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兒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
小兒腹瀉44例臨床護理分析
郭晶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兒科山西運城044000)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腹瀉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44例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2例,全部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退熱時間、止瀉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 ;觀察組的非常滿意率和總滿意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減少住院時間,改善患兒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小兒;腹瀉;臨床護理;效果
小兒腹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尤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嚴重腹瀉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及脫水,可能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甚至發育遲緩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存質量。臨床上認為小兒腹瀉主要可能與多倫病毒感染、積食及受涼等多重因素相關,因此小兒腹瀉是兒科預防保健重點對象之一[1]。小兒腹瀉一般采用藥物治療,良好的臨床綜合護理干預對患兒預后的影響也十分關鍵。回顧分析2014 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44例腹瀉患兒的臨床資料,詳情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44例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2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4個月~8歲,平均年齡( 4. 6±0. 9)歲。對照組患者22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齡在6個月~8歲,平均年齡( 4. 7±0. 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臨床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 P>0. 05),有可比性。
1.2臨床表現:輕度脫水患兒:精神和反應較好,面色紅潤,皮膚有彈性,眼瞼前無凹陷,哭時有淚,尿量正常。中度脫水患兒:精神和反應稍差,皮膚彈性稍差、回縮慢,眼瞼、前囪有輕度凹陷,尿量減少,輸血時回血較慢。重度脫水患兒:患兒精神萎靡,反應較差,嗜睡,面色濕冷,皮膚彈性差,眼瞼前囪凹陷,尿量極少,推注時回血極慢,甚至無自動回血,血液黏稠,血色暗。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退燒時間、止瀉時間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非常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每月月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非常滿意: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較高。一般滿意: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護理滿意度有所提高。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降低[2]。
1.4方法
全部患兒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如下:
1.4.1補液護理對于輕、度脫水的患兒及時給予口服ORS補液鹽口服液。對脫水嚴重的患兒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嚴格禁止靜脈推注補液,另外鉀離子濃度應低于0. 3%。記錄患兒的排尿時間及24h出入量[3]。
1.4.2飲食護理患兒嚴重腹瀉可導致其營養不良,因此飲食護理十分必要。對于單純母乳喂養的患兒應縮短哺乳時間。對于年齡稍大的患兒應給予其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米粥等。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忌暴飲暴食,帶腹瀉好轉后恢復正常飲食。注意飲食衛生,并對環境、食具及尿布等進行嚴格消毒,
1.4.3發熱護理對于出現高熱的患兒應每隔2h進行1次體溫測量,嚴格監測患兒的體溫變化[4]。并采取退熱措施,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記錄患兒的體溫變化。
1.4.4皮膚護理每次便后具給予患兒溫水洗浴,保持其肛周干燥。若有紅臀可采取TDP照射并涂以紫草油,及時更換柔軟和吸水性尿布。
1.4.5控制感染指導患兒飯前洗手、消毒,防止患兒發生交叉感染以加重腹瀉,對于抵抗力較弱的患兒可采取隔離治療。由護理人員記錄患兒的大便的次數、性狀、顏色和量。
1.5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大便次數<5次d/,患兒基本恢復正常,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大便5~10次/d,并呈稀水樣或蛋花樣,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大便次數>10次/d,大便性狀無好轉,惡心、嘔吐及脫水等臨床癥狀無緩解,或有加重。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 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以均數(±s)方式進行表示,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P<0. 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退熱時間、止瀉時間、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 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n( %)]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的非常滿意率和總滿意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 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小兒腹瀉是兒科的常見病,主要分為非感染型(消化不良型)和感染性[6]。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臨床綜合護理干預科提高患兒的預后質量,縮短患兒病程。且該法安全性高、簡單易行,容易被患兒和患兒家屬接受。
研究發現,我院兒科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患兒的治療效果、退燒時間、住院時間和止瀉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 P<0. 05),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護理( P<0. 05)。表明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可提高小兒腹瀉的治愈率,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金秋蓉. 60例小兒腹瀉臨床護理分析[J].特別健康:下,2014, ( 6) :220-221.
[2]徐旭.中藥貼敷佐治小兒腹瀉68例臨床護理分析[J].醫學信息,2013,( 14) :50-50.
[3]宋菲.綜合性護理對于小兒腹瀉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 21) :173-174.
[4]黃蓉.小兒腹瀉10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04( 1) :274-274.
[5]母靖嵐.小兒秋季腹瀉50例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 5) :39-39.
[6]李巖峰.蒙脫石散劑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120例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 31) :646-648.
【中圖分類號】R473. 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