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報道: 歲末年初,正是各單位進行年終總結、盤點一年工作的時候。一時間,各種“年終總結大全”“年終總結模板”成為網絡搜索的高頻詞,“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回首過去,感慨良多”等語言更成為年終總結中多年不變的“保留項目”。
評論:年終總結本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教訓以改進今后的工作。多年來,一些單位和個人的年終總結往往千篇一律,空話、套話、廢話不絕于耳。在深入反對形式主義的今天,如果還一再重復那些漂亮的空話、工整的套話、正確的廢話,是不是應該感到臉紅?
據《貴州晚報》報道: 1月6日,湖北省武漢市2014年“十個突出問題”承諾整改電視問政“期末考”中,武漢市武昌區委書記王立被要求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因緊張一時出現“卡殼”,好在最后完整地背出來了。這段視頻被網友大量轉發,引發熱議。
評論:對于書記背誦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容的過程中“卡殼”,實在沒有必要過度解讀。人在精神緊張的情況下,一時語塞、忘詞,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不是一無所知。但此事確實給各級領導干部提了個醒——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更應首先做到,做得更好,不然,一旦有什么閃失,就可能成為輿論的靶子。
據《揚子晚報》報道: 近日,一則新聞被許多網站紛紛轉載。雖然標題不太一樣,但大致意思是“南京裸女跳河獲救被圍觀,救人者被無視”。真相是:1月11日,江蘇南京一女孩跳河獲救;1月12日,湖北黃岡一小伙救人被冷落。兩件事被人為地“拼”在了一起。
評論:看似敲響道德警鐘的一則新聞,其實卻是“標題黨”導演的一出穿越劇,令許多人始料不及、感慨良多。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面對難辨真偽的海量信息,如何減少卷入情緒宣泄洪流的盲從,如何避免慷慨激昂之后的尷尬,對于媒體和受眾而言,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說得直白點兒:別讓人家當猴耍。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浙江省文成縣政府辦公樓日前在網絡上走紅,古舊的建筑外觀讓一些網友直呼“沒想到現在還有這么‘寒磣的縣府大院”。整個大院里集中了“四套班子”及部分縣直機關,共20余個部門近600人在此辦公。有政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不用擔心辦公面積超標問題。據悉,文成縣是多年的貧困縣。
評論:“寒磣”的縣府大院,并未因此損害政府的形象,或許更有助于拉近干群之間的感情距離。在享受之風、奢侈之風被明令禁止的當下,與一些貧困縣爭相建豪華辦公樓的情況相比,這種能耐得住“寒磣”的定力傳遞了可貴的正能量。
據《人民日報》報道: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確實少了,但“門好進、臉好看”,并不等于“事好辦”。一些群眾反映,到一些政府部門辦事,相關工作人員雖然不辦事,但態度卻很好,讓你碰了“軟釘子”還不好意思投訴。
評論:“三難”的要害是“事難辦”。而事好不好辦,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該不該辦——是否為政策法規所允許。如今,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一些工作人員消極作為,往往與一些問題處于兩可之間有關。而在沒有明確說法、沒有“甜頭”可嘗的情況下,常常出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去除衙門作風,可謂任重道遠。
據《海峽導報》報道: 媒體曝光福建省廈門市城際“黑車”泛濫的現象后,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近日,記者從廈門市交通局了解到,有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打擊“黑車”,除了聯合多個部門進行執法外,一直在積極推動針對非法營運問題的立法工作開展。
評論:顯然,“一直高度重視”“一直積極推動”的解釋難以令人信服——既然如此,為什么“黑車”仍在泛濫?在輿論聚焦的當口,很多當事部門不是正視問題,而是習慣于找這樣那樣的理由來搪塞,結果常常惹火燒身——引來更深層的追問。在公眾輿論聚焦的情況下還熱衷于說套話甚至“貼金”,在自媒體時代就是在“找難堪”。
據《新京報》報道: 2012年,江西省樂平市36名塵肺病礦工被認定為工傷。勞動仲裁的結果是,趙家山煤礦要向患塵肺病的礦工支付幾萬元到二十幾萬元不等的工傷待遇。煤礦不服,向樂平法院起訴,而法院將案件交由政府去“協調”。“協調”的結果是,32名礦工在當地政府連騙帶嚇之下,簽訂了不公平的工傷賠付協議書,最終只獲得30%的賠償款。此后,礦工請求法院撤銷協議,法院拒不受理。
評論:一起普通涉法涉訴案件,因為市政府的深度介入而改變了結果。而理應履行職責的法院,對當事雙方的訴訟請求卻推三阻四,令人無語。多年來,有些法院一遇到涉及地方利益的敏感案件就退縮,不但沒有表現出法律的威嚴,也損害了法院的尊嚴。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把對政府的依賴變成對法律的敬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