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冰
如何加強“兩新”組織黨員隊伍的管理,從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一個時代性課題。中山市委的積極探索充滿創新意味,值得關注和借鑒。這種創新并未止于形式,而是真正深入到黨員的心里。具體來說,“入心”主要基于三個“順應”。
其一,順應黨員的現實需求。對于眾多流動黨員來說,最現實的問題無疑是生存問題。而中山市委的做法正是將黨員最現實的生存需求同激勵機制掛鉤,比如,黨員依靠服務成績,不僅能在學習、交通、購物等方面享受優惠,甚至可以將積分轉為入戶、入學、入住廉租屋的政策照顧,這讓“黨組織服務黨員”這句話變得更加具體、實際,因而深得黨員之心,有助于黨員由被動發揮作用變為主動發揮作用,激發黨員自覺服務群眾的內動力。
其二,順應當下的生活方式。與以往常見的激勵手段不同,中山市委將黨員積分匯集在一張小小的磁卡當中,這就跟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商場積分卡、購物卡一樣方便。查詢積分情況、交流服務信息、參與服務活動,均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操作方式簡單便捷,既解決了管理的技術手段問題,又符合當下人們的生活習慣,讓黨建工作同黨員生活渾然融為一體,體現了觀念與手段的與時俱進。
其三,順應未來的發展大勢。積分卡背后是一系列比較完備的配套措施——與商企構建合作體系、引入量化評價體系、實現計算機后臺統計和評估等,這些都與互聯網時代的科技發展走向相適應。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社會治理手段,使黨員管理同社會發展變化同頻共振,是時代對黨建創新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山市委的探索告訴我們,黨建創新不能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而應當務求實效、以人為本,這樣的創新才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