].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2013,28 ( 5) :1393-1402.
[6]周冰.甲硝唑緩釋藥膜聯合鹽酸米諾環素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4,( 15) :2333-2334.
【中圖分類號】R988. 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