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貴州龍里縣谷腳鎮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 貴州 龍里 551299)
?
35例人工流產不全的臨床分析
徐燕
(貴州龍里縣谷腳鎮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貴州龍里551299)
摘要目的:對導致人工流產不全的臨床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的處理方法。方法:選取我站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人工流產不全的患者35例,并回顧性分析患者資料。結果:導致人工流產病例最多的原因是技術人員的操作問題,其次是因為子宮過度屈曲,病例人數排名第三的是由于子宮畸形。80%人工流產不全的的患者是在15天后再次就診,所有患者均通過B超檢測進行清宮,一周后再進行B超復查,清宮完全。結論:提高醫護工作者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時減少人工流產不全的關鍵,借助于B超監視來減少人工流產不全的發生率。
關鍵詞人工流產;妊娠; B超;清宮
作為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人工流產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年全世界有約4800萬人次接受人工流產手術。雖然人工流產手術的操作非常簡單,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發生各種并發癥,主要有漏吸、不全流產及出血[1]。本研究選取我站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站收治的人工流產不全的患者35例,并回顧性分析患者資料,分析人工流產必須檢測和注意的內容,并對導致人工流產不全的原因和預防措施進行探討,主要目的是降低流產不全的發生率,從而改善育齡婦女的生殖和身體健康。
1.1研究資料
選取我站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人工流產不全的患者35例,年齡范圍是18-41歲,平均年齡是( 26. 5±11. 5)歲。懷孕次數是0-5次,平均次數是( 1. 4±0. 7)次,其中有16例為經產婦,19例為未產婦;有10例患者未婚。實施人工流產手術時停經天數是36-68天,發生陰道異常流血的患者有30例,其中陰道淋漓出現的患者有14例,平均就診時間是人工流產手術后16. 3天;其中陰道出血量比月經量大的患者有13例,平均就診天數是人工流產手術后17. 9天;其中陰道出血量和月經量相當的患者有3例,平均就診時間是人工流產手術后20. 6天。有2例患者由于早孕反應沒有消失前來就診,平均就診時間是人工流產手術后5. 1天。人工流產手術不全主要指的是漏吸及吸宮不全,該研究參考醫學高等院校的教材《婦產科學》第八版的標準來實施診斷[3]。
1.2研究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在復診時詢問所有患者的病史和臨床癥狀后,實施尿HCG和B超檢查,在確診后實施清宮手術。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對子宮位置后傾后屈或前傾前屈的患者,都通過宮頸鉗復位,即前傾前屈子宮,用宮頸鉗鉗夾宮頸的后唇,向下牽引,而后傾后屈子宮則反之。對于宮頸內口相對比較緊的患者,放置600μg米索前列腺醇于陰道,2h后實施吸刮術,而對于異常宮腔形態的患者需要在B超的引導下實施手術。手術結束后對患者實施抗感染處理。
表1為35例患者流產不全和漏吸的原因;導致人工流產病例最多的原因是技術人員的操作問題,其次是因為子宮過度屈曲,病例人數排名第三的是由于子宮畸形。

表1 導致人工流產不全的原因
導致人工流產發生的不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子宮位置、孕齡、子宮畸形、瘢痕子宮、自然流產不全、早孕合并疾病和手術操作者的責任心和技術有關,應該把預防放在首位。防止人工流產不全發生的關鍵是提高手術操作者的人工流產手術的技術,尤其要提高高危人工流產的識別技術和手術操作技能。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術者的責任心,掌握操作人工流產手術的技術,并及時發現問題及立即解決問題。此外,還應該積極指導育齡婦女如何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防止實施人工流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1子宮位置異常及糾正措施[2]
子宮肌瘤及子宮畸形都會導致宮腔的形態異常,可以在B超的引導下確診子宮肌瘤及子宮畸形,從而進行正確的手術,該類的患者必須結合婦檢及病史進行明確的診斷,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如有需要,必須在B超的引導下實施手術。當患者的子宮位置發生異位,如后傾后屈或前傾前屈,尤其是子宮發生極度的屈曲,手術器械很難到達子宮底部或難以進入子宮,以上狀況很容易導致人工流產并發癥的發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進行復位,對于子宮前傾前屈的患者,將中指和食指放在前穹窿位置,把前傾前屈的子宮體向上抬起,當子宮處于水平位置時,可把兩根手指轉到宮頸的后方,向上推起即可。
3.2強化工作者技術培訓及責任心
人工流產的手術實施起來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不是一個直觀的手術,手術實施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手術前應該耐心了解患者的病史,通過B超確定子宮的情況,并熟練掌握操作技巧。要根據患者本次妊娠的子宮狀況、對生育能力的保護要求、是否結婚、患者的經濟狀況、有無慢性病等多種因素對患者實施合適的手術方案,從而達到手術并發癥少、費用合理、一次人工流產成功的效果。此外,加強正確使用避孕方法、流產危害性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在醫院開展計劃生育咨詢指導是非常必要的人群健康的防護措施,從根本上避免發生人工流產不全。
參考文獻
[1]李軍,韓麗暉. 1998~2007年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人群特征回顧性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 12) : 733.
[2]陳甦,施亞平. 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在人工流產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9,20 ( 5) : 312.
[3]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6-84.
作者簡介:徐燕( 1971. 11-)女,漢,大專,籍貫貴州龍里縣;科室:計劃生育科;研究方向: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中圖分類號】R715. 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