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在英國訪問學習,最感愜意的事兒莫過于自駕出游。先不提迷人的英倫風光,單是駕車奔馳在綠浪滾滾、天藍水綠的田園之間,呼吸著略帶青草氣息的空氣,看著路邊牧場上牛羊懶洋洋地吃草曬太陽的樣子,就令人樂而忘憂。
英國多數城市,自市中心主街道起,就有直通國家A級公路或高速路的標示。按路牌標示開上去,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鐘即可出城,在A級公路或高速路上奔馳起來。大小公路既無煩人的收費站欄桿,亦不見交警的蹤影,僅在大的交叉路口看到監控“電子眼”。多數路段雖有限速標記,但測速設備不多。即便測速路段,也有醒目的預警提示。據說英國許多地方政府財政拮據,養不起測速設備,不少地段的測速標示僅起警示作用,動真格測速的不多。除了城區道路,一般公路上飆車現象極普遍。限速40邁到50邁的雙向兩車道A級公路,可飆到60邁到70邁,也就是90公里到120公里。至于高速公路,限速70邁,不時發現有車在以80邁到90邁的速度超過。若試著嚴格按照限速駕駛,不一會兒就會堵一串車。開了幾天學乖了,多數情形寧可略微超點速,也不可低于限速。這也算一種“入鄉隨俗”吧。
雖然飆車者眾,但交通秩序井然,事故很少出現。不時聽到的是大霧天高速路多車追尾之類的事故,平日里小擦小碰的事故不大見到。我開車個把月,僅在一次高速路堵車時見過一例兩車小擦碰的事故。
不過,英國的所有交規中,最令駕車者敬畏的,當屬城市停車規則。城市馬路邊停車,必須停在未畫黃線的路段。即便付費停車場,也得按標志停。一旦越線或者停錯地點,比如健全人占了殘疾人的專用停車位什么的,就會招致罰款。罰款少則幾十英鎊,多則上百英鎊,且按天“漲價”。
論及駕車者的文明禮讓,開大貨車者尤勝。走雙向兩車道的A級路,不時看到有大貨車停在馬路邊臨時停車點,原以為是在休息,后發現這多半是在給后面的小車讓行。有一次,我駕車去蘇格蘭走高速,在一岔道口變道遲了,停在兩條路的交界區,兩邊車子一個個擦身馳過,進退不得。正在犯難,準備進去的車道上有車主動停下來,擋住后面的車揮手示意我們的車插進來。另有一次,臨近一個出口五六百米,發現外側車道有一串車,副駕上的朋友剛用手指點一下旁邊的車道,示意應該開進去,側后方的大貨車立馬慢下來,而后近乎停下,讓我們的車插進去。
嚴厲的規則甚至延伸到大學校園。大學校園也實行單向行駛和停車規則,規矩一點也不比社會上松。動輒罰款,直至吊銷開車進校園停車的資格。
在這方面,我駕車第二天就獲得了教訓。作為大學邀請的客人,住在校內的客舍,租了輛“甲殼蟲”,按校規辦了停車證,按照國內的習慣找就近的位子停下。不曾想,周末停下去,周一下班后去開,就招來罰款單,原因是“停車不當”。看下面打了鉤的選項:“罰款70英鎊。”再細看后面的附加說明:“24小時內接受處罰,可打折到25英鎊,超過24小時到14天去交罰款,加至50英鎊;15天到50天加至70英鎊。若再不理會,則訴諸法律。”后經邀我的學院行政主管和住房管理部門交涉,才給免去。
沒有規則,直接受害的是大家,間接損耗的是社會資源。經濟學上把這叫做制度,政府的重要職責就是提供這種制度。好的制度可以教化人,提高文明意識。