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貴州地域文化是蹇先艾小說創作的主要源泉,從蹇先艾小說中的“貴州情結”,我們可以感受到貴州地域文化的濡染浸潤。從蹇先艾的小說中富有貴州地域色彩的意境,歷史悠久的民俗風情,以及充滿生命力和人性美的貴州人民的生命狀態,文化信仰等方面入手,可以發現蹇先艾小說中深刻的貴州烙印。貴州地域文化對蹇先艾的創作道路、創作風格、創作題材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鍵詞: 貴州;蹇先艾;精神聯系;貴州風情;創作風格
引言
貴州,這片美麗而神秘的土地,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意蘊深厚、特色鮮明、絢麗多彩。以其獨特的風韻、秀美的山川、神奇的美景和多彩的民風在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的中國獨樹一幟。貴州作家和詩人在所處的地理環境、人文傳統中,形成了特定的精神氣質、生存哲學、審美理想、語言風格和藝術趣味。
貴州地域文化包括了貴州山地文化、貴州世俗文化、貴州通道文化以及邊緣文化。蹇先艾的作品中的獨具貴州特色的地理風貌、民俗風情、人性關懷、生命掙扎都體現了貴州地域文化的影響。貴州之于蹇先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貴州山地文化、世俗文化、從根本上影響著蹇先艾的小說創作題材和風格,奠定了他的創作之路。
一、蹇先艾與貴州的精神聯系
貴州,這塊充滿了神秘色彩的紅土地,滋生了蹇先艾的故鄉創作。正是貴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俗風情,奠定了蹇先艾地域文化小說的創作之路。在中國新文學史上,蹇先艾可稱得上是最早勾勒“貴州的高山峻嶺,和在那懸崖峭壁之下的苦難的人間”的作家。
蹇先艾,貴州遵義人,1906年出生于四川越雋縣,辛亥革命時隨父母返回遵義。但是,蹇先艾的童年時光不是在貴州度過的,1915年,才從四川隨父返回老家遵義。在貴州生活沒幾年的他,在十三歲時,又被父親送到北平讀書,他的求學生涯幾乎是在北平度過的。在此之前,蹇先艾都是在家里學習,極少接觸社會。又由于家里發生極大的變故,親人離世。所以,他的早期創作是在意向的孤獨和喪親的悲痛中展開的,作品充滿著悵惘、憂愁,多為個人抒情。直到1928年返鄉結婚。這次返鄉促進了蹇先艾對貴州較為全面的了解,擴展了他的小說創作的視野和題材范圍。1928年到1937年間,蹇先艾的創作進入了新的階段,達到了一定的社會深廣度,同時,還體現了國民苦難的共時性。《水葬》、《鹽巴客》、《在貴州道上》、《鹽災》、《乞丐》、《倔強的女人》、《初秋》等諸篇小說,就是最佳力作。
二、蹇先艾小說中的貴州風格
大山使人們貧窮,卻也讓人們愈加剛毅堅強。高山險阻的確阻礙了前進的腳步,但也提升了靈魂的高度。蹇先艾的小說作品在抨擊黑暗壓迫,軍閥專政的同時;也展現了高山的險,流水的急。
譬如,《在貴州的道上》描寫了貴州山路的驚險和迂回。“尤其是踏入貴州境界,觸目都是奇異的高峰;望望三個山峰相并,仿佛筆架;三峰之間有兩條深溝,只能聽見水在溝內活活的流,卻望不到半點水的影子。中間是一條兩尺寬的小路,恰好容得一乘轎子通過。”“有的山路曲折過于繁復了,遠遠便聽得見大隊馱馬的過山鈴在深谷中響動,始終不知道它們究竟來自何處。從這山到那山。看著就在眼前;但中間相距著幾百丈的深壑,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對面。”這樣的描寫一點不夸張,山路十八彎正是形容黔北一帶的險峻地勢。小說中對貴州奇險高山的描寫,并不只是簡單的環境描寫,而是通過描述貴州的險峻地貌,來反映當地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
所謂的貴州世俗文化,主要就是當地的封建陋習文化和官僚文化。在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貴州,民不聊生,烏煙瘴氣,官商勾結、軍閥專政現象嚴重。《水葬》中的駱毛,一名無辜的貧苦農民,因當地一位高權重的紳糧周德高(曹營長的舅爺,稱霸一方的封建小軍閥)斷了他的活路,出于悲憤,跑去偷他們家的東西,可不料,被家丁逮到之后處以水葬。水葬,是貴州的一種處置犯人的刑罰,將人押到指定的一條河流邊上,然后捆上一塊很大的石頭,最后將人推向河里,任憑水性再好也難逃一死。于是,駱毛就這樣葬送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三、蹇先艾小說的創作風格
蹇先艾對于山里的一切美好與不美好,一切善良與邪惡都盡收眼底,對于那些目無軍紀的軍閥強權、冷酷無情地主豪紳、道貌岸然的鹽商煙商,進行赤裸裸的揭示性敘述,體現了他身上質樸率真的貴州文化品格。蹇先艾寫作的語言簡譜,少修飾,敘事范圍較為狹小;手法傾向于“白描”。寫作風格較為大氣深邃,故事沒有太離奇的情節,沒有煩瑣的心理描寫,沒有過長的對話及華麗過分的辭藻。
善于運用諷刺的手法批判罪惡的嘴臉,丑陋的現實,腐敗的社會。從側面歌頌了窮苦百姓的忍辱負重,善良隱忍,贊揚了母性之偉大,人性之關懷。蹇先艾在描寫土地豪紳、封建軍閥、黑心奸商的驕奢淫逸的同時,也不忘描寫窮苦百姓的貧寒疾苦,二者形成極大的對比。諷刺了所謂的上層社會的黑暗腐敗、冷酷無情、為虎作娼,也歌頌了受壓迫的勞動者的善良隱忍、誠實勇敢、樸實親切。
結語
貴州孕育了蹇先艾的文學創作,他的靈魂,他的情思都銘刻著貴州的烙印。蹇先艾的小說最觸動人的便是濃厚的貴州情結,讓人在觸摸文字的同時感動于深藏在作品中的故土情懷。貴州是蹇先艾的根,蹇先艾的精神源泉,蹇先艾的“大山世界”飽含了沈從文對貴州故土的深厚情意。如今,蹇先艾與貴州嫣然成為一體,提到貴州文化,人們就會想起蹇先艾。
地域文化,這種獨特的、地域的、民族的、個性化的文化意蘊是蹇先艾小說的創作源泉,生命之本。在蹇先艾的貴州世界里,我們可以真切的體會到貴州地域文化的影響。這個奇美的世界里的高山流水、人生百態都賜予蹇先艾美妙的靈感和豐富的情感,他將故鄉贈予他的一切,懷著感恩之心反饋給大山。蹇先艾傾心于表現貴州地域文化,他對地域文化的濃厚興趣、準確把握,使得貴州這塊美麗而神秘的土地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參考文獻
[1]蹇先艾:《蹇先艾.代表作.水葬》華夏出版社,2011年
[2]蹇先艾:《蹇先艾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王鴻儒:《蹇先艾筆下的黔北風情》山花出版社,1984年
[4]易聞曉:《黔學論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
作者簡介:王敏,女,西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