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芊廷,女,1991年9月生,遼寧省盤錦市人,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研究生在讀,專業:科學技術哲學
提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經濟全球化的實現,有效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科學技術哲學開始成為世界的焦點,科學技術哲學屬于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活動的基本方法、科學技術及其發展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等內容。并且科學技術活動已經在我國發展成獨立的社會活動,科學技術哲學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哲學的改革和發展,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科學的地位和影響原來越高,科學技術哲學是有“自然辯證法”經過不斷的改革演變而來,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科學技術哲學我國發展及社會都有著巨大影響,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哲學成為了我國主流思想,影響著我國的人文和人們思想及品格。本文將針對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及趨勢展開研究。
關鍵詞:科學技術哲學;中國;發展狀況;趨勢
引言:我國的科學技術哲學由傳統的“自然辯證法”的基礎演變而來,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科學技術哲學雖然是哲學的分支學科,但科學技術哲學卻不是單純的人文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而是一門高度綜合的、具有濃厚方法論性質的、橫跨于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綜合性學科。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的統一,是我國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科學技術哲學已經成為推動社會文化發展及我國科技技術發展的核心力量。
一、科學技術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已經接近百年的歷史,對中國社會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起著積極作用,科學技術哲學是自然辨證法演變而來,因此,科學技術哲學繼承了自然辯證法的科學內涵。《自然辨證法》于1925年正式由蘇聯出版,出版之初就被翻譯成了德文、俄文兩個版本,內容包括了科學史、方法論、自然觀及對各門自然科學的哲學解釋[1]。自《自然辯證法》出版后,立即引起了世界中各國科學家和哲學年的關注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出版成為了自然辯證法學說創立的標志[2]。隨著世界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及新中國的建立,自然辯證法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經歷不斷的發展和完善,1956年,自然辯證法被我國國務院組織科學規劃委員會在制定科學發展的遠景規劃為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部分,自然辯證法發展成了哲學和自然科學間的一門科學,同時我國還成立了自然辨證法研究協會,自然辨證法研究協會的成立奠定了我國自然辯證法研究和科學發展的基礎,成了我國未來科學技術哲學的基石。另一方面,我國教育部將自然辯證法選為各大高校的指定課程,僅1981年,就已經批準了自然辨證法碩士學問單位二十八個,博士學位單位四個[3]。經過不斷的發展,二十世紀末期,我國變成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經過不斷的改革最終更名為“作科學技術哲學”,并且在我國市面上也開始相繼出現科學技術哲學著作。1987年自然辯證法被更名為科學技術哲學,意味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哲學已經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哲學更加注重哲學與科學技術的相互聯系,通過利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考察科學技術發展,幫助我國總結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好經驗,是國家制定科學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對推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及社會明文起著積極作用。
科學技術哲學已經在我國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在眾多的學者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到目前為止,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已經包括了:自然自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技術與社會等等,為我國深刻研究科學結論背后更深層次的哲學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的實現了對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概括與提煉,促進了我國自然科學研究進程。在對技術哲學研究方面實現了對技術的本質、技術的發生、發展機制、發展動因及其影響的研究。在社會學科方面,研究了人與科學技術及社會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社會如何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得到進步和發展以及人如何選擇科學技術,可以看出科技哲學涵蓋非常廣泛。
二、科學技術哲學對中國的影響及地位
在中國歷史上經濟、科學技術一直都不是社會發展關注的主體,中國社會的發展一直服從著政治和人類自我修養的要求,社會發展嚴重缺乏科學技術的參與,客觀上造成了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缺失。建國以后我國實行了長時間的計劃經濟管制,政治在經濟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這又嚴重的影響了科學技術哲學的應用和發展,這一狀況指導改革開放以后才開始改變,國家工作重心的轉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目標確立施行以后,經濟開始逐漸擺脫政治和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走上了自由發展的道路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這一過程中科學技術哲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科學技術哲學因為與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廣泛接觸,已經結合中國實際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哲學,并得到了中國哲學理論界的廣泛認可。
由于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國期初科技發展是從外部引進科技而開始發展,特色科學技術哲學的出現,給中國科學技術及社會發展研究帶來而來轉機。因此研究科學技術哲學及分析研究過程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再加上當代中國面臨兩次科技革命的迭加,有可能走上濃縮的超越的道路,因此對于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更顯得意義重大,科學技術哲學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科學技術哲學對于當代中國的學術發展,特別在傳統文科的改造與重建中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傳統文科,主要是文史哲等長線專業,本來是適應并維系原來傳統的舊中國社會發展的關鍵,但現階段已經開始萎縮,而面向經濟的一些應用性文科正在興起,這種變化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走上新的社會生成道路重要體現。在這種情況下科學技術哲學將成為在自然與人類社會的交界處尋找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原點,這一過程類似于近代科學對自然史的回溯。在這個原點的基礎上,沿著人與社會從自然界生成的真實的足跡將實現構建起新的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并且就在很早之前就有學者提出“在歷史上是最初的東西,必然要成為科學上最初的東西”這個概念的形成,正是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哲學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其本身的存在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標志,同時也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開始受到重視的開始,因為在應用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相應的社會的發展目光會重新聚焦在社會生活本身,積極的投入到正在萎縮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中去,將應用科學技術的社會應用進行符合社會和人的需求的優化,促進人和社會于科學技術的共同進步,進而在科學技術哲學領域促進應用科學技術、社會科學技術,人文科學技術的共同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科學技術哲學的研究意義重大,對我國各個方面的科學發展都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可以說科學技術哲學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科學技術哲學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趨勢將會向著對未來科學技術的研究及社會當前問題的研究來科學技術哲學發展建設。科學技術哲學涵蓋內容已經十分非常廣泛,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趨勢是對未來的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及對科學技術前沿問題的研究,如:極早期宇宙學、生命起源、意識起源、生態學,以及新三論和混沌理論等,尤其研究高技術中的哲學問題,關于“網”、人機界面、虛擬現實、CD4S、數學化、生物技術、意識技術,以及高技術整體的特點和規律等,因為未來社會,人類社會將發展成科技社會信息時代,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高技術革命之中,因此,對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對國家對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科學技術研究將成為科學技術哲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在未來,科學技術哲學將會加強對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具體而言就是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對具體的生產技術生產處的社會經濟產品,在市場中的營銷、銷售行為會對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進行研究,并進而對相應的商品交換,社會經濟需求進行分析,保證在具體科學的支持下,社會經濟活動能夠充分的滿足社會經濟主體的發展需求,對那些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進行及時的社會需求情況反饋,進而在應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對社會生產活動進行創新、改進,真正做到應用科學技術、社會科學技術、人文科學技術在科學技術哲學的指導下科學系統的融合,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無疑是在推動社會的進步,實現我國國力的提升,不難看出在國家發展中科學技術哲學起積極作用。
結束語: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未來科學技術哲學將成為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將會得到普及,通過以上對科學技術哲學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不難看出,未來科學技術哲學的重要性,因此科學技術哲學必須加強自我完善通過不斷的實踐及理論的結合實現改革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周墨菁.基于國際,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的走向研究概述[J].湖北職業技術經濟管理學院,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論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在中國的歷史演進[J].浙江經濟管理學院,2011,19(14):132-136.
[3]王慧麗. 基于基于自然辯證法看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發展史研究路徑探討[J].湖北科學技術學院,2012,16(07):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