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護理系 江蘇 徐州 221000)
?
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分析
陳艷
(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護理系江蘇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纖維素性支氣管炎的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療的21例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治療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治療后,21例患者的血常規檢測值明顯下降,并且好于檢測前,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并且白細胞、血紅蛋白等檢測值也下降到正常范圍,同時所有患者的呼吸頻率、體溫、心率等指標均低于治療前,并恢復到正常水平,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結論:對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并根據其病情特點選擇合理的護理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而且還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纖維素性支氣管炎;護理方法;效果分析
纖維素性支氣管炎在臨床上又被稱為管型支氣管炎、纖維蛋白性支氣管炎,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劇烈、甚則有咯血癥狀。在臨床上纖維素性支氣管炎的治療過程并不難,只要患者及時就醫,并準確診斷,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1]。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引入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療的21例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在25-61歲,平均36. 5歲,其中合并支氣管擴張患者3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例、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1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繼發感染癥狀,患者咳嗽情況嚴重,咯出的痰或血塊中經常會伴隨條索狀物體,長度在1-20cm。
1.2護理方法
1.2.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由于纖維素性支氣管炎具有起病急的特點,經常會因為管型物小、觀察痰液標本不仔細等被誤診或漏診,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咳嗽、呼吸、咳痰情況,因為纖維素性支氣管炎在痰液中經常會伴隨條索狀管型痰栓。如果發現患者痰液中出現條索狀物、"爛肉樣"物質或果凍樣物時,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并將其至于生理鹽水中觀察,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送病理檢查,從而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在咳出管型之前,患者通常會出現劇烈咳嗽、口唇紫紺、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等癥狀,此時要加強霧化吸人,給予高流量吸氧,以加快對痰液的稀釋利于痰塊咯出。
1.2.2心理護理
由于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感,從而容易出現情緒煩躁、恐懼等心理情緒變化。因而,要求醫護人員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盡可能關心和照顧患者,主動與患兒家屬溝通,告知患者和家屬相關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以及日常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1.2.3咯血的搶救與護理
臨床上,窒息很容易誘發患者出現大咯血致死,尤其對一些咳嗽乏力、久病體弱的患者,即使咯血量比較小,也很容易引起窒息現象,此時就要求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備齊搶救器材和藥品,預防咯血窒息現象的發生。要求護理人員熟悉大咯血窒息的基本癥狀,如唇指青紫、煩躁、大汗淋漓、神志昏迷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搶救,采取俯臥位頭低腳高,最好控制在45-90°,借助開口器張開口腔,然后用儀器輕輕挖出口腔內積存的血塊,同時還要借助負壓吸引來清除咽喉部積血,建立靜脈雙通道,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及時應用止血藥物,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輸血補充血容量,使用纖支鏡吸出支氣管內部存在的積血,同時密切觀察脈搏、血壓、神志、咯血的性質等。
1.2.4保持呼吸道通暢
術前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手術相關的各項準備工作,如備好吸引器、氣管切開包、搶救車、氣管插管等用品。一般情況下,小塊痰栓會隨著痰液排出,這樣患者的胸悶氣促癥狀會得到有效的緩解,但是如果痰栓較大或者伴隨大咯血現象,則患者會表現出大汗淋漓、煩躁、發紺、意識改變甚至進入窒息狀態。此時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癥狀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給予吸痰處理,恢復呼吸道通暢,以避免窒息的發生。
1.2.5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時,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和家屬盡量避免重體力勞動,日常飲食最好以高纖維、高蛋白、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為主。同時教會患者和家屬對于相關癥狀和應急處理方法,并及時入院接受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血常規值(主要包括白細胞、血紅蛋白和中性粒細胞數量)、生理體征(主要包括呼吸頻率、體溫、心率等)。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 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如果P<0. 05則說明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檢測值對比
經治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護理之后,21例患者的血常規檢測值明顯下降,并且好于檢測前,尤其是中性粒細胞,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并且白細胞、血紅蛋白等檢測值也下降到正常范圍,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檢測值對比
2.2患者治療前后生理體征檢測值對比
經治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護理之后,對21例患者的生理體征進行檢測,結果所有患者的呼吸頻率、體溫、心率等指標均低于治療前,并恢復到正常水平,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生理體征檢測值對比
纖維素性支氣管炎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但是其具有較高的致死率,相關研究發現,該類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多繼發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心力衰竭等現象中。目前,認為纖維素性支氣管炎的誘發原因分為以下兩種[2-3]: ( 1)與變態反應有關,腺體分泌亢進,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細胞、纖維素等成分滲出,并逐漸在管腔內積聚,形成管型,損傷支氣管黏膜,從而造成咯血現象。( 2)與先天性心臟病、心衰等疾病有關。臨床上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是建立在確診的基礎上,因為其治療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確診非常困難,很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只要確診就能夠達到預想的治療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輔以系統性的護理,對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對于不良反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檢測指標,而且還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彭湘粵,趙斯君,周娟. 10例兒童纖維素性支氣管炎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2,5( 24) :148-149.
[2]李小敏.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6( 2) :64-65.
[3]牟曉燕.動物急性支氣管炎與纖維素性肺炎治療的處方[J].養殖技術顧問,2013,2( 11) :58-59.
【中圖分類號】R473. 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