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仁 武劍(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藥劑科 內蒙古 烏海 016000)
?
甲硝唑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科學配伍分析
張立仁武劍
(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內蒙古烏海016000)
摘要目的:對甲硝唑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科學配伍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500張甲硝哇處方,對近年來我院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所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并對科學配伍用藥策略進行了探討。結果: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有神經系統反應、心血管系統反應、消化系統反應、泌尿系統反應、戒酒硫樣反應以及過敏反應等,其中過敏反應與消化系統反應較為常見。采用靜脈給藥方式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明顯高于口服給藥方式。結論: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需要注意科學配伍用藥,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甲硝唑;不良反應;科學配伍
甲硝唑又名滅滴靈,是一種硝咪唑類藥物,能夠對滴蟲與厭氧菌起到很好的滅殺作用,口服后能夠快速吸收于胃腸道,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血藥的濃度,使用非常方便、安全,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于因厭氧菌所引發的各類傳染性疾病的治療[1]。但是,有關甲硝唑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的報道也經常出現,其中以過敏反應與消化系統反應較為常見。科學配伍用藥可以有效提升藥物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近年來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廣泛認可[2]。本文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500張甲硝哇處方,對近年來我院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所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并對科學配伍用藥策略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500張甲硝哇處方,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16例,女性患者284例,年齡集中在8到79歲之間,年齡的平均值為( 43. 12±9. 27)歲。其中來源于外科的處方有147張,占29. 4%;來源于內科的處方有115張,占23%;來源于婦科的處方有238張,占47. 6%。靜脈給藥294張,占58. 8%,口服給藥206張,占41. 2%。
1.2數據處理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數據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7. 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計數資料使用率( %)進行表示。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500張甲硝哇處方,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共出現不良反應97例,其中采用靜脈給藥的有6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 4%,采用口服用藥的有3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 5%。采用靜脈給藥方式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明顯高于口服給藥方式。
97例不良反應中,神經系統反應7例、心血管系統反應6例、消化系統反應34例、泌尿系統反應8例、戒酒硫樣反應6例、過敏反應36例,其中過敏反應與消化系統反應較為常見。詳見下表。

表1 甲硝唑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統計
甲硝唑又名滅滴靈,是一種硝咪唑類藥物,能夠對滴蟲與厭氧菌起到很好的滅殺作用,口服后能夠快速吸收于胃腸道,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血藥的濃度,使用非常方便、安全,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于因厭氧菌所引發的各類傳染性疾病的治療[3]。但是隨著甲硝唑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引發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有神經系統反應、心血管系統反應、消化系統反應、泌尿系統反應、戒酒硫樣反應以及過敏反應等,其中過敏反應與消化系統反應較為常見[4]。
神經系統反應同甲硝唑具有易穿過血腦屏障的特點有關,如果甲硝唑對神經系統相關部位產生作用,則會造成患者出現頭暈、困倦、視覺障礙、躁動、精神異常、頭痛、共濟失調、失眠、肢端有異樣感或麻木感、味覺障礙等,如果大劑量使用甲硝唑,則有可能出現周圍神經炎、抽搐及驚厥等嚴重不良反應[5]。
過敏反應通常發生于用藥后1到5天,患者出現皮疹、全身浮腫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多發生于采用靜脈給藥的患者,停止使用甲硝唑,并采取及時的抗過敏治療后,不良反應癥狀可消失。
心血管系統反應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心律失常、胸悶以及心悸等,這同甲硝唑會對心肌細胞產生毒性有關。如果患者服用甲硝唑后出現心律失常、胸悶以及心悸等癥狀,需立即對心電圖進行檢查,如果提示頻發性房性早搏、心律不齊、ST-T段改變及早搏,則應立即停止使用甲硝唑,并作出對癥處理。
泌尿系統反應主要包括腎區疼痛、出血性膀胱炎、腎損害以及尿潴留等,如果出現以上癥狀則應立即停止使用甲硝唑,并作出對癥處理,定期進行血、尿常規檢查。
消化系統反應最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痛、惡心、消化道出血、味覺異常、腹瀉、食欲不振等,但癥狀通常比較輕,不會對療程形成影響,停用甲硝唑后上述癥狀會慢慢消失。
戒酒硫樣反應同患者使用甲硝唑進行治療期間私自飲酒有關。使用甲硝唑期間,患者體內醛脫氫酶活性被抑制,造成乙醇轉化成乙醛后,不能繼續轉化成乙酸,導致患者體內乙醛的大量聚積,使患者出現惡心、頭痛、大汗、血壓下降、嘔吐、眩暈、昏睡、面色潮紅等乙醛中毒癥狀。
統計數據顯示,甲硝唑采用靜脈給藥方式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明顯高于口服給藥方式,因此患者使用甲硝唑時最好選用飯后口服方式,以盡量減小對胃腸道造成的刺激。如果受病情所限,必須采用靜脈給藥方式時,則應對滴速進行控制,并不能連續靜脈給藥超過7天。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甲硝唑,需要注意科學配伍用藥,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鄧杏巖.云南白藥聯合甲硝唑、維生素B2外用治療褥瘡20例[J].中國藥業,2010,( 16) :74.
[2]林杭娟,沈睿偉.埃索美拉唑聯合莫西沙星、甲硝唑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1,22( 12) :1085-1987.
[3]李茗,宋文嘉,王惠津.甲硝唑聯合唯陰康治療75例細菌性陰道病的療效分析[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2,27( 01) :35-37.
[4]李麗梅.甲氰咪胍羥氨芐青霉素及甲硝唑聯合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1,30( 31) :119.
[5]劉紅梅,楊小青.甲硝唑聯合克霉唑治療復發性陰道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1,22( 32) :3017-3018.
【中圖分類號】R96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